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化神我的感覺
「悟」的生命,與「迷」的凡夫,其價值,當然不可相提並論。
「悟者」一日,可謂直超永恆。而「迷者」凡夫,等於沒有活過。這不止是要強調「神醒」的重要而已,更是前進一步,衡量自我生命的存在價值。
人類的生命活動,是靠著「物理反應」,與「物理經驗」的記憶判斷。而依賴著此一「經驗知識」的生命狀態,其實只是一種「情緒作用」而已。實際上,並無法依賴「知識」,而擺脫「煩惱」精神困境,與肉體「物理」的障碍。
圖(3)是現代人體生理解剖圖,這是指明「物理生命」的活動,完全只是「激素」作用而已。當肉體的「神性」解離之後,則與任何動植物並無差別,亦即「獸性」是與生俱來的「本有本性」。這是不必避諱也不必偽裝的動物體。當我們在說「我是人類」這話之時,無疑的,是已經「加入了人性」之後,而有別於其他動物類的「物體」了。
但事實上,這只是「社會行為」的一種普通「知識」與「經驗」,並非「刻意」的加入「真實的人性考量」。也就是說,物理反應與知識經驗,是不必刻意的「滲入人性」,亦可過完其一生的生命。
另外,當我們在說,「其人真無人性」,或者說「其人真是慈悲善良」,那也只不過是一種知識和經驗的「直覺經驗判斷」,並不是用「人性感知」的結果。而一般人所認為的「價值判斷」,往往只是一種「比較」之後的經驗反應,並非實際上的「真實」。
而很不幸的是,「人類」却不能也不敢面對著「真實的自我」。不管怎麼說,打扮與穿著,正是想要藉此擺脫「動物體」的一種羞愧與自卑感的作祟心理,以更多的知識經驗,企圖掩飾「非物體的存在」。但是,這些不自在的潛欲意識的「蠢動」,却是一種「人性」解離的更不幸「獸化」的悲哀。
就是說,「人類」的無知,造成了「知識物化」的不幸,而却要特意的「自我掩飾」著說,「物我有別」,但却不知道「有何差別」之處?自以為「穿著衣服就是人了」啊。
圖(4)是說明「神、我」的關係與距離的差別。當也是動物體的「人」,越接近「自我神醒」的時候,其「神性」之能就越強烈。若越依賴物理反應,則其「神性」之能,亦相對的脆弱。
圖下方的「人體」並未移動,而是「靈識中心的神、我」感應,有著強弱不同的反應。圖右方的「人體」,與其「自我神」的距離似乎相當遙遠,而左方的「人體」,却好像「觸手可及」,那麼的接近。其實,這是同一個「人」的「兩種」感覺。
此圖只是說明,凡夫是可以「不知不覺自我神」的存在,亦可過其一生(右邊人體)。但是「神醒」之人,也只是以「神」而感知世界(左邊人體)的過其一生。但是其生命狀態,則有如「人與幽靈、神與撒旦、佛與魔」之天地懸隔的距離。
圖(5)(6)是中土的「神我」感受,與西洋的「神我」認知,皆有相同的所謂「道感神交」的感受力。圖(5)是說「陰陽之能」流過左右太陽穴,而匯聚於「額竇之鼎爐」內,使「神」與動物體的融合,而成為「神醒」之人。圖(6)是法國哲學家,笛卡兒的木刻作品。圖中的「眼視ABC之點」,與箭頭向上指處的「A點」,是刻意用「虛線」劃出,物理反應與神我反應,是有「相當距離」的差別。而決定其反應的「關鍵」,則是隱藏於顱內的「松果體」。
所謂的「神醒感受」,即其作用。
圖(7)是本文的精采結論了。這是「密教之淨土法門」的無量壽佛(西方阿彌陀)曼荼羅。此圖是7世紀的尼泊爾作品。圖中主結構是「6個圓型」的圖案,圍遶著「中央本尊」的無量壽佛。
公開本圖,是冒著犯戒的規矩。但是為述明「佛悟」並非虛假,以及增加版面美化,只好在擲筆脫稿之時,再另行懺悔罷。在此,只說明其「現象」,而不能公開其法要,希望看倌們,千萬不可「按圖索冀,盲修瞎練」。本人只負文責,而不負「文外」之後果。
圖的正中央「本尊」,是表今世的「神醒佛悟」,而「6個圓圈」之正中央,亦皆各有「本尊」,是分別的「6種智慧」具足,擁抱的女神是象徵「最高神醒」之「三一體」。最下方「5尊」,是「5方佛」的「神智覺醒」,而左右及下左右之憤怒金剛,則是「鈎(左下)、索(左)、鎖(右下)、鈴(右)」之4位內供養菩薩之化身。
最上面「6尊」,則分別為左起的「持缽、澡瓶、梵筴、伎樂、錫杖、曲刀」等6位,與中央本尊合為「7道支」。正上方之「本尊」,是「法身」在降服了惡魔(自大狂)之後,展現「神我之醒」的法界如來。而正下方之「本尊」,則為「化身」降服了「貪、食、睡、淫」4魔,收服為「鈎住」妄念,而「索綁」無知,和「鎖住」幼稚,以及自受涅槃之樂的「鈴響」破淫等,4位「12尊」的外供養菩薩。
除了正中央「本尊」的報身(肉體)之外,其餘皆象徵內在「智慧與自我神能淨化」之精神狀態。
此為教學用的「冥思曼荼羅」。對普通人,則念念聖號即可,不是隨便可以市售的「便宜法門」能比。
本圖是以「黃色為主」的極樂世界圖騰,而「白色女神」則象徵「靈性之智慧」,用來「突顯本尊」之肉色,以表肉體內在之「神醒」。這是說,動物體的人類,不管如何高明的掩飾其非,終究亦難脫其「物類」之下場。
唯有一種修練的「悟」,才能體驗生命存在的真實。不管「今生修或來世修」,絕無「他處」可以逃避(詳彌陀經)了。「未醒」之輩的夢囈口頭禪,徒增自己的迷與惑之外,亦同時造成更大更深的傷害,致令自己也成為邪惡的神棍,其受災難者,當不止是自己的子子孫孫罷。
本文就此結束。謹沐手焚香,敬向讀者看倌進一言:「自誤可以,千萬不要誤人;自迷可以,萬勿惑眾」。
佛慧上師 手稿
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(西元1991年(佛曆2535年)4月號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