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

第14持法螺手--佛慧上師

第14持法螺手



    在密法的用具上,法螺具有尊貴聖潔的意義,以海螺象徵生命的源底,從出生到老死都浸泡在海水之中,佛法通常以海水喻「戒律」,因此,海螺被賦予高度的聖潔和尊貴的意義。

    人類1直把海底的貝殼類當做珍寶,如珊瑚、瑪瑙、真珠等等,由貝殼做成的法器,具有相當的感應力。在瑜珈術被廣泛的解釋為「海底輪」,就是坐骨神經叢的底部尾椎骨,在修行上從基礎到成就的過程,具有5種「相應」的檢驗,即與理相應、與境相應、與行相應、與機相應、與果相應。
 
    1般解釋佛陀於10方「大吹法螺」,是說佛陀向各種不同眾生「演說佛法」之義,而佛法的基本原則,在於實修實證的功課上,從顯學的理論入手,例如具舍論、阿含論、因明學等等逐步而上,完成5個學問的課程,約須4-5年的時間,並通過考核取得「學士」資格,才能進入行部。
 
    行部是密法的初階,在此階段熟習哲學理論,並通過學術論文的考核以取得「碩士」學位,開始實地學習考察研究的功課,稱為「加行」。這個階段的學習相當艱苦,時間也很長,直到能提出博士論文並獲得認定,才能取得「博士」學位。
 
    許多人把「大吹法螺」誤解成「到處吹牛」,是受到不學無術的誑徒之累。
 
    當佛教被流派化之後,多數佛教徒為了擴展流派的勢力,多從諂世媚俗入手,因此也失去了基本教義的養成,和基本教規戒律的知識,在解釋佛法的時候,就依照各人的知識水準妄加解釋。這難免被誤解成「到處吹牛」了。
 
    理相應:是說,法與理論不相違背,並直接反應於所說的道理。
 
    境相應:是宇宙的現象與內心的境界1致,在思想上未曾違背此1基礎。
 
    行相應:是指實修實證,從密法的步驟開始於「3密冶鍊」,直到根基成熟。
 
    機相應:是指面對群機的反應能力,對治問題的恰到好處。
 
    果相應:是指導最終的去處,人生的最大課題,結果是否1致,是信仰上的考驗。
 
    「大吹法螺」是從華嚴會上佛陀與文殊菩薩的對話延伸而來,後來才有華嚴經的文殊菩薩信仰,1般相信文殊菩薩是佛陀的前世導師,與佛陀約定互相印證,同時也互為師徒。
 
佛慧上師講稿 10/28/25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