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

大日經義(第1章之2)--宗聖上師

 

假使修行者,能夠用這種真智慧,來裝飾自己心中的極樂淨土,那又何必耽心不能往生西方?他其實早就生活在極樂世界之中了。這就是本宗所強調「即身成佛」的理論關鍵。但這種理論是必需明瞭它的可行性,以及1些主要方法,才不致流於形式化的空虛架構。 

   這裡要特別強調的1件事,就是成佛的路上(),不管是從起點到終站,或由終站回顧起點,這段過程中,要完全拋棄1切染淨之見,不可存留絲毫的分別心。千萬不可把這顆心,停留在正與邪的任何1處,故名之爲「無所住」,事實上,這種「無所住」的觀念,才是最高明的「住」。否則的話,1旦執迷於私己之見,自以爲是,那最後不是走向旁門左道,就是1無所得,甚至精神分裂,胡言亂語,人間的悲劇,莫此爲甚。

   想入真言門的人,1定要先了解3件事,第1是身密門,第2是語密門,第3是心()密門。修行者用這3種最方便的法則,潔淨身口心的污染,才能獲得如來3密的加持。依此方法修行,才有機會在此生此世,大徹大悟的從醉生夢死之中,覺醒過來,跳開煩惱的糾纏(生死輪迴--生:是無窮無盡的顛狂妄念,所生起的無邊苦惱。死:是得不到欲望的頹喪。這兩者的興替消長,就是輪迴。簡言之,彼生此滅,此生彼滅,生生不息的重覆循環,即稱輪迴),使人生道上,更具有充實感。而這種智慧上的獲得,若不是深入自心去探尋,若想假藉他力,或枯坐苦修,縱使歷經百刼亦無所得,因爲緣木求魚,是非常落伍可悲的思想。

   這完全是意識上的領會,有人是1接觸到這種微妙的真理,立即心領神會,證悟人生的真實面,永遠不會退轉生疑惑。另外有1種天資聰穎的人,他1聽到這麼微妙的話,立刻就能體會得出,真理最深境界的奧義,獲得無上真智()的感應(同化),而迫不急待的向他人解說(轉法輪--度眾)。龍猛菩薩解釋這種「領悟力」,以人遠行做比喻,認爲騎羊而行,需浪費許多時日,才能到達目的地,若騎馬就快得多了。假如能搭乘閃電(神通)的話,那等於心念才生起的剎那,就已經到達目標了。這裡所說的閃電,其實就是由心裡深處,所生起的「意志」,而想得到這「意」---神通---的真實境界,就不可心存疑詐。這1層概念,是本經最深妙的旨趣。

2節:自然的智慧

   本經開頭的第1句話:「如是我聞,1時薄伽梵,住如來加持法界宮……」。

   這「薄伽梵」的意義,就是「能破者」,正如1個人,手上拿著堅銳的利器,所到之處,皆被摧殘之義。世尊也是如此,以大智慧之光做武器,除盡1切障碍心識的煩惱。其實所謂的「煩惱」,本來不會自動生出,也沒有具體的形色相貌。1旦心中出現了智慧的陽光,自然可以消除那陰暗的困惑。

   另外有1種解釋說:「婆伽名破婆,能破除淫念、憤怒、愚痴,又名婆伽婆」。這是針對2乘的說話,義即2乘雖然也講「破3毒」,却無法盡除,就像裝香水的器皿,香水早已乾了,但餘氣尚存。又如潮濕的草木薪火,它燃燒的火力薄弱,所以灰炭不能燒盡。但如來的智慧之火則不同,它像猛烈的「天火」,似火山爆發1般,1切都燒盡,沒有煙,在剎那之間,灰炭無存,所以名之爲「婆伽婆」。

   又有稱女眾爲「婆伽婆」的理論,那是說,雖身爲女眾,也懂得追求真理,藉以斷除煩惱之義。 因爲這種追求真理的意願,是從她心底所生起的。所以他派真言行者,就直接把這1層意義,翻譯成「般若佛母」。凡是心理不被邪見知識障碍的女眾(因爲女眾特別喜歡執着種種相),1旦生起追求真理的志願,同樣會得到感應(效果),而盡除1切煩惱,達到身心和諧的意境。

