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

萬家生佛--佛慧上師

密教法門深幽難測,非從師授無由臆測。為師之德雖具足萬象,但可約略歸納為3:

1者入如來室,2者著如來衣,3者坐如來座。

「如來室」卽大慈悲心,而「大慈悲心」應以解除眾生之迷惑,令脫苦得大自在,或說「成熟」眾生,勿使沉迷。「大慈悲心」就是如來的「胸懷」,故稱之為「如來室」。

「如來衣」者,卽柔和忍辱心,身處於眾生之中,不惱害於人,無畏於濁惡之世,常懷慚愧之心,對眾生的種種毀謗加害,無思報復之意。以柔和為衣,忍辱為缽,慚愧心為「能穿」。以「能穿」之故,名之為「如來衣」,經云:「如來著衣持缽……」此其密義也。

「如來座」者,卽謙卑下意,深知1切「法相皆空」,畢竟無有能生,更無有能壞,但為維護「正義真理」,為濟拔眾生迷幻,對任何魔群邪黨,亦無畏懼之色。安然不為名利所動,即使必須捨命斷頭,為正法故,亦無退縮之念。以真理「正法」之故,名坐「如來寶座」。有說「為護眾生慧命,怒發獅子吼,如世雄威猛,令群魔畏退」云云。然則「如來寶座」並非如綵繪般的富麗堂皇,更不是傳說中的「神異」聚寶盆。而是盡知1切世出世法,知可用知不可用,知有為知有不為,以心攝1切法故,如坐蓮華(智慧)台上,名為「如來座」。時下應酬語「獅座」、「法座」、「蓮座」等,此之濫觴也。

以上所明種種,猶不足以形容法師之「德相」,但是略可據此而評判法師的資格。這雖是膚淺的「橫豎」斷面評價,至少能給眾生1個依據。

依密教的理論言,法師之所以深具權威性,是乃具備學而有成,有證有悟的資歷,方始授與師號。並非任何人皆可自命為師,更不可任意在師之前,接受他人稱己為師,或受人供養。

但是,依「深密」義,則在自己的「意念」上,又必須尊重所有的眾生為師。蓋以眾生對我,各個皆等同金剛護法,凡我之11動,11行,無不受其慈悲監視、督促、呵護。雖然眾生愛我深切,尊我為師,那也只是眾生的謙恭德懷。以此之故,在自我的意念上,凡不合眾生意者,皆不名為「密法」。而為隨順眾生之故,以便於攝受調教,則眾生愛財給財,愛法給法,乃至捨此生命亦不吝惜。

這該怎麼解釋才好呢?

密教是否定1切「玄說魔論」的,而出家人又空無所有,哪來的金錢施與無厭飽足的眾生,而眾生又何其多?

經云:「應病與藥……」這是密教法師,被視為「無所不能」的神秘所在。對眾生龐雜的「應病與藥」,只能含笑應允,為其「施法」而解除諸患,是密教教學的課題。對於「愛財愛法」的眾生,盡其所能的給予滿足。但是對於「愛智慧」的眾生,則又得另當別論。

什麼樣的人,才合乎「愛智慧」的標準?

若有人,不求世間法,不樂泛論神道,能捨1切「玄論魔論」,深心猛利,非為貪圖供養,1心不求餘果,祇望不轉凡夫身,唯願「即身成佛」者,此為50分的標準。若有人不戀惜身命,願為眾生苦受,捨1切世間所有,求「即身成佛」者,可算90分。若有人,但發悲願,願長駐5濁,不逃離,願施濟如來「大悲之藥」,乃至投身餵虎,亦無所吝惜,可謂如來「再世」的佛種,百分之百的標準法材。

以上人等,皆堪受「無上密秘心」毘盧遮那大法。

密教理論,最重要的還是在於「觀念」上,以及將此「觀念」附諸實現。「觀念」只是抽象的心中藍圖而已,可是要持之兌現,則必須建立在自我「訓練」的基礎上。

凡夫學佛,最大的弊病,在於「不如法」,無深刻的信心,和不解何謂「發菩提心」。總是以「不正常」的心念,去追求不可得的「幻法」,不是談玄說怪,就是偏重於「口頭禪」,甚至不惜身份的投身外道。

試問,懷抱「不正常」的心,而到處盲修瞎練,企圖能在短時間內「即身成佛」,這有可能嗎?若欲效仿善財的「53參」,又不能放下那1籮筐的「狂慢、作做、鄙傲……」等心態,仍舊持此魔術變幻的「不正常」心,到處去參訪所謂的「神通師」,豈不應了「問道於盲」的古諺,其與「神道教」何異?

以上所明,即為「不正常」的凡夫俗子的表徵。

可是密教為促成「即身成佛」的這1意願,除了基本的體能訓練之外,更重視每日每時每分的強化「暗示」。這是持頌真言與觀想的課題。

為了體現「眾生皆佛」的密義,以及攝持「10善法」,必須做到口頌真言不造4口業,意住觀想不思貪瞋痴,舉手投足皆為密印而不犯殺盜淫。這樣才算初步的「入聖胎」。至於更深密的「曼荼羅事業」「轉煩惱為菩提」「無相身中法相身」……等學說,則有待於自性佛智的訓練與開發。

把眾生觀想成佛菩薩的理論,並非只停留在理論上而已,是要付諸實踐的。若無行動的話,則生存在「極樂世界」的心境,亦成壁上畫月般的黯淡。更不可能體驗那「妙密佛國」的莊嚴世界。1切的佛法真理,皆屬畫餅無法療飢,而要埋恨於歷史長夜,貽人笑柄了當死後,你才會「覺悟」到被自己的「昏昧」愚弄了1生,浪費了寶貴生命。1歎。

