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

禪教法門06.禪與科學的對話--宗聖上師

禪教法門(6):禪與科學的對話

  科學是什麼呢?

  科學就是有系統性的知識、記錄、數字和結論。科學分做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2種。人文科學的範圍比自然科學的範圍窄。自然科學包括所有宇宙1切的物質,人類也是屬於宇宙的1部分。人文科學是包括人類的生活工作、風俗習慣。

  以前我提倡人文主義,就是人性化的社會主義。

  人性化的思想就是對人類和大自然、大宇宙的生活狀態和社會狀態,包括宗教信仰、政治信仰、法律信仰,和婚喪喜慶。同時也包括教育、工作、社會、醫療及文化狀態,這些都屬於人文科學的範圍。

  1般人想到科學就想到太空船、醫院的手術房。若談論科學的時候就是和科技發展聯想在1起,高射炮、飛機、船和車輛,那是科技的部分。

  科學包括這些統計數字和物理現象的研究。物理學屬於自然科學,物理學包括病態的心理學和其他大自然的風吹草動,都是自然科學的範圍,科學的研究是非常的專業、精密。

  1般所說的科學家都被認為是1個全才,每樣都懂,實際上這是屬於儒教的錯誤解釋。儒教認為學者必須是1個完美的博士,要每樣都懂,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10方所有的知識都很清楚,這樣才叫做博士。

  實際上科學並不是這樣,博士也不是這樣。博士就是說在他的專業,專行研究裡,他的專長部分懂很多,是非常專業,專精的學識,對其他的行業,他可能就不知道。

  地質學不1定會懂生物學,生物學不1定會懂植物學,植物學不1定會懂宇宙太空的空氣學。所以台灣的教育是趨向在儒教的獨裁霸權,將知識教育當做是1種獨裁霸權的主張,這是1種錯誤,我們必須要糾正,不但要糾正,而且要更懂得更廣的範圍。

  在自然科學的研究範圍,大部分都和生命的成長過程有關,像動物、植物的畸形發展,為什麼會變種?動物變種的趨向是怎樣?就是染色體、遺傳基因等這些因素。黃體素決定動物的色澤,動物的活動量。包括空氣中的細菌群族等。

  科學是用來改善人類和宇宙的知識調和,這才叫做活的知識。假使1個人學很多知識,但是他並沒有專精的發展空間,所學的知識叫做死的知識。

  台語有1句話叫做讀死書,活人讀死書,這是很困擾的事情,而且也很不幸的事情,思考能力停頓,所以叫讀死書。

  不管是自然科學或是人文科學,都要對大自然的關懷,對人類社會1種關懷。但在台灣有很多學生,讀書時都和社會脫節,和社會沒什麼關係,也不會主動去關懷社會、關心自然的環境,這叫做讀死書。他的活動和思考能力非常的死板,1板1眼。這都是受到儒教的毒素。

  大多數人讀書的目標就是認為要升官發財。升官發財是儒教的1種汙濁文化、官場文化。凡事只求升官發財,平安賺錢,這樣就是人的生命,1生的唯1目標。所以他對社會事務和社區環境、自然環境不能提出他的關懷和疼心。這是1種最大的失敗與失誤。

  西洋有7歲、9歲、15歲做博士的學者,若在台灣人,就有人會笑說7歲做博士,他都還不會洗澡,也不會擦鼻涕,怎麼可能做博士?他不知道在他專業領域,提供個人研究的心得和學術報告,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後,就能夠成為博士。

  甚至西洋也有沒讀書被稱為博士,這是非常刺激的事情。這種沒讀書的人會成為博士,在台灣的社會,或在中國思想之下,等於是不可能的事情,沒有不讀書成為博士的這種記載。

  我們現在使用的電,和現在所坐的飛機,其研究發明的學者-愛迪生,他是1個又啞又聾,而且是1個在火車上服務的勞工。因為他看到荒郊野外雷電閃爍,而去將這個電引來使用,發明了發電機,也發明了錄音機(留聲器)。這若是在台灣或者是中國的思想系統之下,不可能會發生這種事情,在西洋會發生,但在東洋就不會發生,教育的認識程度和博士的認識程度,兩者差別真的很大。

  最近有很多政治人物都在標榜他是留美的博士,但是博士分很多種,博士有他專長技術的學科,並不是每1位博士都可以参與政治,也不是每1位博士都懂法律。但有人用博士的頭銜來参與政治,成為升官發財的途徑。

