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遺憾的事,莫過於人的劣根性,因受到「愛、執、取」等精神壓力,和生老病死所威脅,而產生出來的貪瞋愚。這是有情生命無法擺脫的枷鎖,也是人間1切不平等的「苦因」。
只要有人對物質,和權力的分配表示不滿,就必然會「侵略」第3者,另外引來更多貪婪者的劫奪。而劫奪的方式,最直接的就是使用武力,大自軍事、政治,小至強盜、偷竊等。而間接的或溫和的,大至社會經建舞弊、套匯、走私,小至開設賭場、色情、詐欺等行業。
這是人性的貪名和貪利,所促成的人間不幸,而更不幸的事,就是這些人所犯的「惡果」,卻要社會生存的每1份子去分擔。
若撇開人為因素的危害,則1切自然律的災難,如天災地變,和生老病死的威脅,乃至家庭間的紛爭,足以讓人無法負荷。
為何要提這麼多的社會百態?
因為,人性是脆弱的,也是最難克服的。固執到處有好人,亦到處有溫暖,但人性的「貪、愛、執」,若1日不去除,則隨時有煩惱之苦,這是連聖人亦難以倖免的事。雖然人間的各種需求,從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等百千行業,都有人做「供需」的運作,但維繫人間和諧的倫理道德,亦因此「心」的易變,而致淪喪了高尚的「人品」情操。
基於此,世界各個角落的已「見道」者(10方如來),必然自動自發的,起而推廣人間的和平真理。
雖然個人的「見道」智慧參差不齊,但至少能緩和社會的沖激。不管他們給予眾生(未悟的佛)的知識,層次縱使有不同的層級,1律都可叫做「供養眾生」。這是屬於宗教的特有「精神」,不同於世俗的思想,自不可與世俗的哲學相提並論。
這是宗教哲學特性,非經由宗教體驗,絕難深入的1環,不是世俗學者所能窺知,任何裝扮也假不了的。
如前所詳述,人間社會是精神與物質的運作,而已悟和未悟的人,所做的「雙向交流」,亦名「眾生供養」。1個已悟者,提供生命存在的「意義」,供養未悟人的心靈,1是未悟者,提供物質,供養已悟者的生命。
這彼此的「供需」,完成了人間的「善舉」。至於有沒有天堂地獄,或能不能進入天堂?這「2個」究竟在何處,實在顯得渺小而不重要了。或許…或許吧?本來就不該有答案的,這樣才能讓未來(悟)的人,有繼續追尋,和討論爭辯的興緻呢!!!
頌曰:情執者,未可論道。小智者,勿與談真。
本文出處:中級佛學講義--佛慧上師著作,台灣萬佛會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