由於密教特別強調「實修實證」,故每修1法,都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實驗1番,用以印證自己所學,是否與密法的原意無訛。印證的方法是,先明了自己所學為何「法要」,然後將生活上的所遭遇的困惱,持之對師詳談,因為密教中唯1有資格為自己印證的,除了親教師之外,別無門路。密教規定凡過了歲數,或體弱多疾,無法調馭徒眾者,1律不許收徒。又同師同門的弟子,皆禁止「越俎代庖」,故除親教本師以外,別無啟蒙。除非親詣與師儕輩的「諸佛」。

今試數法為例,概述對機。

某徒學「白衣觀音」法,意欲為其夫求謀官爵,但其夫偏好杯中物,影響其上司的觀感,故考核不第。如此求法名為「邪」,若能勸其夫戒除杯中物,方名為「正」,若度其夫皈依同修此法,,名為「上」。能捨世間爵祿方為「上上」法,亦卽相應殊勝。

另有某徒學「金剛手明王」法,意欲調治痼疾,半年後身心痊癒,即到處去「添油香」,感謝菩薩保佑等等。其求法療疾,本為眾生心態,並無過錯,但密教理論認為,只圖自己名為「偏」,蓋因其疾乃「心理障礙」所致,若按時勞動操作即可「不藥而癒」,並非「菩薩顯靈」,此誤入迷途的「添油香」,又無感恩的心態,名為「魔」,若能積極的參學,饒益有情名為「大」。

又有某徒學「普賢薩埵」法,意欲追求某名媛,不久之後,卽賦結婚,婚後常向友人誇耀自己英俊、本事、能奈諸「德性」,但不久之後,又告婚變。其不知「普賢法」乃以「懺悔」為首,在修法之時,確實能表現「謙恭德性」,但婚後卽原形畢露,狂傲百態誰能忍受,其婚變乃意料中事。其修法只為美色,名為「妖」,又婚後不知感恩,自以為英俊名為「不相應」。--天下美男子多的是若能度其妻共修此法,名為「劣」,若捨美色名為「圓」,或因此而積極度眾,名為「相應」。

餘百千諸尊法可類推。由上數例可知,密教大法是多麼重視現實生活的「印證」,至若「即身成佛」的概念,是多麼神聖的體驗,豈容外間仿冒的「上師」混水「撈錢」。又豈是未見道,瞎盲的「神通師」者流,所能窺其密奧呢。

密教徒對眾生的「觀想」,又能付諸實踐,是個人的心境問題。如果修學有成。則無論世間生活,或老病死,乃至1切的行住坐臥等事業,皆無異於世俗常人。唯其心態與言行,不受俗流牽染而已。此為「大明白菩薩」的「示現」,即無惑於5濁惡世,火焰化紅蓮的「極樂教主」了。

我看眾生「皆佛」,是我個人的心境,而眾生看我「如何」,那是他的事。至於眾生是不是真「佛」?以密教的立場,看在同是塵沙「生命」的份上,當然也是「佛」無疑了,此中唯有見不見「道」之分。

因為只有「我」的存在,才有追求宇宙生命真理的1線希望,如果沒有這個「我」的話,那還能說什麼呢?設使「我」所擁有的這1世生命11再不追求「悟」的境地,而把「它」交給昏昧的「毒魔」,1任歲月無情的摧殘,豈不蹧蹋了生命的神聖美德?真是1失人身千苦難再啊!

將喜怒哀樂視作佛法的,除了密教之外,別無堂號。

某徒持10餘萬元,欲求成佛作祖的密法,但觀其態度,似無虔誠之意,之後,我問他:還有沒?:盡磬了。我說:「好了,你可以走了,我無法可傳。」隨即憤怒掃地出門去他的吧,勿將世間銅臭汙我聖壇。

此為佛怒。

又某徒,不知從何處學來「天眼通」,到處為人察言觀色,具說頗為「靈驗」云云,某日喚至蘭若,想試試看他有幾把「刷子」,見面之初,即向其頂禮問訊,請為我看看宿世。在1陣比手劃腳之後說:師前世修法成佛,今乘願再來度眾云云。故問之:你知我前世何佛?答云:阿難尊者。不待其說完,我就說:世尊,你錯了,事實上我前世是1條牛,且生在非洲的「無佛」世界,而你是牛販,把我賣到中國來宰殺,連這1點都「不通」,真是狗屁不如的「1竅不通」。2人相顧大笑,就此斬除他的「邪眼通」。

此為佛樂。

又某徒生性頗不合群,無法調教,真是傷透腦筋,某日故對其言:你若再不改善態度,從今起勿來見我,直到你改善人際關係為止,遂拂袖而不與再談。

此為佛哀。

其它諸如「轉煩惱為菩提」等法,實在罄竹難書。

密教的「成佛」訓練,以及師弟關係,眾生與我的關係,皆微妙到無以言表。彼此都將對方「觀想」為「如來佛」,而又禁止「談玄魔論」,如此才能談論佛法。此中的「玄機」是密而不宣的境界,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的「心照」。

密教戒法,是禁絕談論迷而不自知的「怪論」,只有這樣,才能「心月輪中現法相,蓮華台上見真章」「慈悲心水引千月,處處菩提處處涼」。有關成佛的現證,尚有:「普賢仗劍毘盧頂,剖佛臚骸取舍利……我生萬佛遍法界,召來攝於1掌間」。

此為萬家「生佛」的最高境界。
 
佛慧上師 手稿
 
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第43期元月號特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