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在靈鷲山講「涅槃法門」之時,隨手拈起1朵「優缽曇花」,笑著遞給大迦葉,並說以「無上心法」傳給他,囑咐為「教外別傳」云云。
因為佛陀在「付法」時,只是微笑並無解說,應該算是「會心1笑」的境界,又是佛「心」所「印」所證(授與),故亦名「佛心宗」。
「禪」是梵語「禪那」的音譯,其意是由「瑜珈」的近似語,而演變出來的,原意是含有3昧(定,詳前禪定文解),或「相應」的語意在內。但其主要的思想體系,在於不立文字的「身教」,和直指凡夫的本心,使人人皆能「見性成佛」的宗旨。
說法明眼論說到:南天竺的祖師,把佛法1分為2,就是內心的修持境界(教內),和外在的行為表現(教外)。
若以如來的正統教法,應該親耳聽聞佛說法(望口為教),和能夠真心去體會相應(望心為禪)。而所說的「教」,是指佛陀所說的「經教」,所謂的「禪」,是能夠體會8萬4千「教網」,超越1切教派的束縛,單傳如來的「心地」法門,直指眾生的本心,使之「見性成佛」為宗旨云。
當然,所有的「大乘」教派,都有同樣的見解,對於佛教徒的內心修煉,以及各種行為語言上的表現,無不以「見性」和「成佛」為標準。
事實上,1般人若以「不立文字」,即不必經由經教的學習,或不必去親聞如來(已證之人)說法,唯盤腿呆坐,就能獲「10方佛」的灌頂,使其「頓悟」等等「不可思議」的成果。那是絕不可能的痴人「說夢」,更是禪教沒落的主要因素之1,當然,那些更不是「禪教」。
禪宗和所有的「大乘」教派1樣,注重實際的修學,和講究徹底的實踐,唯1不同之處,就是不以「言」說教,而重視身體力行—直接表現。
其廢棄經典之學,訓練學人以微妙的「真心」,單傳最實際的如來「正法眼藏」,揆諸虛偽的造作,以及破除邪惡的迷信障網,使人人皆能影現「涅槃妙心」的心靈境界,闡揚「實相無相」的最微妙法門。其教學與密教的「3密相應」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但不同之處,即密教的「3密相應」,是以世俗的生活行為融入殊勝的宗教精神與思想。
換句話說,「3密相應」是在世俗生活中,表現宗教的內在精神。
禪教的祖系是以摩訶迦葉為初祖,其表如下:
摩訶迦葉─阿難─商那和修─優婆毱多─提多迦─彌遮迦─婆須密─佛陀難提─伏駭密多─難生─富那夜奢─馬鳴─迦毗摩羅─龍猛─迦那提婆─羅篌羅多─僧伽難提─伽耶舍多─鳩摩羅多─闍夜多─婆修槃頭─摩挐羅─鶴勒那─師子─婆舍斯多─不如密多─般若多羅─菩提達摩─慧可─僧璨─道信─弘忍─慧能等計33位。
1般皆以菩提達摩為漢土的初祖,或稱「慧能」為「6祖」。
慧能在南海1帶講「禪」,又曾駐錫於曹溪,故後來統稱為「南派」禪宗,其高足神會繼起,而大轉法輪。
另1位與慧能同門的師兄神秀,代表「北派」禪宗,弘傳禪教於北方。這是歷史上有名的爭執,對於「教門」的「正統」代表性,都是後人貪執「名分」,所引起的爭端,事實上,凡屬於佛教的各「宗派」,其「法要」內容,皆有「禪」的涵義,並非唯獨禪宗才有「禪法」。
換句話說,其他任何1宗,亦都各涵有諸宗的「要義」,若以「俱舍、成實」2宗而言,雖是單純的「4諦、12因緣」,但此2義皆含高深的「禪機」。若以「3論、唯識」2宗而論,則其「論」與「識」的闡明,亦皆「禪慧」的昇華。
其他若「律」的戒行戒相等,更是諸教行為準則。另外如「天台」「淨土」「華嚴」「真言」等各宗,實為如來「法性」的1體「10面」的不同表現,有如人之雙手10指1樣,凡缺其1者,都不能算是完備的「佛教」。
今舉1樹為例,略詳其狀貌如下:「成實、俱舍」為樹之根與莖;「3論、唯識」乃樹之根與幹;「律」為樹之皮;「天台」為葉;「華嚴」為苞;「淨土」為華;「禪」乃華之蕊;「密」為果實。這是依歷史上的演進,而排列的1種「組合」,若更以「自然性」來形容它,則「人間」哪裏有「佛法」可言?若從「人文社會」來看,則各宗皆有自家的立場和代表「正統」的爭論。
不可否認的是,漢人基本文化的「道」學思想,給佛教提供了珍貴的發展領域,而佛教的「空」論,則帶領漢人「道」學,建立了1座文化的精神堡壘。
這「道」與「空」所論的中心,其實是同1件事,唯「道學」所說的是屬於「自然性」的「無為」而治,缺少了「人文」的宗教行為,這正好被佛教給遞補了「空缺」,彼此發煌輝映。
本文出處:中級佛學講義--佛慧上師著作,台灣萬佛會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