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生3昧-1》
鷹兔參禪
維摩居士對於禪教的宏揚,最為得力,其所述的「佛國品」,更是後來大乘諸教奉為圭臬的聖典,例如:心淨即佛土淨,佈施是菩薩淨土,智慧是菩薩淨土...等等,約有3百餘偈頌,可說是改良之後的禪那瑜珈。
證道歌:「尋師訪道為參禪。」禪苑授戒章:「參禪問道,戒律為先。」皮日休的詩,更進1步的引入萬物:「林間孤鶴欲參禪。」是所謂生活禪的開端。
達摩所傳的和迦葉禪相類似,都是比較接近原始禪那的滋味,慧能融合了維摩的「菩薩禪」,相對於迦葉禪稱為「祖師禪」,並尊稱迦葉禪為「如來禪」,實際上有對抗北方禪的意味。在興盛1時之後,演變成具有強烈批判性質的「革命禪」,才開始在漢土落地生根。
「禪」是1種直覺,它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反應能力,此1條件是要隨時訓練水平思考,每次聽聞風吹草動,就必須快速作出最正確的判斷,才能夠當下作出最正確的反應,名為「應機」。
從「舉1反3」的知識來說,它可以從應付日常生活所發生的千變萬化的事端之中,輕輕鬆鬆的化解困境,而且是與日俱增的常態知識,只要1停頓下來,就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,並非1朝得道即可終生享福。
「禪」是1種樂趣,也是1種生命生存過程中,所不可或缺的工具,丟掉它也無所謂,如果擁有它,你將會生活得更安穩更快樂,成為1個具有睿智的詩人。
例如,當別人在討論「石頭」的時候,你可以在不到10分之1秒內,想到5種以上的「石頭」,並且比任何人都高明許多。當有人在討論「有佛法就有辦法」的時候,你馬上就能判斷是「怎麼1回事」--那是1種鷹與兔的對話。
佛陀在世時即有「4惡6邪」的存在,但是無人能告訴你,佛教為何會有「4惡比丘」和「6大邪法師」,因為那是「人」的問題,不是佛法的問題。若追根究底,佛陀也只能用「講故事」的方式說:歷千億劫之前,有某某梵志婆羅門,因為伺候「天魔」日久,成為習性種因之故,自甘於以作為「兔崽子」為樂,並且向「天魔」說:大王肚子餓了,請吃掉我吧。
然後,嘿嘿嘿,昔之婆羅門者,今某某者是,昔日某某鷹者,今某某者是。
「魔」有外因魔與內因魔性2種,外因魔者即諸天「10魔」,內因魔者即自性之魔也。大家只知道「眾生皆有佛性」,卻不知道「眾生皆有魔性」,那是指「佛魔同體」之意。
修道其實是在制服「內因魔性」,否則就是「佛作魔」了。菩薩亦然。
荒城星月 3/1/2545
本文出處:http://www.voto.org/menu.files/Budasay25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