  實際上在西洋要拿到博士,非常的簡單,西洋的學校入學很簡單,但要畢業很困難,若是在西洋學校有捐1些錢,要拿到博士地位易如反掌,像是桌上拿年柑,在口袋裡面拿東西1樣那麼的簡單。

  若是照台灣的標準,要求1個博士,1位學者必須要全科精通,像台灣所標榜的德智體群美(5育),這樣的博士在人間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。所以我們對科學的思考,必須要深入理解。

  華特兄弟看空中的鳥在飛,他用紙糊做風箏飛到空中,發明了飛機。台灣人從孩提時代開始放風箏,放到老死,沒辦法發明飛機,這就是對科學的教育,知識研究的態度深度不夠,以為讀書就是考試,按部就班,畢業後就求生活、求生存,找1個好的工作,做輕鬆1點的工作,薪水又多。

  在學校裡,學商業的學生,老師教他怎樣抓逃稅,逃稅的人是怎樣逃稅?商業並不是學經營技術,而是學這些無效的東西,將來就是讓她畢業之後,考入政府單位,去抓生意人怎樣逃稅,這個叫做非人性化的科學,不是人性應該學的知識,叫做反知識。

  反知識是社會病態的1個來源,所有宗教也都是反知識的1種信仰。禪教沒這樣想,禪教強調知識來自大自然,大自然就是1種宇宙科學。大宇宙的科學包括火、水的流動狀態,和使用狀態,植物的種植狀態。

  我看過台灣有很多農夫,他們的接枝技術,對植物的培養,農作物的改良,他們都有很專長的技術。假使他們生長在西洋,他們將自己所學的理論,把它寫出報告,他們也就是很專業的農學博士。

  台灣的博士,必須要學很多語言,學英文、日文,甚至學很多不相干的學識,學到老,但他的1生沒有任何的貢獻,這樣他也叫做博士,這就是文憑主義的博士。文憑主義的博士和實務的博士不同,實務的博士,他是對大自然科學,動物、植物有專長的技術。

  我看過農民,替動物治病,他雖不是學獸醫的,但會幫動物治病、接生,技術並沒有輸獸醫。很多動物生病,送去獸醫那反而被醫死,因為獸醫並不了解這些動物的生活狀態,任何動物帶來,就是看得到什麼病,就注射1支,常常醫死動物。

  農民若是將治療動物的病痛,或是幫動物接生的技術記載下來,做論文報告,他就是獸醫博士。但這種事情在台灣是不太可能發生,但在西洋卻很多,西洋博士是滿街都是,只要在你的本行裡有1個專長,然後提出你的研究報告,或改良、改善,也能成為博士,甚至推翻早期的人所做的錯誤實驗,雖沒什麼發明,沒什麼創造,但能針對早期的實驗,提出錯誤的報告,提出反理論,也能成為博士。

  博士在西洋人的眼裡沒什麼稀罕,在台灣卻變作非常的稀奇。所以博士在台灣就很囂張,這就是台灣人的思想受到了儒教的毒害。

  儒教的毒素是什麼?就是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。

  萬般皆下品就是世間所有的事情都下品,最有用的就是讀書,其他的事情都是不中用。台灣受到這種毒素的傷害,覺得孩子的教育非常的重要,所有東西都不重要,只有讀書最重要。

  台語「越讀越冊(氣)」,讀無嘛!讀到變成瞌睡蟲,讀到變成憨呆,最後有的精神分裂-瘋了,所以叫做「讀冊,越讀越冊」。

  實際上,在禪的立場來看,禪就是1種自然科學,對大自然的花開花謝、日出日落,來做研究與觀察,體會人和大自然的關係,人和大自然的感情。雖然沒有記錄下來,但是用這種靈活的教導方式就是禪的宇宙科學。

  我常說佛教是宇宙的宗教,原理就是這樣,雖然有宗教的型態,但是所做的研究和所講的道理,都是大自然、大宇宙的道理,叫做宇宙宗教。若是將宇宙的觀察,和身邊花開花謝,花時間做數字記錄,也就是自然科學。

  佛教徒信佛,以為向神明拜拜,往生極樂世界就算了,這樣枉費是1個佛教徒。若是將日出日落,化為數字記載和分析記錄,這樣就是宇宙科學,然後提出理論報告,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,他就是博士。

  禪教主張開悟,才能夠成為禪師。禪師是什麼呢?禪師就是宇宙學的博士。大部分的禪師都成為心理學博士,專門治療人的心理和人性的思考研究,提供大量的譬喻和言行記載,這就是心理學博士。