   這是不同於世俗的藝術,它偶而也會有產生壓抑情感,抒解心中苦悶的作用,表面上是看不出任何痛苦的痕跡,事實上却暗中增強這股憂鬱感。(待續)

宗聖上師 手稿

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月刊(19829月號)

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

誡7開示文(1982年)--宗聖上師


   各位菩薩:你們終於忍過了這7天,最嚴密的「心律」訓練。這像是「新兵集訓」1樣,有着新奇的「苦澀」滋味,不知各位心理有何感受?我告訴大家,這是成熟的代價,是「新生命」的開始,是接受生存挑戰的第1步,是正式「學法」的開始,並非結束。

   過去的你,已在第1天就死亡了,如今的你,是經過重新打造的新生命,1切的105害,已不復存在了。但你們1離開道場,回到5濁惡世之中,必然會受到8種黑風的侵襲,它將隨時腐蝕你的心靈,乃至把你整個身心吞沒。要想印證你是否有「成就」,那得看日後你所遭遇的環境,你是否經得起考驗。

   今後你們是本宗「正法」的傳承人,1切的行擧止,要依48聖道爲標準,隨時堅守4宏願,以密誡爲師,依心中之妙菩提爲「法器」,視大地爲塔婆道場,日月爲燈,1切眾生爲如來法侶。

   你們千萬不可犯誡,不可跟邪見人爭長論短,以免讓他們有譭謗你的機會。要彼此真心相處,彼此勸勉,鼓勵善行。你們要以妙菩提爲寶劍,斬除1切「邪魔軍眾」,千萬不可讓你的信心昏睡,以防止你入聖位的靈命,摔死在獅王寶座之前。

   你們不可因聽聞邪見人的蠱惑,而退失金剛心志,更不可傳播邪說邪見,免得正法之燈,在你心中熄滅。菩薩們,不可愚信盲從,要以你心中的正法長明之燈,照亮周圍的暗夜,勿使披着美麗外套的惡魔,趁着黑夜,擊潰你用金剛所築的城堡。

  7天是你們體驗「新生命」的訓練,爲的是要應付更堅苦的未來,以便在你的人生旅途上,能夠有更充沛的精力,去開拓更輝煌的事業。菩薩們,智慧是你的助手,樂觀是你的強心劑,誡是你永不死亡的導師。就用煩惱爲薪火吧,煮1鍋涅槃的飯。

   你們要以3慧學爲坐騎,發勇猛心爲願,發誓在有生之年,盡力幫助那尚在苦海中沉淪的人,使他們也能尋回迷失的心。要時刻記住,中道就是菩提,而人海就是你最好的修行道場。千萬不可畏懼困難,因爲我們的塔廟不是建築在沙灘上,而是建立在永不腐朽的金剛心裡。

   上夜裡,當思維苦空無常,把心安置在菩提塔內;中夜時,常念真道安祥,把心安置在法界寶殿;後夜時分,觀1切世出世法,都是空幻不實,所有功名利祿,如露水晨霧,把心安置在密嚴淨土。看吧!這漫漫長夜,正是你培養浩然正氣的時刻,而1切凡俗妄念,將燃化爲力量,推動你安樂、踏實的走完人生。

   清晨醒來,1切都是完美的開始,此刻應做出法界觀,想自己從法界醒轉。你的行住坐臥、工作事業,就當它是神聖的責任,要有捨我其誰的信心。你與眾生的種種談話,皆是誨他的話,凡1切不利於他的事,都不可以做也不可想。如此久久行之,再假以時日,你心中的菩提自然就會成熟。祝福各位,般若燈長明,如意常吉祥,圓滿得自在,直證大菩提。


宗聖上師 手稿

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月刊(19829月號)

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

真言佛教概論(真理妙法2)--宗聖上師

 真言佛教概論--真理妙法(2)

第2章:法

 

