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此,則將相公侯、販夫走卒等形形色色的人物,皆為夢之劇場的角色而已,其行為之「光明正大」或「陰險毒辣」或「詼諧逗趣」,就1如劇場上演出的角色與身份。
當劇場終了之時,另1場相類似的戲碼又排上了,出場的角色和身份或有更替,但是演員還是依舊的那幾個,無論「生、旦、丑」的角色替換,其登場的「演出」次數,則是從紀元之前「演到」世紀之末,永無止息。
掌握現在(當下)就是「萬念具息」之意,也是所有「悟者的成就秘訣」,是彌陀經所強調的「往生境界」,並非「多世」的善行功德即可往生「極樂世界」,而是要「1心不亂」的功夫,才能「往生」到那個人人羨慕的「世界」。此謂「1心不亂」之意,就是能夠掌握「現在」的功夫,否則1念「無明」,又將是沉淪幾百萬世紀的夢境。
「1心亂」則萬事皆亂,若能「1心不亂」就能洞見1切的「迷與惑」,即可頓超「3大阿僧祗劫」的達到醒悟之境。這是金剛經所要詮釋的「頓悟」境界,就是「應無所(住)得」而(生)其「心」之意,和「1心不亂」正是異曲同工,凡人若能識達此1「心境」,即無任何的「塵與染」,對於生與死,以及人間的種種百態,自可朗朗於心,應付自如。
「悟」的1詞,恰與密教的「成佛」相當。
凡人能夠「1心不亂」,就是「即刻開悟」,更是密教直下承當的「成佛」境界,雖3藏12部6千多經卷的萬千理論,所要說的也只是這1「關鍵」。
千篇累牘所論述的宗旨,都是集中在此1「悟」字,故有「1悟在心」則已讀3藏12部,若熟背6千經卷仍未悟於心者,仍然等於沒有入門之說。
「現在」當然是指「今生今世」的「此刻」,就是從「發心」的那「1刻」算起,不管在何時何地,只要是「真發心」的當下,都可以算是「現在」。
因此,未悟之人皆可謂「眾生」,而已悟之人皆可謂「成佛」,正如法華經所論的,必須是「真佛之口」才能夠「生諸佛子」。
也是禪宗「望口為教,望心為禪」之理。無論是「1心不亂」或「頓悟覺者」,乃至「3千1念」或「莊嚴法界」到「即身成佛」…,無可諱言的都必需經由「佛開金口」的「口傳心授」,不管大乘8家或小乘13宗,若無「這1點」的「佛口密授」,皆不能代表佛教,更不可名之為佛法駐世的「宗乘」。
因為「現在」是表徵「捨凡入聖」的決誓「關鍵」,更是所有宗派所維繫的「法匠宗師」,亦是8萬4千「法門」之唯1「1家」,是別無「分店」的法脈血統。故知,「佛口生佛子」是萬劫難逢的「機緣」,而「這1點」是經教所無的「東西」,除非「佛日緣至」,否則儘管皓首窮經,終無是處,即使曠劫苦修,亦難親睹聖顏。
綜合本篇所論,即生死凡夫雖沉淪生死苦海,若1旦「發心」即可罪滅河沙,小則生存幸福快樂,大則轉輪無礙成就即身成佛,世世常為覺者做人天導師。
佛慧上師 手稿
本文出處:高級佛學講義--佛慧上師著作,台灣萬佛會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