密教治世之道
崇尚宇宙自然之生命本源,即為宇宙之心的密教信仰。此不同於神教巫術之信仰者,乃在於確認「潛在自我神(佛性)醒」,並予肯定與開發,同時以此「神智生命」,而過完全不同於凡夫的生活。
因此「神我佛性」深幽難解,故稱為「密」,並非普通以「神秘」惑眾之神教,亦非流於世俗化和商業化之佛教可與比擬。這是為了區別普通「俗化佛教」,而特立之名詞,亦同時釐清了「非佛教」之信仰界線,而予立論的「宇宙生命科學」之「純佛教」信仰。
這是專為未來人類的「新文化系統」,所盡的最大努力。在此用「新文化」一詞,並非「創新」的「新思想」,而是從舊有的「古文化」之中,列出理論性和可行性的珍貴思想,並賦以「新義」的詮釋。也就是將舊有的原始信仰,重新賦予生命力,而重新再出發罷。
若光只有理論性的知識,而無實踐性的技巧,或實際經驗的「實驗數據」,亦難成為一宗學派。
在此特將密教所特立的「精神、思想、信仰」,予以剖析,並以密教之「悟佛性」為生命主導,而展開宇宙生命的序曲。
自我實驗的宇宙人
密教的「中心主題思想」,即確認「宇宙」本身為萬有的「生命本體」。這是自古以來的基本知識的體認,或是一種以宗教信仰方式,做為知識傳導的媒介,欲引導人類共同「修悟」本來(體)生命的意義,與來此「一生」的最主要目的。
視宇宙為一實質的「生命」存在,即為古來密教行者的共識,並據此而進行一系列的「宇宙生命」之探討,從而「發現」萬有的生命源頭,有一實質的「精神思想」的「本體生命」的存在。亦即萬有的生命現象,皆由此「本體生命」所流出,亦各有其存在的特殊使命。而所有的存在現象,無不「相剋相生」的互為依存,並同時在進行一種很特別的「進化提昇」,以及汰蕪存菁的目的,而此一「目的」,也就是宇宙的「自我實驗」的終極目的。
因此,幾乎所有的密教「修悟」之行者,皆視宇宙為實質存在的「人」,並予崇拜、恭敬、信仰之。也就是說,密教是將此宇宙,視同一尊已經「修悟成道(上師)之佛」,並以「本尊」之信念、精神、生命、真理等等,做為人生與世界的生活動態關係,並遵守其真理的引導,以為世世代代,子子孫孫的生活指標。
宇宙「自化」為人,亦可說「人即宇宙」,或「生命自我」的宇宙實體,皆同一理。為了避開「艱澀」難懂難詮釋的宗教專門術語,因此不引用經典上的「我即佛、佛即我」的眾多名相,直接以一般人輕易瞭解之名詞,公開這門屬於「宇宙生命」專有的「科學真理」的人生生命學問,是我畢生致力的任務,亦為此生之來的最大目的。
公布宇宙生命的真相,並無嘩眾取寵,或沽名圖利等意念,而只是想告訴大家一件「真實的真相」,是事實如此的真實義。唯一的「意圖」,只希望人類能夠實在的認識「自我神」,並從此而做一個真實的「人」,過其一生。若可能的話,並以此體認而「提昇自我」的生命,不再渾渾噩噩的糟蹋生命。
物與我的認識
凡是萬有的存在,僅管一沙一塵,或一草一木,只要是屬於宇宙中的,都可視同「一體」的生命存在。而萬有的運作,亦可視為宇宙「本體」的運作,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係,彼此皆互為影響,也互為存亡的事實。
但是本主題所要談論者,並非外在的物理現象,而是專指「人」本身自己。因為人本身就根本「不認識」自己,而在成長的過程中,亦只是學習了一些「基本反應」上的常識而已,根本不知道「自我」的實在存在。
也許有人會問,我叫某某,是由史前或歷史上的某某人之後代。我是某某人,某某學歷和某某工作的「人」。或說,我有名字有出生和長大成「人」的各種資料,代表某團體或某某家族,或子孫若干或產業若干……。
不錯,那的的確確是一個實質的「生命體」,也是真真正正的存在。在某一方面來講,亦有著存在的原因與價值。但是,此一「實質的生命」,是否能夠「真實知道自己」,則有待探討了。
