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

菩薩三蠻--佛慧上師

《人生3-3
菩薩3
    所謂菩薩有「3蠻」,1者法蠻、2者渡眾蠻、3者究竟蠻。蓋「蠻」者有勁道力威猛之用之義。此蠻者並非野蠻之蠻勁,而是1種隔歷3世恆常的決誓之菩提心,是所謂「證悟人生真諦妙理」的精神狀態之意。
 
法蠻者:謂修持3密瑜珈無有休息間斷懈怠也。
 
度眾蠻者:謂說法不倦,能安立眾生契證菩提入佛果位也。
 
究竟蠻者:謂能深入3摩地證悟「無生第1義諦」解脫生死障礙也。
 
這裡所講的「隔歷3世恆常的決誓之菩提心」,是所有深位菩薩雖歷3世不或稍忘之本誓,秉持其深誓願力,故為正等正覺之「菩提心」也,其誓願力之威猛,有如劫災焰能破除「3世」諸障礙,橫闖諸「惡魔天」而無人敢阻擋其銳,始能於5濁惡世證悟真如法性之果位也。
 
所謂「深誓」之意,指的就是「過去世經驗」,睇視「現今世」之行願指標,規劃「未來世」之成果也。有人以「向前看不要向後看」自以為聰明,其實是邪魔歪道之謬論。若無昨日之「經驗」,如何能創造今日的成果,更無明日可以期待之目標,則人生除了灰身滅智,即無生存之意義與價值了。
 
總之,人要活下去很不簡單,而要活得像1個人,則是更為困難,若要活出「意義與價值」,更是難上加難,若無此「蠻勁」,其云佛法者何?
 
《萬佛歸宗教義導讀-2》
 
正等正覺
 
 梵語3藐3菩提,新譯為正等正覺。

    法華玄贊2曰:「3云正,藐云等,又3云正,菩提云覺。」

    此為依文解義之誤,因為「3藐」不能拆開來解釋,而「3菩提」是指「3種菩提心」,並不能單作「覺」之1字解。其原意應該翻譯為「3種覺悟之道」。

正等覺

 稱諸佛無上之正智而說正等覺。覺者覺知諸法之智也。其智無邪故名為正,無偏是以最平等也。

  7佛經曰:「毘婆尸佛應正等覺。」

正等覺無所畏

 即成就佛果之後的4種無所畏之表現也,其次第如下文略表之:

4無畏

 4無畏又名「4無所畏」,是指化他之心不怯,故名為「無畏」。此「4無畏」又分別有佛與菩薩之2種不同境界。先談佛果之4無畏,次論菩薩之4無畏:

 1、1切智無所畏,佛於大眾中明言我為1切智人而「無畏心」也。

  2、漏盡無所畏,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斷盡1切煩惱而「無畏心」也。

  3、說障道無所畏,佛於大眾中說惑業等諸障法而「無畏心」也。

  4、說盡苦道無所畏,佛於大眾中說戒定慧等諸盡苦之正道而「無畏心」也。見智度論25、法界次第下之下。
  以下為深位菩薩所修所證之果德形相,雖不及於佛位,然已經近道故名:

4正勤

 又名4意斷,4正斷,4正勝。為37科道品中,次4念處所修之行品也。

    法界次第中之下謂:「1對已生之惡為除斷,而勤精進。2對未生之惡,更為使不生而勤精進。3對未生之善為生而勤精進。4對已生之善為使增長而勤精進。」


    1心精進,行此4法。故名4正勤,能斷懈怠,故名4正斷,於正策勵身語意中此為最勝,故名4正勝,意中決定,而斷行之,故名4意斷。

    智度論19曰:「破邪法,正道中行,故名正勤。」又曰:「4念處觀時,若有懈怠心,5蓋等諸煩惱覆心,離5種信等善根時,不善法若巳生為斷故,未生為生故,勤精進信等善根未生為生故,已生為增長故,勤精進。」

    俱舍論25曰:「何故說勤名為正斷?於正修習漸習位中此勤力能斷懈怠故,或名正勝,於正持策身語意中此最勝故。」

4正斷

 1斷斷,於所起之惡法斷之又斷,故名斷斷。

    2律儀斷,堅持戒律慎守威儀。不令惡起,故名律儀斷。

    3隨護斷,於無漏之正道隨順守護使不退沒,令惡法不起,故名隨護斷。

    4修斷,能修作正道。令其生長而斷除諸惡,故名修斷。見雜阿含經31。梵Samyakpraha na

菩提

 Bodhi,舊譯為道,新譯為覺。道者通義,覺者覺悟之義。然所通所覺之境,有事理之2法,理者涅槃,斷煩惱障而證涅槃之1切智,是通3乘之菩提也,事者1切有為之諸法,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1切種智,是唯佛之菩提也,佛之菩提,通於此2者,故謂之大菩提。

    智度論4:「菩提名諸佛道。」同44:「菩提,秦言無上智慧。」

    注維摩經:「肇曰:道之極者,稱曰菩提,秦無言以譯之。菩提者,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。」

    止觀1:「菩提者,天竺音也,此方稱道。」

    大乘義章18:「菩提胡語,此翻名道。果德圓通,名之為道。」

    安樂集上:「菩提者,乃是無上佛道之名也。」

    唯識述記1本:「梵云菩提,此翻為覺。覺法性故,古云菩提道者非也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古城浪子--不回頭--搞定他  3/3/2545

 本文出處:
http://www.voto.org/menu.files/Budasay27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