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

初級佛學:13.菩提心(1)--佛慧上師

菩提」舊譯為道,追求真道之心名為菩提心。新譯為「覺」,追求「正覺」之心名為菩提心,此為其中的本意。
 
發菩提心:菩提心是「道」的原義,有心向道名為菩提心,其實,菩提與心,2者是不可分的「東西」,只是凡夫未悟之時,其心「塵」受所矇,故無法見道。「發」是動詞,即起而追求真理,在佛法的名相上,叫做「修道」。1般人講「修道」即是帶著很濃厚的神秘色彩,而且多受到「意識」的暗示作用,大致忽略了「心」的頑執。
 
「發」可以用「動機」來解釋,但最後若不導入「正見」的8聖道,則千差萬錯,終其1生,也只不過是錯用「道心」,而留下千古的「迷信」罵名。
 
簡要言之,「發心」是策動此心去「修道」,而修道是1個「因」,此因是有感於宇宙生命的奧秘,想去探求這真理的答案。
 
但是,自然、人文等宗教哲學,對這生命的奧底,又是各說不1,讓人迷惑而不得其解。無論哪1種學說,都有其先入為主的「自我」意識,例如天文、地理、生物、化學、物理等,或政治、文學、藝術、教育、經濟、民俗等,都受著個人主觀意識,左右其既定的原則而發展。
 
屬於佛教性質的「道」,也必須標心「立志」,然後才有「苦航遇岸」的機會。
 
世俗人做百工營業,無不以「立志」為出發點,否則,雖有反掌折枝之易,終無成功之期。舉凡1個人,若欲為善與為惡,也都是從此「心」而開始的。有人想成為「名官」,就必須準備成為「名官」的1切行當,堅持而行終成「名官」。有人想成為富翁,當然就要努力不懈,勤儉積蓄終成富翁。任何各行各業亦然。
 
做為形而上的,無上之「道」的成就者,更是注重此「心」的奠立「不2」,若不然,則漫漫天涯何處是「我家」?又有何資格大顏不慚的,騙取眾生資養而無愧疚?
 
眾生「求道」的心態,儘管有84千多種,那是因為個人的境遇不同之故。1旦踏上佛門之後,就必須徹頭徹尾的改變自己,把1切個人所頑執的,或積非成是的錯誤觀念,全部斷除,重新尋回闊別已久的「佛性」。這在佛學術語上,叫做「匯聚百川(眾生)於大海(佛法),遍1切處(3千世界)1鹹味(成佛)」。
 
但是「發心」1詞,被曲解後又經惡棍延用了將近2千年之久,早已不復原來的「舊貌」了。
 
現在眾所周知的「發心」,即出錢蓋廟、雕塑偶像、破壞生態的放生、拜斗求福、消災免難、吃齋生天、拜懺得富等等,喪斷「正法」命脈的誑騙伎倆,其1切邪惡的「頭銜」或「名堂」實無以復加。
 
其不知佛陀的高尚的形而上精神,豈是那些形而下的偶像崇拜所能象徵其萬1?拜懺、拜斗真能得到富貴?蓋廟、塑像真能開智慧?不、不不,這些都不是佛法,若有人敢說這些是「正法」,就是在謗佛、謗法、謗教團,等於是在指明(或暗示)釋尊是這群騙徒的「祖師爺」。我們堅信「正法」是永遠不滅的,更堅信「真理」是顛撲不破的,是1把尖銳無比,無堅不摧、無魔不破的無上寶劍。
 
那麼,發心是甚麼?
 
如前所言,有心向道即名「發心」,但畢竟這還只停留在「心」起動「念」的階段,最多只是「慕道」而已,必須起而行,實際去探討真理的奧義,直至最後的成就。雖然從初發心,到最後的成菩提(成熟),此心還是最初的那顆心,但在智慧(般若)的行為表現上,卻有判若2人的差別。大致上,可以「證發心、已發心、成菩提3個階段,辨別個人的「道心」是否成熟。
 
證發心:是起信論所說3種發心的第3位。
 
3種發心:
 
1.信成就發心,於初住至第10住之位,信心成就之人的發菩提心。
 
2.解行發心,於10行乃至10迴向之位,解理行道之人之發菩提心。
 
3.證發心,於初地至於第10地之位,證法性之人之發菩提心。
 
從凡夫的84千種煩惱心開始,起而探尋離苦得樂的「心念」,都可算是「初發心」。
 
但此初發的心念,仍是煩惱生滅(循環即輪迴)的「不定性」意念,故有各種「所知障」的進進退退現象,名為「假想」發心。
 
例如有人存心想獲得神話故事中的「神力」,藉此「神力」去濟助眾生的苦難,又有人希望出錢出力,以實際利益去嘉惠眾生,又有人願以鋪路造橋的方式,或以醫藥治人疾苦、或以慈心助人急難等等,總之,不論其方式如何?!
 
只要合乎「利他」原則的實際行為,都可算「發心」。但以上所列的那些「善行」,還只是人類群居,為達到共存共榮的必然行為而已,根本談不上「菩提心」,所以又名「世俗發心」。其最終成果,是促進人類社會的繁榮,以及生活素質的提昇,並無解放心靈痛苦的效果。
 
唯有在內心深處,發出強烈的向道、成道的吶喊,並向前踏出1步,以積極的態度追尋真理的智慧,鑽研生命的內涵,以及人生的精神價值等等,這樣的發心就是「向道」之菩提心。要證明其人是否已真發菩提心,可從他的言語行為上證明出來,故名為證發心。方法如下:
 
從言語上可以證明:
不惡口、不2舌、不綺語、不胡說八道(妄語邪說),這樣的人是真「清口」者。
 
有人誤以為「清口」就是吃素,其實吃素與「清口」,根本是2回事,說得更具體1點,素食的人不見得就能「清口」,而真正能「清口」的人亦不必吃素。目前普遍存在1種,自古遺留下來的「邪說」,就是信佛要虔誠,必須要吃素,若不能素食的人,1定是「犯戒」而永遠不得「往生」,或說受過「戒」的人,就硬性規定不得吃葷等歪論。
 
有人為了鞏固其「邪論」,不惜危言恫嚇的說,今日人類社會的戰禍、苦惱,皆因碗中的「生物」,轉世來報復的。又說:欲知人臨命終的慘叫,請聽屠門半夜的哀號等等,都是依據偽造的「3世業報經」所發展的邪論,是「想當然爾」的盲猜瞎說使然。事實上,這些歪論毫無科學根據,更無宗教教育作用,徒增迷信的疑惑而已。---待續
 
本文出處:初級佛學講義--佛慧上師著作,台灣萬佛會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