   本宗所說的法,分有形的世法(物質生活),及無形的出世法(精神世界)。不管有形或無形,2者皆稱爲佛法。因爲敎導眾生的方法,有世俗和非世俗2大類,凡是能依「中道 」實行1切善法,就是佛陀的正法。

 

第1節:世法、行善、轉法輪

 

   每1個佛敎徒,終身奉行佛陀的敎法,就是在轉法輪。凡是日夜思維眾生的苦,願意以最大的力量,幫助他脫離各種煩惱、各種苦,而努力設法實踐,就可稱爲大菩薩。而菩薩能日夜警覺反省自己,是否有違越4攝、8聖道的敎條,又能夠敎導眾生發心行善。

 

   若有人因你的敎導而得正見、正信,轉而敎導別人,用你研究「真理」的方法,得到證悟,而後去覺悟他人,使他同登覺位,你就是佛。否則就是羅漢。

 

   在世法之中,隨時觀察眾生的需要,以善巧方便的方法大轉法輪者,在各行各業中,大有人在。

 

   有1位中醫師,藉著行醫的方便,在診所向病人開示信佛的好處,這種行爲就是佛菩薩的表現。又有1位司機,在車箱裏準備許多佛經善書,供人取閱,藉以引人信佛,這位司機就是大轉法輪的菩薩。另外有1位敎授,在講課之餘,向學子介紹佛法,引導他們正信,這也是大轉法輪。

 

   其他社會上許多慈善機構、養老院、孤兒院的創辦人,像張老師,這1類都是活菩薩的現身說法,以解脫各類眾生的痛苦爲目的。

 

第2節:出世法,去10惡5害

 

   本宗所傳的法,是依佛陀經敎所修習的方法,不是一般「神通家」所渲染的「怪力」。而是實行佛陀「敎菩薩行」的正確方法,絕無「神力」、「邪說」種種異端的滲入。

  

   所謂出世法,就是指內心精神思想的體會。因世人1切煩惱皆由心所生,煩惱1旦生出,則永遠不知不覺的,如影隨形存在心理。爲了除去心中的煩惱,得到真正的快樂,非由此「心」著手不可。佛說:「心外求法,無1法可得」正是此意。

 

   「心」即意識「觀念」。「心識」梵文稱「阿賴耶識」。造成人生種種煩惱、困難、徬徨、痛苦者,不外乎此「心」,這乃是由於「心」染著了10惡5害的「因」,而造成各種「苦」的果。「10惡」就是殺、盜、淫、惡口、兩舌、綺語、妄語、貧、瞋、痴等10種惡劣行爲。「5害」就是「貪、瞋、痴、疑、慢」。總言15種快樂的障碍。這15種障碍,使身心不能協調,也是毒害身心的最大毒素。

 

   10惡中屬於身業方面的有3種,第1是殺,如果甲乙兩人因某種衝突而起鬥歐,甲不幸被乙殺死,甲的被殺當然感到痛苦,可是乙被判死刑,同樣是痛苦。 此外甲乙雙方的家人、親友,甚至連判乙死刑的法官,也間接的會被感染到悲哀的氣氛。因此,殺爲10惡之首。除了要戒有形的殺之外,心中也不可生起殺意、殺念不生,心境自然平和,不致引起很多人的受苦受累。

 

   第2是盜,「盜」即「偷盜」之意。凡不是用勞力所得,凡不是用金錢所換取,又非經同意,自行取得,都屬盜的行爲,從持槍搶刼到闖空門,乃至順手牽羊,都可稱爲盜取。盜取之物可能是貴重的金銀財寶及器物,或1些不值錢的紙筆等等東西。有形的偷盜,當然不可做,因爲被盜者可能受此打擊而引起不良後果。偷者或許可僥倖1時,但却難逃良心上譴責,而終生不安。此外看到任何東西,心中生起無形的盜念,也是不可以的。

 

