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世音菩薩
「觀世音Avalokites vara阿敷洛 訖叉(2合)敷羅」,舊譯為光世音,觀世音,略稱為觀音,新譯為觀世自在,觀自在。觀世音之意,是指觀察世人稱念此菩薩名的聲音而垂救,故名觀世音,而觀世自在之意,則是指觀察世人稱念此菩薩名的聲音而垂救,故名觀世音,而觀世自在之意,則是菩薩主動觀察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。
觀音有6觀音,7觀音乃至33觀音,但平所常稱的觀音,是指6觀音中的聖觀音。如法華經普門品的觀音,觀無量壽經的觀音,皆為觀音的總體,是與西方阿彌陀4菩薩的最初法菩薩同體。顯教以為阿彌陀的弟子,密教以為阿彌陀的化身,與大勢至菩薩皆在阿彌陀的左右(左觀音右勢至),而贊其教化,故稱為彌陀的2大脅士。梵號:禮懺,則阿彌陀佛的本名為觀自在王,以密教觀皆其依其本師之名而自稱觀自在王,猶如今日的釋迦牟尼是依其久遠的本師釋迦牟,而得其稱號。
日本安然所寫的菩提心義說:「尼此佛亦名無量壽佛。…彼佛壽命無量、光明無量、眷屬無量、1切皆無量,故以立謚號。而本名為觀自在王如來,眼如四大海,遍觀法界眾生,隨其機緣,拔苦與樂,故名。」
依密教3輪身則阿彌陀為自性輪身,觀音為正法輪身,馬頭明王為教令輪身(仁王經儀軌意),依2輪身則阿彌陀觀音皆為自性輪身,馬頭明王為教令輪身(秘藏記)。
大日經:「北方大精進,觀世自在者。光色如皓月,商佉軍那華,微笑坐白蓮,髻現無量壽。」
1般大眾常唸的觀自在6字大明咒,是出自大乘莊嚴寶王經4:「是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,與蓮華上如來應正等覺,說是6字大明陀羅尼:嗡(歸命)摩尼(寶)唄昧(蓮華)吽(3身3降)此中吽為金剛部,摩尼為寶部,唄昧為蓮華部,嗡為羯摩部,此4部的全體即為佛部。」
觀音5觀法門:是法華經普門品所說:真觀清淨觀,廣大智慧觀,悲觀及慈觀,常願常瞻仰。
1.真觀:觀真諦之理而斷見思之惑的空觀。
2.清淨觀:於既除見思糞穢的清淨身,斷塵沙之惑的假觀。
3.廣大智慧觀:斷無明之惑得廣大的智慧的中觀。
4.慈觀:以上3觀是觀眾生的3業因緣,拔除眾生的3毒之苦,是為慈觀。
5.悲觀:既然拔除眾生之苦已,再濟之以求菩提,離生死之樂,是名為悲觀。
以上1至3觀是觀眾生,而給與眾生以樂之意。
圖中所示,即1般人所說的「4臂觀音」,只是從外型而名,其正確的名號應稱為「6字大明王」,或名為「6字觀自在菩薩」。本尊法有相關的6種護摩法,和如意輪觀音、6字文殊互為表裡。
觀音信仰又名為觀音法門,或名為菩薩乘(漢譯大乘),是重啓佛教再生契機的殊勝法門,由龍猛(漢譯龍樹)菩薩所創立,對於聲聞乘與緣覺乘(出家沙門)的破敗,具有起死回生的功能。菩薩乘又名為在家佛教,是〝人間佛教〞的肇始者,以密教的盧舍那佛所說的梵網經為菩薩戒的綱領,重新建立3寶。
觀音信仰的特色,是以在家眾為主體,並且容攝各部落不同的信仰,結合了社區發展,而凝聚集體的力量進行所謂的「菩提心」之實現。因此,由龍猛菩薩所造的法華經、阿彌陀經…等,才開始有33觀音恆駐世間,乃至地藏菩薩的常駐地獄的理論出現。真言救世者,證佛所說不謬。
本文出處:台灣萬佛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