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述外在環境的煩惱,只能算是粗略的概念,另外還有更為深秘,更不易察覺的,也更為可怕的心理障礙,那就是1種與生俱來的「魔性」。
人類是1切言語行為,大致由「內心」所存在的種種思想「概念」,擬構之後的1種具體表現,故可以從每1個人的1言1行之中,深入其內心去瞭解其狀態。這種「狀態」的形成,雖然有著錯綜複雜的遠因,但也有蛛絲馬跡可尋,並可事先「預知」其未來發展的後果。這可不是「推命術」和世俗所說的那種「因果論」。
人類(總括男女老幼)心靈上的障礙,大約可歸納為「知障」「執障」「我障」「人障」「法障」等5大類,密教則稱為「微細末障」,就是指阻礙人格成熟(佛)的障礙。
如果行者在接受「3密訓練」之後,能夠超越之,就是已經「越2阿僧祗劫」了,望後更進1步的再捨棄成就(果位)上的種種享受(福報),即名為「越3阿僧祗劫」,而得到即身成就之義。
質言之,思想上的「有」執,或「無」執的種種觀念,都會形成障礙,使凡夫學佛終生,總是有「隔牆」觀月的隔閡,永難契證佛心。
「知障」:1般通指所知(常識)障和無知(淹蓋)障2義。「知障」是因個人的教育學識等差異。以及受常識所支配的差別觀念,以致形成自以為「優等」,和1般所謂的「沙文主義」思想。
「無知障」則造盲從盲信,平白無故的傷害了「心靈健康」的發展,也妨礙到轉世時的智慧抉擇,和失去了經驗累積的「覺悟」機會。
「執障」:是劣慧所造成的「愚執」,很不幸的又使心靈閉塞,無法接受「環境教育」,雖然歷經萬劫的漫長時間,經驗各種社會生活,仍堅持1己之「執」,錮封如初,其「靈識資訊」仍舊貧乏,永遠無法與時代「同步」,更因受到「執」之所「障」,恆久(長時間)拒絕「自我修正」的結果。
「我障」:就是「貢高狂妄」的具體障礙,由小自「自以為是」的觀念,到大至「種族優越感」等等,皆為「自我」的狂傲障礙。
「人障」:是1種尖銳的「社會仇視」意念所形成,例如個人之熱情得不到人群的讚同,或「個人意識」得不到第3者的肯定,間接的遷怒於人,而又無法獲得適當的宣洩,久而久之,逐漸仇視社會,乃至仇視所有的人類。
「法障」:乃1複雜情緒的特殊表現。這裡所說的「法障」,是指1切「行為突變」的現象,就是洋人所稱之「多重人格」。「法障」的行為表現,平常都帶有「敏感性」的神經質,對於外在環境的刺激,皆有「過敏」與「過當」的感受,而由下意識,做出最直接的反應。
雖然心理學界對「多重人格」的探討,到目前仍繳白卷,但密教祖師早就在「金剛頂經」文內,做了明確的提示。
經上說:「虛空遊戲金剛…變化多種神貌,而說真言曰…。」此言「虛空遊戲」是指「不定性」的人間遊戲者(按:人生本即1場遊戲),所展現的多重性格(神貌),其玩世不恭的態度,常常受世人所誤解。
密教在處理「法障」方面的有關技法,也許不為心理學界所認同,但是效果確實相當成功。這必需先探討「法障」患者的內在性格,然後再討論「訓練治療」的方法。
1般認識「多重人格」患者的判斷,是觀察其身世背景的人際因素,是否有刺激其「反常」行為的誘因。諸如情緒性的壓力,或工作上的,或感情上的壓力,以及外傷或偏激思想的「機轉」形態,以致產生自我「位移」的精神疾病。
「3密學術」在這方面的研究,早就有了具體而輝煌的成果。
術語上所說的「喜魔」,意指1個生存於悲劇環境之中的人,而有狂妄心態的反常表現。
或是生在優裕環境中的人,反而故做「悲劇妄想」者,其情緒是受到「悲魔」所控制,或時常自我變換「角色」等等。這1切的「外在」行為表現,是受著「內在」心靈障礙的支配,其目的可能只是單純的想搏取第3人的同情,也可能想引起注意,或者屬於1種複雜性的因素,但不管怎樣,其「內在」心靈企圖以這種方式,以逃避「責任」的事實,則是共同的主因。
心靈障礙與環境影響,並無必然的「因果」關係,但其「放射」的「心能」,卻有直接感染環境的「惡性循環」--業感果報—大致上又可分為「良性、攻擊、自我」等3種「症狀」,1般都把它歸納在「精神分裂」的範圍之內。
「喜魔」的發展傾向,是先接受了某種「意識」的誘導將自己「設想」成某1類型的人物,然後以該人物的姿態,在生活中予以「表演」。
有時也會因環境的「形勢誘導」,使自己「定型」在某1種姿態上,成為永久的「角色定位」,在不知不覺中,成為自己所「設想」的人物的「替身」。例如甘草性人物中的「小丑」,政治舞台上的政客,商場上的奸商等等。
另外受到「悲魔」統治下的人,可能發展成具有攻擊傾向,或以自戕為報復動機者,大部分的「患者」都將自己「設想」成被害者,或將不滿的情緒,幻想「被控制」力量的支使,藉以減輕(或完全推卸)責任壓力。總而言之,凡是具有忽喜忽憂(無法節制),或易反易覆之性格的人,其1切心想或實際的行為表現,都是受到此「法」所「障」,導致身心不能平衡。
「3密學說」兼顧了以上各種「障礙」,提出了1種優越的「治療驗方」,能使1切患此「障礙」的人,得到絕對可以痊癒的希望。
在「治療」的技法上,通常令「患者」集中注意力,專注在「曼荼羅」的圖案結構上,使自己潛藏在心靈深處的原始「佛性」,經過構圖的「即身觀想」,逐漸達到「滅惡生善」,乃至證悟到「不生不滅」的真理。
在理論上,密教教義未將這種「患者」視為「異常」病人,而稱之為「遊戲金剛」,是含有對其「內在」高級靈識的尊重,而給予「佛性平等」的看待。----待續
佛慧上師 手稿
本文出處:高級佛學講義--佛慧上師著作,台灣萬佛會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