   第3是淫。自古以來,淫爲萬惡之首,古代的帝王,常因淫亂的行爲,而喪失萬里江山,凡夫俗子也因淫而作出令人髮指之事。現代人因不守禮敎,常笑貧不笑娼,淫慾的氾濫,由此可見1斑。多少美滿幸福的家庭,因淫亂的行爲,導致傾家蕩產,妻離子散,又有多少青少年,因受到淫惡的薰染,而喪失美好的前程。凡不經正式婚約的行爲,都屬淫亂,乃至於花街柳巷或非人等等行爲,都不可做,甚至連心中生起的無形淫亂念頭,都不可以有。

 

   第4是惡口。凡是出惡言罵人、中傷別人的言語,1切不好聽的話,都要禁止、不可以說,心裏更不可想。

 

   第5是2舌。傳播是非當然不好,可是背後罵人更爲惡毒,無意中說人是非,就是造口業,心中生起惡念,同樣有罪過。

 

   第6是綺語。凡用種種花言巧語,欺騙別人以抬高自己的身份與地位,都是不切實際的。這些用盡心機、巧言侫色的人,都是在播種「苦」的因緣。

 

   第7是妄語、狂妄自大,不實在的話,都屬妄語。這4種口業,隨時會引起他人的反感,惹來不必要的麻煩,這都是「心」之無明所致,都應該去除。因「病從口入、禍從口出」不能不慎啊。

 

   第8是貪。凡對1切有形無形的名利,貪求無厭,容易導致身敗名裂。常有人因過分追求聲色犬馬,以致傾家蕩產,有些人因此誤入歧途,甚至死亡,這都是「貪」字所害。所以要得到快樂、阻止煩惱,心中要時刻不動貪念,貪念不生,則煩惱無從生起。

 

   第9是瞋。瞋恨生起時,身心不能保持平衡,心病隨之而來。惱怒不平,很容易沖昏了頭腦,重則動起殺念,輕則生起毁謗惡口2舌等業障。1個人隨時保持身心平衡,是非常重要的事。學武的人,講究「忍」字,但「忍」字表示還有瞋恨。而學佛之人,內心並無瞋恨,自然不必「忍」了,因恨之既無,忍之何有?

  

   第10是痴。痴即執著不悟,「痴」能迷蒙智慧,使真正的佛性不能顯現出來,1味想保有自己所喜好的,至於不喜歡的,則終生不能釋懷,故而產生執迷,不能自拔的煩惱。所以學佛必須能捨,能放棄所有種種惡念,內心自然清涼。以上爲10惡。另外還有2大障碍即「疑」和「慢」。疑就是對1切所有人、事、物生起種種懷疑態度,即暗示自己時常欺騙別人,所以多疑的人,是1個常常撒謊的人。懷疑別人,內心永遠不能平靜,不能得到快樂。「慢」就是因心裏生起對人、事、物的比較之意,因而產生我慢態度。信佛學法之初,即要摒棄「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餘」的觀念,因此「比上」會覺得自己不如人,而感到痛苦。「比下」則因洋洋得意,而產生我慢的態度。「慢」有傲慢、邪見慢……等等,1旦「我慢」存在心裏,就無法容納1切善意的規勸,「法難」很容易的就生起,煩惱也隨之產生。因不能接納更好更完美的意見,也就無法勸化眾生。所以我慢是信佛者精神上的最大「絆脚石」、最大的障碍。(待續)

 

宗聖上師 手稿

 

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月刊(1982年9月號)。


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

大日經義(第1章)--宗聖上師

 大日經義--第1章

第1節:智慧的本相

 

   本經全名「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」。所謂「大毗盧遮那」,是指「日」的別名,意即除暗遍明。而世間的太陽,與此「日」是有差別的。世間的日光照物時,只照到物品的外邊,無法照到物品的內部中心,或1邊光亮,1邊陰暗,白天光亮,夜晚則黑暗,總嫌有不圓滿的缺憾。但如來智慧之光,遠勝於太陽,是沒有內外日夜的差別,祂的光亮,是能遍照1切最隱密之處。

 

