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語「3 點 1丿,2 步 7」是說人的生命之道,與天地之道的密切關係,以及不能無知的過 1 生之義。
「道」分為太虛 3 點和水邊 3 點,是每 1 個台灣人自幼就應該學習的根本知識,先知阿立設此標準,稱學習知識為「修道」,凡是入學的第 1 個儀式,都必須焚香「拜 3 點聖人」和奉上「館銀」。老師用 1 把竹尺在學生頭上輕輕 1 點,表示收他為正式的學生。若無受此儀式則不算入學,因為畢業之後的 1 封重要「函」,必須由老師親筆簽名,才有人會承認他是個「有道」之人,也才敢正式聘請他任事。因此,沒有人敢藐視知識之「道」。
所謂「3 點」是指第 1 點的天,第2點的地,第 3 點不稱「點」而稱「丿撇」,是說做人「有道」才會「漂丿」,涵義深刻。這是精神上的最高境界,是說「學道」有 3 個過程,最初是「學道」,次為「行道」的實行,之後是「成道」的去指導別人「修道」。
水邊 3 點是稱讚人有「本事」的意思,但經常含有貶抑的味道,表示「半桶師--半吊子」,自謙學道不精,騙吃騙喝過 1 生。若指他人「半桶師」,則是具有高度的責備意味,有修養之人不會輕易出口。
意思是說,沒有「得道」的人,即使能夠「走 2 步吟 1 首 7 言詩句」,仍然不算真本事。後來就成為「2 步 7」的名言。
在正式入學的第 1 課,所學到的是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之後整個學期都在講「人」的內容。「人」是所有學問的基礎,也是 1 生最後的總結。
聽說以前的第 1 課是從太虛 3 點學起,後來儒教文化佔領台灣,就不再「傳道」了。我是家中的長孫,因此有幸與聞 3 點太虛之道。先祖父所開的「翰林大學堂」只收過 1 個 5 歲的學生。我的呼音基礎是在那裡學的。
老師為了解釋「人」的各種生態與心態的複雜存在,拿出了 1 張圖案,開始念「口訣」--「言絲絲,口虛虛。心意玄,身長命短,月干戈,走馬拖刀」。並解釋說:語言的聲音雖然很細「絲絲」,由口中發出「虛虛」之聲,但是帶有心的「玄意」,其威力確是無法估計的。如果會說話而不懂話義,雖然身體高大,其生命還是很短很脆弱的,日日月月都有如在打戰的處於「干戈」狀態,「命」雖「短」,但是其中有 1 把「刀」,直插入最下面的「心」,人的 1 生就像走馬燈旋轉不停,心中插著 1 把刀,直到老死都無法拔出來。
「刀」與「心」合為「忍」字,是無形之利刃,人寧可忍受無知之苦,也不願意拔掉那把插在心中的刀。
這是「學道」的第 1 課。
台語稱「出家修道」是做人的開始,很正值也很神聖,未曾「出家修道」之人,不能算「活過」的人,若「修道」不精,就是「半桶師」。
「修道」為何如此重要?
理由很簡單,無論從事各行各業,都必須擁有最神聖的「道」,才能在他的本行成為最優秀最傑出的工作者,並且對自己的生命負完全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