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

圍爐夜話 佛跳牆--佛慧上師

圍爐夜話--佛跳牆


   傳統的農曆過年氣氛,早就已經被現代化的工商業社會給沖淡了,除了吃吃喝喝之外,大概就是整日睡覺或看電視、賭博吧?
 
    也有很多人採取出國遊散心。
  
    對於更多的上班族而言,過年等於和籌錢度日,畫上等號,還能有什麼樂趣?
  
    但是本會總本山龍泉山寺,則提供了最特殊的「佛教跨年晚會」活動。
 
    首先,大夥兒熱烈的與佛祖圍爐(PM 6-9)吃桌(1),隨後,大眾一起玩煙火秀「龍泉炸觀音」,直到盡興。
 
   在子夜(2)時分(AM 015)敲響了108聲的「福報鐘聲」,大家立即衝動的爆發了「搶頭香」運動。
 
     然後是以最虔誠的態度,向觀音佛祖「乞錢母(3)」的心想感應,討個吉利鴻運過好年。這是所謂的「初1早」之意,在新年的首日為在世的長輩「守歲平安」,特別是為已經往生的親人,祈禱「福慧增長」,1兼數得。
 
      接下來是首日的BUZA,共修大甘露真言,1直到初1日的晚課時分。這之間,還包括了向尊貴的 宗聖上師拜年,蒙受「首日加持」的福報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圖:素食佛跳牆。)

      今年(2007年)總本山龍泉山寺的「圍爐辦桌(4)」總桌數,由原來的8桌增加了4桌,人數也從90幾人擴增到100多人。主廚則是聘請到了台北市全國有名的春天素食餐廳,每桌也由去年的5000NT平價,提升為8000NT的豐富佳餚。
 
      當主菜的「素佛跳牆(上圖)」端上桌的時候,上師隨即問大家,是否知道「佛跳牆」的典故由來?
 
本土佛教e年味  意義非凡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  有人回答說
:是古時候有1間寺廟,圍牆外有人在煮葷食,濟公(道濟)和尚聞到了陣陣的滷肉香味,把持不住的翻牆而出索食。因為濟公和尚素有「活佛」之稱,故名。

 
      上師則回應的說:道濟(濟公)只是1個凡夫,而「活佛」也只是小說家的筆墨戲謔而已,其實真正的典故傳說,真是眾說紛紜,不1而足。既然被取名稱為「佛跳牆」,必然與「佛教」的典故有關。
 
    話說有1群乞丐,在極為寒冷的大年夜裡,把大家所化來的各式各樣食物,就著破酒罈煮食,不料此香味卻飄入破廟中,被神桌上的那尊不知道入定多久的佛像給聞到了。隨即出定,翻牆而出,手中拿著破碗,嚷嚷說:來,給我1!
 
    當下烏78黑的,誰也看不出祂是誰,只當作是丐幫的一份子看待吧?當然就給了祂1碗湯料吃吃喝喝,在臨走的時候,卻是讚不絕口的說道:好吃、好吃,真是「天下第1湯」,說罷也就消失在黑暗中。

    因為當晚天黑又陰冷,大夥兒並未注意祂是怎麼走的,最後與往常
1樣,進入破廟裡面睡覺。直到第2天早上,天亮醒來之後,才發現那尊老舊不堪的佛像的嘴巴,尚留有食物的殘渣。這道菜的好吃程度,可想而知,因此有了「佛跳牆」的菜名。
 
    但是真正的由來,很可能是從「佛說盂蘭盆經」的轉化而來,因為盂蘭盆經中有1句「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」的話,被久遠輾轉引用之故,後來才有「佛跳牆」這道菜的名稱吧?

    盂蘭盆經有
1段話是這樣說:「行孝慈者,皆應為所生現在父母,過去7世父母,於715日,佛歡喜日,僧自恣日,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,施10方自恣僧。」

    這是佛教僧侶自古以來最典型的「羅漢菜」的由來,意即把所有食物皆放在
1起,雜燴1鍋。
 
   1:佛祖圍爐--與佛祖圍爐是取俗世法過年圍爐之意,有吉祥、喜樂等等,眾生皆為佛子,而回到佛祖的家,是天經地義的自然而然。吃飯只是平常事(佛法即平常),這也本會自從導師回國以後,所推動的「佛教復興運動」及其所主張「落實本土佛教教義」,和生活連結1起的基準活動之1。也就是接受俗世的節慶,融入佛法的生活中,重新去詮釋佛教的基本教義和生活的新關係。
 
   2:子夜--傳統計算時辰,以晚上11點,名為「夜子時」,過了12點至1點,名為「早子時」,以相對夜間的「夜子時」亦稱為「午夜」,凌晨的零時起則稱為「早子時」。這是「子--鼠」的前爪為早子時之故,後爪則稱為夜子時。
 
   3:乞錢母--乞是乞求式動詞,錢母是取類似「酵母」,具有發酵長生利息之意,這是觀音法門最特殊的功能之1,由觀音佛祖所加持過的銅板或紙鈔、吉祥物、福袋之類的聖物,雖然皆有相同效果,但『錢母』的功能更大,是專門用來求財。
 
   4:辦桌--台語指用桌子盛裝豐盛的料理之意,平常在田間飲食是蹲著,1年到頭忙碌的工作,每日3餐多使用簡餐,並不常在餐桌上食用正餐,只有在盛大的婚喪喜慶的時候,才會正式的坐在餐桌上食用。此時就稱為「吃桌」,意思是在「餐桌上」吃飯,故名。

    另外
1個很好玩的名詞「走桌」,會令人以為是在桌子上行走,其實是指「協助端食物的助手」之意,因為必須在桌與桌之間,穿梭行走,並招呼食客所需要的其他服務。1般多為自動前來幫忙的鄰居好友。

    台語「辦桌」和「辦道」同音,而且使用諧音,把所有的好料理,加上好總舖
(廚師)的好手藝,總是刻意稱為「道」和「辦道」,是1體不可分割的抽象詞句。

    這和宗教師
(喻總舖)所說的話(道即料理),就像有好食材必須加上好手藝,才能成就為11道的好料理。

    來閣,下
1道菜是啥?
 
(本文原載於『台灣佛教春節特刊-20074月出版』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