   如來智慧的光芒,不但可讓世間的花草林木(喻1切眾生),得以增長茂盛,更可讓地獄界或天堂界(喻內在的善(天堂)惡(地獄)的精神思想世界),得到最大(無可限量)的利益。使那些追求內在精神思想的人,都能夠獲得真正的智慧,再運用這真智慧,去廣傳耕植善良的根基。凡1切世間(形下學)、出世間(形上學)的種種殊勝事業,都必需依賴這種「真智慧」,才能辦得成。

 

   世間的太陽,有時候會被黑雲遮蔽,顯得昏暗無光,可是這並不代表太陽被摧毁了。1旦烏雲被猛風括走,太陽又重現光明,也不意味著太陽是今日才出生。我佛心中的太陽也是如此,祂雖然時常遭遇譭辱,被煩惱的黑雲蒙蔽,但並不能摧毁祂的光明。縱使修行者,能夠透徹了解諸法實相,或領會3昧圓明,光亮無邊無際,但對自我佛心的太陽,却無法再增加祂的亮度,因爲祂的光明度,本來就已經到達極點了。

 

   像這樣高度的智慧中的智慧,不是世間太陽可與比擬,唯取其同樣可以發光的作用,再加上「大」字,稱爲「摩訶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」,這是本經經題的由來。原名之義,應稱爲「成3菩提」,也就是正覺正知的本義,梵本的原義是:「最實在的智慧,可以透視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所有1切眾生的心態,以及不屬於生物體的變化演進,有些是有規則可考證,有些是無規則可尋。證明這1切的各種方法,都能夠真實了解的人,即名之爲「覺」,而佛就是覺者」。爲了節省文字,所以簡名爲「成佛」。

 

   「神變加持」這句話,以前翻譯作「神力所持」,或譯作「諸佛所護念」。但本宗所說的「自證3菩提」,是超越凡夫心智的見解,在最微妙的時刻,察覺到各種方法,本來都不是經由造作所成,或從何處出生的,而是站在學術的立場,說盡了這宇宙的運行,與人生處世的大道理--心性的修持,必需附合行爲,行善與做惡,就像有些人能體會出心跳的頻率,而有些人則麻木不仁。

  

   如來心中的智慧,所放射出來的熱能,即使修持很好的10地菩薩,尚且無法體會出祂的意境,更何況1般沉淪在生死海中,無法了脫痛苦輪迴的凡夫俗子,怎能臆測其境界?

 

   以前世尊印證了這樣深妙的道理,而爲了自己所發出的大慈悲心願,常常這樣想:「如果我永久停留在這超高水準的境界裏,實在無益於平凡且庸俗的人類。」於是以自由自在的方式,爲1切眾生開導人生的大道理,又用各種有趣而生動的比喻,讓人可以直接體會得出的話,隨著各種不同興趣、智慧、需求的聽眾,因應這些心性不同的人,而爲他們講解「觀照自心思想」行爲的方法。

 

   本師(應身即肉身)這種超越自然的智慧,除非從毗盧遮那(法身即內在精神思想界)的身語意3密去體會,則所有的外在形式,將被時間所淘汰,得不到任何效果。毗盧遮那的3密學說,就是1種特殊的「意志訓練」,祂的重點就是,使外在的物質形象,立即與內在精神,達到和諧1致,產生止息煩惱的最高品質,所以又稱爲「金剛幻術」。但是世間的巫醫,他們雖然也用咒語的力量,去加持1些藥草,同樣可以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,以滿足凡俗的心理需要。但如來的高明處,是捨棄有形的外在手續,而隱沒到人不能察覺的程度,那才夠資格稱爲「金剛之幻」。

  

   如來敎導眾生的方法,是採臨機應變的方式,所以遇到大智慧的人,才能心領神會,若是遇到冥頑不靈,或心裏存有邪見難除的人,那等於是對牛彈琴,1無是處。本宗(佛教真言宗)依循這種理論與見解,對任何事情,都必需追究到它的原理,讓學者徹底了解。那就是修心養性的方法論,以及徹底執行的實踐論。總而言之,知行合1的觀念,就是即事而真,徹底的沒有障碍。

 