這就是所謂的「人,老死不相往來」的問題。即使歷史上的知名聖者,亦不見得就已經「真的認識自己」,而與「自己」實實在在的「密切往來」罷。做一個「真實的人」,已經很不容易了,更何況要做一個「真實的聖者」?而一般所謂的「聖人」,絕對是後來的人,因「崇尚其德、言、行」等等理論,而妄加「追封」的美麗名詞,其實「聖人」本人,在當代的生活環境之中,多半是悒悶而不得志,或被當代之人類予以仇忌,或殺害、或侮辱……等等。
也許這些仇視、迫害、侮蔑……即為後世人類景仰的一種幻覺,誤以為其「人格」已經在死後的(距離即產生幻覺美的主因)世界中,修練成「正果」了罷。但「追封」的目的是什麼?大概是以其「言行」而自許,並規範自己能夠遵守自以為「是」的觀念罷,或學習此「聖人之德、言、行」,以做為後世人的榜樣。
不管目的是什麼,總之,不外乎「社會行為與社會知識」罷,而「自己」又是什麼?就無人知道也不願意探究理會了。因此,莊子才會說,「人,老死不相往來」這句話了。
這是很深刻的人生問題。
因為,莊子在3千年前,說出這句曠古名言之時,即表現與其當代的人類,就已經受到「聖人言論」的知識汙染了。而對生命有著痛苦歷練,與深刻體悟的「聖者」,其在有生之年,有誰在乎祂的存在?又有誰能夠自動的上門就教?那麼,後世學人「歌功頌德、和依教奉行」,不也正是受其「聖人言論」的知識汙染了嗎?
在某方面來講,一般人之所以「多學而愚」,是因為「知識」會令人產生一種「毒化和愚蠢化」作用,叫人「自我中毒」的意識膨脹。因為所有人類,無不誤將「謀生糊口」的工技知識,錯以為就是「人性品格」的智慧。
其實,知識只是知識而已,品性則不可能因知識的增加,而能相對提昇。品性與人格,是無從學起的,亦不能由知識而獲得。相反的,知識只會障礙品性與人格的發展,絕對不會令其有所增加。這是事實如此的「人生經驗」之談,不是對知識有所排拒。
左右「人性與品德」的力量是什麼?無疑的,即是與「動物體」息息相關的諸多「財、色、名、利、權、貪、怒、愚……」等等情緒欲望的「性激素」作用。這就是前面所言「多學而愚」的主要障礙因素了。
「多學」的目的,即是為了適應競爭的社會生態環境,並非提昇人性品德,這是所有古今中外,自命為「文明」的人類之共識。但是卻也是古今中外的任何人種,所無法擺脫的現實與煩惱。因為,大家都是同屬於同種的「動物」人類,因此所見所受,亦皆相同。
那麼,是否能「不學而聰」呢?
這是比「學而愚」更不可能的事。因為「多學」只是「中毒而愚」,但是「不學」,就是「純動物性的渾沌」了。
此謂之「不學」,是指未從社會環境之中,學習到「做人處世的知識」,而不是指到學校去學習「餬口維生」的知識。進一步的說,每一個「人」,只要他不是出生就「未曾接觸過其他第2人」,否則,即可從最親近的父母身上,或其他人身邊,學習到相當豐富的做人處世的「知識」,而且絕對是無法從學校,或書本之中學到的最實在的「知識」。
也就是說,「知識」是唾手可得的,不管用什麼方法(交談、閱覽、聽、讀、工作……),都有一定程度的吸收。而一個人的「情緒反應」,即受其所吸收的知識,而做出相同的動作,或相反的動作,總名為「感應」。是一種很自然的物理(情緒即化學)現象,絕無所謂的「智慧、品德」摻雜在內,當然,亦無所謂的「道德、義理」滲入其中,完全只是「物理的性激素作用」而已。
認清此一「現實」之後,才可能面對一個「真實的自我」。
宗教、哲學、思想、物理、精神醫學……各界理論,幾乎都刻意的把「物體的我和精神的我」分開,以致讓無知的「知識」,進行一種「自以為理性」的判斷,並根據其判斷(假科學理性知識論證),而採取相應的行動。這就是錯誤的「政治、法律」的權力制度。
佛慧上師 手稿
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(西元1990年(佛曆2534年)12月號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