  大部分的禪師,會自稱是宗教學博士,這是沒問題的,稱宗教博士也是當之無愧。禪師開悟,要成為什麼博士,我想這沒什麼問題,只是台灣的社會排斥宗教,感覺宗教是1種迷信的東西,宗教師所說的那些道理,也只不過是裝神弄鬼,這就失去了宗教的格局。

  宗教鼓勵人趕快來脫離世間,脫離世間後自然就沒煩惱,這種宗教我覺得沒必要去信仰。

  站在禪的立場,分析整個宇宙,非常的徹底,釋迦牟尼佛1生所說的這些道理,有90%和大宇宙的物質有關係,有10%是和生活、心理有關係(包括生活的風氣、生活的方式、生活的習慣)。

  但是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說人和宇宙的關係,人和大自然的關係,而人的心理變態和心理趨向,則和精神思想有關係。

  佛經的記載,不是只有單純的1種哲學,哲學也是1種科學,很專精的科學,不是普通人看佛經看得懂。他若不知道哲學解釋的時候,他讀佛經就讀不來,叫做依文解義,這是迫害佛陀。

  佛教徒若不知道要學佛,光只是信佛,這樣就是在陷害佛陀、迫害佛陀的哲學思想。哲學思想是什麼?哲學思想就是1切人文科學、自然科學的根本,透過哲學解釋,讓大自然充滿了意義、充滿了智慧。

  所以佛教徒正統的說法就是:「學佛」,不是「信佛」。學佛和信佛有很大的差距,「信佛」是單純的相信,不代表會得到成就。

  「學佛」是1種積極的、主動的,信佛是消極的、被動的。單純的相信沒什麼壞,但是不能提出積極的證據和理論。

  「學佛」不是只學釋迦牟尼佛而已,而是學大自然的知識,釋迦牟尼佛用恆河沙數和3千大千世界來作哲學解釋,就是指導佛教徒去學習大自然的知識。

  「學佛」有2種方面的解釋,1種就是學釋迦牟尼佛的精神,和大宇宙生命的研究與徹悟。另外1種就是將大宇宙的生命(3千大千世界)當作1種佛。

  我們所說的釋迦牟尼佛,就是指佛陀這個人,他在人間所講的道理,我們去學習。佛教徒若只學誦經、早課、晚課和坐禪,學念阿彌陀佛,這是1種自我心靈的洗鍊、鍛鍊。假使沒更進1步向大自然這尊佛著手研究,這樣學佛就是有缺陷。

  這種缺陷對佛教徒的心理狀態是1種損失,對佛教徒的生命狀態也是1種損失。標準的學佛,除了學習這些宇宙哲學,還要更深入去身體力行、去檢驗。

  釋迦牟尼佛說,有無限量的3千大千世界,每1個三千大千世界,就像恆河的1粒沙。而恆河的沙充滿了3千大千世界,這就是在指知識,人的學識。

  所以佛陀向弟子說,佛說法如朝露,這個露水很少,佛未說的法如大地之廣泛。這當然就是指物理研究,對大自然科學的1種恭敬、虔誠的態度。所以禪教以大自然為師,禪教本身反對坐禪。禪教主張以實際的這個肉體行為,對大自然作深入的體會,這才叫做禪。

  禪對心理學的部分說得較多,心理學也是1種科學,人文科學最深的1部分。靈魂學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,在英國興起。靈魂學也是1種科學,在台灣人若是說到宗教信仰,就說那就是1種無知,以為宗教信仰都是沒知識的人。

  過去受到政治壓制,國民黨來台灣時,禁止軍公教人員,禁止學生信仰宗教,這是1種獨裁的無理的行為。他不知道原理,以為宗教會讓人墮落,現在社會亂七八糟,才鼓勵坐禪,以為坐禪後,社會就可以得到鎮靜,實際上有可能嗎?