   在所有的敎典裏,本經是獨特而超卓的大乘典籍,它的理論是完全獨立,而具備破除1切邪見知障的寶劍。1切如來成就的秘藏寶鑰,都收藏在這裏面。它的理論是完全獨立,而具備破除1切邪見知障的寶劍。它的威德特別尊貴,正如千目天王是帝釋天主1樣。

  

   入真言門住心品的原版,有兩種經題。第1是「修真言行品」,第2是「入真言門住心品」。所說的「入與住」之本義,是兼修行之意,但爲方便持誦起見,所以捨棄冗長而無義意的文詞,只點出「唯1佛乘」的真實語 --真言。這「真言」1詞,梵文稱「漫恒羅」,義即真語、如語、不妄不異之音。龍猛解釋爲「秘密號」。舊的經典大多翻譯成「咒語」,其實不太妥當,因爲「咒」和「真言」是有很大差別的。「咒」是包含「怪力」的意味,而「真言」是最誠實的坦白話。「咒」會產生「怪力 」,使人入迷,「真言」則產生智慧的「力量 」,使人身心舒坦快慰,如飲醍醐。

  

   在住心品裏面,1直強調所有人類的心中本來就有這種「智慧中的智慧」,只要好好的掌握與運用,誰都可以成爲「大覺悟者」。所以本宗的修行菩薩,必需以學習講真實的坦白話,做爲入道之門,從自己的心底深處,發掘出追求真理的志趣,才能徹底執行善法。

 

   1切止惡向善的修行法則,都必需依賴這顆心,才能印證這覺悟之後的心態,以及真正安靜之道的智慧,用這種智慧掃除心靈上的污染。像這麼深奧的道理,根本不必假以他力,而是從人人都有的這顆心去尋找,那豈不是最方便的辦法嗎?(待續)



宗聖上師 手稿

 

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月刊(1982年8月號)。


母親是活菩薩--宗聖上師

母親是活菩薩

  各位菩薩:今天是民國71年的母親節。首先爲天下間,功勞最大的母親,致最深的敬意,因爲母親奉獻1生寶貴的青春,不惜辛勞,撫養兒女長大;這種默默耕耘,自我犧牲的精神,值得我們1致的尊敬。

  

  母親的任務比父親來的偉大,犧牲也比父親來的多,所以普天之下的母親,都可以說是菩薩的化身。爲什麼呢?因爲所有的母親,都不惜自己生命的安危,來照顧自己的子女們長大成人,有時還照顧別人的孩子,所以母親是菩薩的現身。

 

   佛敎裏最偉大的母親,就是摩耶夫人,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,她不僅生下佛陀,更犧牲最重要的生命,換取釋迦牟尼佛日後的成就。各位要知道,釋迦牟尼佛並非一位奇特、或高高在上的主宰者,祂和你我一樣,都是有血肉之軀的人,同樣需要飲食,同樣有生老病死之苦的。今天我們朝拜釋迦牟尼佛的雕像, 其實是在紀念祂的偉大思想精神。因爲祂犧牲自己,來敎化眾生離苦得樂。因此我們稱釋迦牟尼爲佛母,眾生因祂的敎導而徹悟,得以成佛,斷除煩惱。所有的佛,都由釋迦牟尼佛而敎化的,如果沒有祂,也就沒有後來所有的佛了。

 

   今天我們生活在5濁惡世中,隨時都可能遭遇到打擊、挫折、失敗、毀謗、麻煩等困難。首先須要對「人」有所認識。有1種人, 終年辛勤工作,而沒有休閒。也有人日夜經營,計較個人享受及財富。其實追求財富並非壞事,不同的是,信佛的人可以放棄個人享受,而爲天下眾生的利益而效命。這種由自利而利他的思想改變,必須依靠釋迦牟尼佛的思想,日常生活的行爲,以及祂遺留下來的3藏12部經典,除此佛法之外,沒有別的可以使我們生活得很平靜、很快樂的方法。

 

   俗話說: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」,什麼經呢?就是苦經,也就是說「苦」字仍存在每一個家庭中。我們如何才能除去苦呢?唯有依據佛陀的敎化,謙虛恭敬的態度,相敬如賓,才能得到和諧快樂。

