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

蓮子傳說--佛慧上師

蓮子傳說
  
    台語的入門方式很特殊,是由「4句聯、竹枝詞、雜念仔」所構成,通常在7歲前就要學會。「4句聯」是每句4字,整句有4句,可以延續也可以「收尾」,例如:月光照門,收擔入倉,計劃明年,有好年冬。如果是對答句,則可能變成11:月光照影,收擔入門--問。打算年冬,填人入房--答。
 
  「竹枝詞」是屬於歇後語,例如:面1個仔,腳1爹仔,蓋倒阮1圈螺仔。表示女孩子的臉小小的,腳也小小的,其美貌賽過整個村莊之意。
 
  「雜念仔」則是想到哪說到哪,通常在各種昏喪喜慶的場合都很管用,例如:老父緣投,後生將才,今年1個,明年1雙。意思是說,父親英俊兒子也很有福氣,祝福今年生1個,明年生雙胞胎。
 
    這是訓練哲思、禮貌、語言組織、臨場應變《應機》、舒發感情的多重教育,但是沒有文字記載,只能口傳心授,相當遺憾。後來雖然用漢字與日文「格義」傳誦1時,都無法正確發音而逐漸流失。
 
    傳說先知阿立有1千個兒子,都在7歲前學會了這些文才《包括記帳》,至7歲後就開始學習武略《求生技能》,年滿13歲就要接受「成年禮」,長達1個月的野外求生考驗,最後是舉行盛大的「授刀儀式」--授與1把象徵光榮的匕首。此後就被視為「勇士」,可以參加成年人的各種活動,包括娶妻生子。
 
    阿立收養了44個部落的孤兒和寡婦,因此計算,應不止千子,只是這些兒子是比較有名氣,成了35個部落的頭目或大老,並且有特殊的成就事跡。
 
    早期台灣人的父子關係,都是以名字直接稱呼,例如兒子直呼其父的名子,可能與阿立和其千子的收養關係有關。漢化之後才有輩分與從屬關係。這1點可以從其千子各有其姓看出來,並非阿立的直系子女。可能也是各部落共同遵奉阿立為「共祖」的原因吧。
 
    另1個傳說是,阿立娶了44個部落的寡婦,生下千子,後來其千子都追隨阿立出家學道,學成之後被派往35個部落,去指導族人狩獵農耕等技術。如果是娶寡婦為妻的話,當然會「跟」著1些子女也說不定。這只是猜想。
 
    以前的習俗有兄死嫂歸叔的慣例,是說兄弟之中如果有1人死了,其另外的兄弟有責任收養其婦,是1種「養育關係」,漢化之後才有「守節」之風。1夫1妻制是近代才有的事,在過去生存不易的時代《尤其是女人》,各民族都有類似的習俗吧。例如現代的伊斯蘭世界,仍然保有此風。該制度應該具有更積極的意義,就是婦女在喪偶之後,不必為撫養子女而淪落街頭。
 
    話說先知阿立,由於感到各部落的習性好鬥,經常為了爭奪食物而開戰,而且彼此語言都互不相通,雖然只有44個部落,卻講著超過100種語言,有的說話「依喔叫」,有的「哩囉叫」,真是傷透了腦筋。
 
    於是他向天神祈禱解決之道。
 
    天神給了他「1米籮」的種仔,其中有名的「3粒」,即「小米、糯米、蓬萊米--後來被竄改為日人的改良品」,和1大堆蓮子。阿立很高興的將那些種仔播在地上,很快的發芽和開花結果,那些蓮子竟然「生出」了1千個男孩子。於是阿立就教導他們4句聯、竹枝詞、雜念仔」,以及各種耕種技術。其千子後來就成了各部落的領袖。
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西米露 4/18/25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