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

中級佛學:3.八聖道(上)--佛慧上師

以上表觀之,小乘時期的教義,尚只流傳在教團內部,因為當時的組織成員不多,在管理上並不困難。在紀元1世紀初,教團份子逐漸由保守信仰,走入智慧信仰,而組織份子也從412因緣,漸漸發展成智慧與理論的內容,再由教團主義走向生活化,這之間,必須有1套合理的理論,才能使宗教和生活圓融,不致因此而造成困擾。
 
建立大乘思想體系的主因,就是「菩薩」的基本思想,這是實踐佛法(教義)的出發點。要使宗教信仰進入生活行為,落實到基層社會,就必須每個信徒盡全力的投入,而鼓勵信徒投入的理論,即建立在「菩提心」「到彼岸」(波羅蜜)。
 
但完成生活化的宗教體驗,其基礎即建立在「8聖道」、「4攝法」上,同時是由消極進入積極的主要轉變,更是從原始的進化,及至完成整體無缺的架構,這是無形的思想,藉著有形的生活,作最具體的表現。
 
8聖道的德目,是正見、正思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勤、正念、正定等,是大乘教派初期,意欲實踐的人間淨土觀念。屬於思想方面的,是見、思、念()、定等,屬於語言方面的是正語,屬於行為和工作的是業、命、勤等。
 
凡是「正信」的人,加入(皈依)教團之後的布教方針,則是「4攝法」的德目,那是屬於徹悟之人的任務。但8聖道則不論是任何人,只要想擺脫世俗苦惱的糾纏,皆可適用的法則,是屬於個人自修(反省)內證的境界。
 
(1)正見:8正道的第1位,離諸邪倒的正觀。真正體會苦、集、滅、道等4諦之理,徹見苦空、無常、無我等真理,使「自我」不再迷惑於世間的種種苦因、無明(無知),而心胸豁然開闊,不迷執於人、我、眾生、壽者等諸相。這是要止息諸漏(煩惱)的根本方法,亦是8聖道的主體,除此正見之外,則無其他諸法。
 
(2)正思:8聖道的第2位,「思」是思惟之義,是說個人從4諦的不斷思惟中,逐漸斬除諸漏,使吾人之心境,顯露真正的智慧,乃至成熟道業,而至不退悔(8風吹不動)。正思惟的終極目標,是要達到「真智顯露」,並非獲得雄辯之才,但是吾人若能以無漏之心為本體,則1切發人深省的巧思妙喻(說法無礙),皆可獲得。即所謂的「自然智」等。
 
(3)正語:8正道的第3位,個人有了正見正思之後,必然會顯現「真智慧」,而所謂「智慧」是有正邪之別。「真智慧」者,是心止於空境,無大小、正邪、善惡等先入為主的觀念,這可從其口中所說的話語,而明辨的出來。凡正語者,必然皆以「能得清涼的戒律」,作為空慧所依之體,絕對不會造口業,不敢亂造謠言是非,不作1切非理之言。古德明訓:「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」,故知心存是非者,便作是非之論,反而使是非增長煩惱邪見。
 
(4)正業:8聖道的第4位,1切殺人、偷盜、邪淫皆屬邪業,反之,不殺人、不偷盜、不邪淫即屬清淨的身業。1個有理性的「文明人」是絕對不可能觸犯的,更何況1個以「真智」,修無漏果的人。但是,若不以「能除煩惱的戒律」,作為心之本體,則所謂「邪業」,就可能成為罪惡的淵藪。
 
(5)正命:8聖道的第5位,凡夫的1切苦惱,皆緣自身、口、心的造作所引起,而要遠離「5種邪活法」,順於見思語業等正法而活命。此正命更須遵守戒律,才能更具體的實現幸福人生,否則,1切煩惱惡業,即將悄悄來襲。
所謂「5邪法」即:
 
1.詐現異相:對世俗之人,詐現奇特神異之相,以求名利等非法的供養,如說鬼神靈異等。
 
2.自說功能:為達到騙取錢財供養、竊得名望為手段,故說自己功德,和各種邪說異能。
 
3.占相吉凶:以危言恫嚇,言人3世報應禍福吉凶,為求名利供養,而專事占卜之業,譁言取寵者皆屬之。
 
4.高聲現威:為求名利養,而大言壯語現各種威勢,亂言神靈附體,故現神秘而說邪魔等。
 
5.說所得利:故意說所得功德利益,以動人心而多受利養,於彼得利,則於此說之,於此得利,則於彼說之,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,皆屬邪命活。---節錄自智度論
 
(6)正勤:8正道的第6位,運用「真智慧」,日夜不怠惰的勤守戒律,乃至成熟涅槃之道。所謂「涅槃」,是滅盡1切煩惱之後的心境。而「涅槃」1詞,實則含蓋寂靜、不生、無為、安樂、解脫之義,能滅1切生死煩惱。圓覺經云:1切眾生於無生中,妄見生滅,是故說名「輪轉生死」。
 
涅槃的道理是「寂滅不起」,故又名「無生」,把智慧安止於此理,就是「無生忍」。吾人之心,若能安住於此無生無滅之理,而不動不搖,因不生故無所執著(),是名正勤。
 
因此,智度論說:無生忍者,乃至微細法不可得,何況大、是名無生忍。得此無生法,不作不起諸業行(煩惱),是名的無生法忍,得無生法忍菩薩,是名阿鞞拔致。
 
所謂「強修涅槃」之意,是要透脫84千教網,而明之。因此清涼論說:若聞「無生」者,便知1切法皆悉空寂,無生無滅,但於嚴土利他不生喜樂,而趣於寂滅,故成聲聞乘。
 
若聞「無生」便知從緣,故無生造作,成緣覺乘。若聞「無生」便知諸法本自不生,今則無滅,即生滅而無生滅,無生滅而不礙於生滅,以此「生滅法」而惡生善,自利利他,成菩薩乘。
 
(7)正念:8正道的第7位,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。
起信論說:「心若馳散,即當攝來住於正念」。
慧遠觀經疏說:「捨相入實名為正念」。
 
發用真智憶念正見、思、語、業、命、勤等正道,日日相續心心不斷,而使1切邪念不生,當然就不生起煩惱,故無漏之念,實為菩提的主要課題。---待續
 
本文出處:中級佛學講義--佛慧上師著作,台灣萬佛會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