 

   天下最好的母親,有些不1定是最好的妻子,因爲有許多母親,很會照顧子女,却無法好好侍候丈夫。這是因爲居住在台灣的台灣人,大部分的夫妻,都已失去禮敎的束縛力,男眾喜歡花天酒地,作丈夫的認爲擁有3妻4妾爲最體面的事,作妻子的厭倦枯燥的家事,認爲做家事沒有出息,以爲照顧家是不自由、不刺激,因此喜歡往外跑,尋找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,因此容易產生家庭的不和睦。其實人活在世界上,不僅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已,要緊的是要學習佛陀偉大的精神。祂放棄個人王位的享受,來照顧許多病苦的人,在現今社會裏,很難找出真正肯爲大眾服務、犧牲的大善人,每次好人好事的選擧總是那幾個人,不能增加人數。這些當選的好人,本身就是菩薩,因這些人實際用行動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不怕任何困難,去帮助别人解決問題,可說是大菩薩轉世的。他們的心純潔而無瑕疵。

 

   母親很偉大,但僅貢獻于他的家庭、孩子及丈夫,那是屬於小我的偉大,而能在社會作慈善事業的人,那是真正菩薩的行爲。其實要作慈善事業,並不1定花大錢,因爲錢財的佈施,只能解決1時表面的困難,不能使他得到永遠的快樂。真正作大慈善事業的方法,就是到處勸人信佛唸佛,這是最好、最正確的佈施。或許有人心中會想,我沒有時間去勸人信佛,其實很簡單,只要遇到有人痛苦時,告訴他唸佛,佛可讓他得到希望,若有人灰心失意時,告訴他唸佛,則佛的力量,將透過你口中,而達到他的心裏,產生效果。能如此作即在轉法輪、即在救世,此種功德非常大。

 

   佛敎傳入台灣的時間不長,但到處可看見持齋唸佛的人,有人甚至持長齋,在這些人中,固然有很多都是好人好事的代表,但是也有少數持長齋的人,不能改變自己的心性,同樣犯有種種罪業。其中以口業爲最常見,例如:惡口;開口罵人,用不好聽的話批評別人。次則兩舌,即是搬弄是非,向同1個人,說兩種不同的話,顛倒是非,這種人容易使朋友不和,家庭不睦,也有人爲要掩飾自己的弱點,而說不實在的話,花言巧語的欺騙于人,叫做妄語--這種人心中,時刻在準備說謊言,又時刻害怕別人識破謊話。因此若有人信佛唸佛,而不能去除口業,則拜佛不能得到成就,唸佛也不能和佛菩薩感應。在心方面有「貪」、「瞋」、「痴」的惡業,「貪」即「貪念」、「貪著」,看到人家好的東西即動「貪」念,心中時刻計劃如何侵犯佔有,如何把別人的東西據爲己有,由于貪求多,心中日夜都感到痛苦,台灣有句俚語:「吃點虧好吃好睡,佔人便宜就吃不好睡不著」,正是這意思。因此貪念太多,心不能平靜,容易引起身體上的疾病。瞋者,心識容易動氣,易憤怒,例如:可以開別人玩笑,而不能被人開玩笑,可以作弄別人,而不能被人作弄,常因聽了不中意的話,而大發雷霆,往往爲了1件小事,容易勃然大怒,這叫做瞋恨心,這瞋恨的範圍很廣,由恨親人朋友...乃至所有的人,此恨不除,心裏就不能得到平衡,家中就不能過和平的日子。「痴」即執迷不悟,和「貪著」有相同的意思,就是不能覺悟,對事迷惑不清,有人表面看似聰明,口才亦好,但事實上,若和他講真實話,却引起他的懷疑,反而認爲你所說的話不實在。什麼原因呢?1個時常說謊話的人,經常是不相信別人的話。

 