  不可能,這是1種「禮失求諸野」的1種現象。就是說禮儀已經消失了、被破壞了,才求諸野。「野」就是在野的意思,向農民、向船夫求助禮教,實際上是不可能達成的欲望。

  禪教對科學的態度,禪師主張禪弟子必須要達到開悟,就是徹底印證、徹底了解這個東西,徹底了解生命狀態,徹底了解人類和大宇宙的關係,非常徹底了解才可達到開悟,不是人云亦云。

  釋迦牟尼佛所說過的道理,甚至歷代的禪師所說過的道理,也可以拿來質疑,這是哲學的1種求真的態度,這是非常優秀,非常有特色的1種理論。

  以前有1個禪師,他去北方的山區参禪,参訪名師(活佛)。所謂北方就是指西藏、青海1帶。有1次遇到下雪,天氣非常的冷,那裡佛寺很興,有1尊金身,聽說常會顯靈,這個禪師去那寺院掛單。

  因為天氣非常寒冷,且不適應冰天雪地的空氣,於是利用晚上,將這寺廟的神明剖開來生火,並在大殿那取暖。這個寺院的和尚非常驚慌,南方來的和尚,將他寺廟用木材雕的金身佛祖,剖開來在那生火取暖,急忙去通報寺院的主持,看要怎麼處罰並和他理論。

  寺院的住持非常生氣,就問這個和尚說:「你怎麼這麼沒虔誠?這麼不恭敬?將金身剖開來生火、取暖」。這個和尚不慌不忙,也不緊張的回應說:「這尊金身這麼興旺,我想找看看興旺的原理,是不是他的頭殼裡面有舍利子」。

  住持聽了又好氣、又好笑,對嘴就回應說,你怎麼那麼呆、那麼笨,這木材雕的金身,怎會有舍利子?這個和尚說沒舍利子,不然再拿1尊來剖開看看,再拿來生火。這個住持大吃1驚說不可以、不行,再剖下去,全寺廟就沒金身可拜了。

  這個禪教公案的故事,就是對佛教徒的1種啟示,佛教徒若沒從學佛得到「智慧」(舍利子就是智慧)、「般若」(堅定的智慧),這樣佛教徒就是不知道學佛的道理,以為拜金身非常的靈驗,這樣是不對的。

  這是禪教對佛教信仰提出最嚴厲的批判,這些禪教公案都有這種故事。這是對宗教信仰的1種革命。

  所以禪教不主張拜拜,也不主張雕刻金身,甚至反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話,禪教反對蓋廟,而佛教徒鼓勵蓋廟,說蓋廟有很多功德,這真的失去佛教信仰的價值。

  過去佛教興盛,佛教徒在印度或在中國,信仰層次都很高,全是知識分子在信仰,像蘇東坡這種優秀的知識分子。在印度佛教未被消滅以前,那蘭陀寺的佛教徒,都是博士級以上的人。

  所謂博士級以上的人,就是學問很廣博,對心理學、哲學的研究很徹底,這些論師皆辯才無礙。在此單純來思考哲學的立場,孫文說:「佛學是哲學之母」。這是以1個基督徒來看佛教的經典後,所提出的說法。

  佛學既然是哲學之母,為什麼佛教徒學佛,學到最後會變1些愚夫、愚婦。其原因和社會因素及人生的老病死,肉體受到痛苦折磨,有很大的關係。這些原因就是佛教徒單純的只祈求佛祖、菩薩保佑,讓他不老、不病、不死的因素,所產生出來的反效果。

  有很多禪師,覺得佛教徒若是沒開悟、沒知識的時候,是陷害佛陀(釋迦牟尼佛),3世佛冤,這種冤孽、業障,佛教徒要自己承受惡報。佛教徒不在佛學的知識去用功,雖然佛教在印度興起,但是也被印度教消滅。

  佛教流傳來中國時,最初由知識份子流傳,後來大家漸漸在談玄說怪(談論玄機說些妖魔鬼怪的事),失去了佛教的精神。所以佛教在中國被共產黨消滅,這是佛教徒的惡報。

  這種遭遇與不幸和釋迦牟尼佛是沒關係的,是這些佛教徒用功不夠,吃沒3塊豆腐就自稱法師,吃沒3支應菜(空心菜),就自稱神通廣大,殊不知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神通,就是在指人的智慧(心理哲學、心理智慧)。

  神通就是說這些妖魔鬼怪,談玄論怪,所以這些佛教徒無法使佛教興旺,後來漸漸就變成佛教徒專為死人服務的宗教,替死人誦經、超渡使往生者往生極樂世界。所以喪事時才會去請法師來誦經、超渡,但在平常卻是對佛教非常的排斥。

  尤其是看到佛教的法師非常排斥,厭惡至極,因為他們穿的衣服和別人不同,而且頭髮剃光光。最初20幾年前,我在宣揚佛教的時候,那時台灣還沒佛教,我向大家講述學佛的道理時,大家很惶恐又排斥,大家閃得遠遠的,為什麼?他想說學佛就1定要剃光頭,要出家吃素,打死我都不要。