   常見有些父母,敎導小孩不可偷拿別人的東西,而自己却很容易的在辦公室、或在其他場合順手牽羊,拿自己不該得的東西,所以爲人父母,要以自己好的行爲,言行1致,作孩子的好榜樣,才算是標準的父母親。有些家庭的破裂,是由于夫妻雙方不能互相忍讓,每個人自私心太強的緣故。作丈夫的認爲錢是他賺的,他有資格到外面花天酒地,作妻子的認爲她不該對家事付出太多的勞力,整天守在家裏做老媽子,如此1來,意見的衝突,容易就引起家庭失和,妻離子散的局面。

 

   所以信佛不僅是外在形式的禮拜,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把心洗淨,不染污穢,不讓此心受外來的影響,而引起許多煩惱。1般人心理不能保持鎮靜,就容易發生事端,因此持香拜佛祈求平安、發財,若心不能和佛感應,則祈求不能應願。更有些人,以爲持長齋就能和佛菩薩感應。果真能嗎?這得以他的心念來作決定。如果光是嘴裏吃素,而內心沒有1點慈悲、善良的意念,則所求不能實現。所以信佛首先重內心的淨化。

 

   翻開每日的社會新聞,總不難見到搶劫。殺人勒索……等令人恐怖的事件發生,使得人人生活在極端緊張害怕、不安的日子裏。例如:出門不敢戴貴重的手飾,不敢駕駛新轎車,怕被偷走。主要的原因,可說是人類已漸漸失去了禮敎的約束,一味的追求物慾,忽略了精神的昇華,而敢爲非作歹。

 

   但也有人說他從來沒做過壞事,爲什麼信佛很久了,仍不能改善生活環境呢?其實這和信佛是兩回事,光是追求外在物質、財物的求神拜佛,並不是屬於正信的佛敎徒。1旦要信仰宗敎,必須先用自己的頭腦、智慧來分析事實,以追求正確的信念,不要人云亦云,讓別人牽著你的鼻子走。

 

   那麼信佛有什麼目的呢?主要是學習釋迦牟尼佛,犧牲自己、帮助別人,饒益有情,使人快樂的精神。學佛要以祂的言行思想,爲我們做人處世的標準,當初追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們,都是有血肉之軀,和你我一樣有思想、有飲食,他們之所以被稱爲活菩薩,是因爲他們內心、心性已經沒有染垢行爲,理智思想已經達到最圓滿境界,值得我們效法學習,所以這些人亦可稱佛。

 

   若是1邊唸佛,1邊罵人,1邊唸佛,1邊兩舌,這是虛偽的信佛,是欺騙別人也騙自己的行爲。因此對於所求的願望,「想有求必應」,必須先除去內心的貪念,自私瞋恨,保持身心平衡,則必可如願以償。常見有人求神保佑,在神明面前立下大願,要是能讓他發大財賺大錢,必定酬神以黃金,這種和神條件交換的拜法,就是迷信,而這個神明也必定是邪神,才需要賄賂,這和貪污的政府官員,需要收取紅包,才肯爲民服務,同樣是犯法的行爲。

 

   因此信佛學法的開始,必須要有正確的信念,不要滲入神話,不要以爲拜神求神,錢就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。更不可附會邪說,以爲神會附身,不怕刀槍子彈,不怕車輛,這些都是錯誤而且危險的思想。

 

   作爲1個標準的佛敎徒,必須要先起正信,以修心爲出發,只要心靈潔白,沒有污染,就可以使身心寧靜,充滿快樂與充實,這是信佛的目的。但我們也不要以此爲滿足,還要普渡1切眾生,解決苦難,得到快樂,更要積極主動的爲社會廣大人群服務,使人人離苦得樂。這工作,不需要等到年老,或等到有錢,不需要等到兒女長大有時間才開始,只要能夠隨時隨地,勸人信佛唸佛,就是最好的佈施了。也就是在帮助别人解決煩惱,這也才是佛陀敎菩薩行的正法。

 

   所以從現在開始,我們要以真正疼愛子女的心,來疼愛世間所有的眾生,要以真誠偉大的慈悲心,奉獻給社會上每1位有情,最後默禱1分鐘,爲天下孤兒以及偉大的母親做迴向。


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月刊(1982年8月號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