  台灣社會的眾生,對佛教信仰非常的矛盾,後來感覺信佛不錯,可以讓人得到平安、得到健康、得到福報、賺大錢、無災無難。但是叫他(她)信佛,卻信不下去,叫他(她)學佛,也學不下去,若看到別人在信佛、學佛時,就說你乾脆出家去吃素。

  將出家吃素,當作是在社會上喪失生存能力,逃避的地方。像感情失敗,事業失敗時,就叫人剃光頭,出家吃素,這是台灣人的1種矛盾,對佛教信仰的矛盾。

  當遇到困難時,家裡辦喪喜事時,就1定要請出家的法師誦經。在家的法師誦1場經1000,出家的法師誦經1場2000,差別待遇很大。但是平時叫他去佛寺聽道理,或是去佛寺拜拜,他都不願意。但他卻在家裡供奉1尊佛祖,這種宗教信仰是錯誤的,不是正統的佛教信仰,是普通神教的信仰。

  所以我常說拿香拜拜,不能代表他是佛教徒,甚至吃齋念經,也不能代表是佛教徒。

  佛教徒必須對心理哲學、宇宙哲學種種的自然科學有研究的心得和興趣,全心投入在做這些事情,傳播這些教義,這樣才有資格叫作佛教徒。

  很多人以為他皈依拜師,吃素念經,甚至到廟寺拜拜,這樣掛1個名就叫做佛教徒。信媽祖也說佛教徒,信恩主公也是佛教徒,信瑤池金母也自稱佛教徒,實際上這都不是。

  就算是剃頭出家,也不1定是佛教徒,完全要看她的動機,出家修行的動機、心態是怎樣?由此來評定是不是佛教徒,真假1下就可以顯見。

  所以佛教徒的標準非常的嚴格,並不是1般人所想的,拿香拜拜就是佛教徒,也不是皈依拜某人為師,就是佛教徒,或者說她家裡供奉神明這樣叫做佛教徒。有些人在家誦經,專門趕經懺,甚至專門作佛事,就認為是佛教徒。

  以禪教的立場,佛教徒的標準,就是以學佛為宗旨,學習宇宙哲學和心理哲學,再去傳播這些知識,這樣才叫佛教徒,否則他有任何動機,都是不純正的動機。

  1般人以為信仰宗教就是勸人為善,信仰宗教就是怎樣怎樣,表面上好像很尊敬宗教,實際上他是反宗教。在人類社會的災難無法解決的時候,祈求宗教的彌補;在人生無法達成慾望的時候,追求宗教的彌補,這都不是宗教徒。

  嚴格來說佛教徒的態度就是這樣,禪對宇宙科學的看法和態度,1位禪師教弟子,要怎樣去思考?怎樣做研究?不是誦1卷梁皇寶懺就可以無災無難。

  阿彌陀經也強調:不是做多少功德,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大家都在誦阿彌陀經,可是誦到頭殼壞掉,不知什麼是功德?

  禪教說功德就是「智慧」,智慧就是功德,沒有智慧就無功德可言,無功德也沒智慧可言,這是相對的。

  禪站在這個立場來看,他對自然科學的投入和親密關係,就如同禪師和大自然、宇宙的運作及精神,必須是真正密切,真正投機,這在科學的立場來看,也是1種信仰。

  人類信仰政治,就叫做政治信仰。信仰法律,就叫法律信仰。信仰金錢就叫拜金主義。台灣最大的信仰宗派,就叫做孫中山信仰,大大小小都信仰孫中山,但並不是宗教信仰。

  同樣是信仰,但信仰有好壞,禪教的哲學就是這樣,孫中山既然說「佛學是哲學之母」,為什麼這麼多孫中山的信徒,卻為非作歹,不但迫害佛教,而且再侮辱佛教,我想這是人性最大的悲哀。

  站在禪教的立場,對這種投機性的信仰,1律不能把它當作是在學佛,它是1種人類的心理悲哀。當心理悲哀產生時,才有宗教性的依靠。

  所以孫中山的信徒,他感覺宗教就是1種心靈寄託,可有可無,等到家裡有喪事的時候,才請1個法師來家中作個樣子,但是禪教反對這種作法,反對這種行為。

  要請禪師來家中作法,禪師不要而且會拒絶,這是禪教的認份、虔誠的1種態度,這種虔誠的態度,就叫做科學精神。希望大家對佛教有更深1層的看法。祝福大家。

阿彌陀佛!

本文出處:禪教法門(宗聖上師主講)—真理之聲有限公司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