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1月2日 星期一

菩提正義--宗聖上師

 菩提正義


開場白 

 

   自從佛敎傳入中土以來,幾乎每1個朝代,都有宗派之爭。長久以來,這種門派是非,越演越惡劣,而且有互相詆毀,乃至水火不容的傾向。歷代各門派的「大德菩薩」,雖然彼此謙恭有禮,而在背地裏(自家徒眾之前),大肆毀謗他宗如何如何的低劣,明言告誡徒子徒孫,不可信奉他家。更有「大德」爲文,專門標榜自家如何「優秀正統」,排斥他家如何「邪異非法」,如是云云,不1而足。

 

   不客氣的說,那些「自我封殺」的「菩薩眾」本身個個都有毛病,個個皆非「正覺」者流。因爲佛陀傳法實祇1乘,爲分別適應不同根器的徒眾,而故意說有3乘(詳法華經)的敎別。如果有人因爲學習甲法有得,以爲甲法才是佛陀正法,而其他都是劣法,就像1個人,以自己的右手能寫字,即說右手才是自己的手,左手因不會寫字,即否認左手不是自己的手,同樣無知。

 

  假設1個父親有10個子女,這10個子女之中,長子最得父寵,因此繼承了父親的產業,又爲了獨攬大權,即極力的排斥否認,其他9子的身份和地位。無論這長子如何強辯,總抹殺不了,其他9子的名份和血緣關係。

 

  許多人,對真言宗1知半解,就大肆謗辱真言大法,好像非把祂連根拔除不可。更可笑者,就是說真言宗早已滅絕了,失傳了,而目前所剩下的只有日本真言宗,或1些邊疆所遺的殘缺「密法」。

 

   在這種「茅塞」屯閉之下,許多人紛紛自豎「密旗」,或言得自西藏某師真傳,更進一步的自封爲「不可1世大師」,亂蓋「密」法,只當真言宗早已失傳,縱使吹再大的牛,也不愁有人能拆穿,竟然大膽的公開授徒,或以「密」爲餌,大授「密禪、密功」。每當詢及「密印何來(按此語乃真言傳法人與傳法人初晤面之口令)」時,卻又個個啞口無言,根本不知道何者爲「寶王印璽(按此印爲歷代師師親授之掌門標記)」。

 

   如此狂妄者,於是對所傳之「密宗」,加上許多不倫不類的規距,以爲「上師」是天老爺下凡,其「不可一世」的尊顏,必須用那些自定的「規距」,加以武裝、鞏固本身的地位。其目的說穿了,祇不過「貪圖供養」而已。這班人曲解了真言宗義,以及真言行者的高尚信仰日標,以致到處說魔談怪,躊躇滿志的樂昏了頭,真以爲自己是「神通大師」轉世。

 

   事實上,各宗各派、門、寺、院、壇、堂等等,乃至市井鄉村,都有真言大法的傳承人隱身其間,自古迄今,從未有「斷脈」過,其分佈之廣擴,實在難以細數。幾乎所有的佛敎唱誦本,都有真言「密法」存在。

 

   筆者作此文的目地,是希望大家能正視真言宗,了解什麼才是真言宗義。由此了解而能改善「正統佛敎」的真正精神,不要再讓「消極與迷信」,作爲佛敎永久的評語,應從「傳統」的崇拜方式,改善爲實際的生活準則。讓世法與出世法共行不悖,讓佛法更有益世道人心,宇內眾生皆能共沾法益。

 

菩提正義

 

   佛敎的信仰,是注重於精神領域的開拓,以及大腦的開發,使人能在凡俗(3界)的痛苦之中,自我解放出來。心靈獲得真正的昇華,以達到身心平衡,1切和諧圓滿的最高境界(佛境,此境界並非死後才能到達)。凡塵並非永遠都是苦海,並不是脫離人間,或隱居山林,就表示獲得解脫,這1點佛陀早就強調過了--萬緣唯心造。

 

  1切佛陀的遺敎,無非不是敎人「離苦得樂」爲最高明的方法。無論任何1門,都俱有相同的效果,以及深刻的精神提煉,只要有人能達到這麼清淨(佛境)的目標,然後再由本身的真正獲得益處,同時敎人「離苦得樂」,此人的行爲就是佛菩薩的表徵,就是「活佛」的再世。縱然梵天諸王(其他宗敎的敎主)的轉世,也同樣俱有「活佛」的行爲。雖然他們不知道,而另立別義,乃因地域環境使然。

 

   世人能因知苦,而有心尋思解脫的方法,就是「菩提心」,而此心人人皆有(包括所有的政治、宗敎、行善家。詳拙著成佛法鑰)。如果這種尋求真道的信念,不因各種困難而退怯的話,就是金剛(不壞)菩提了。修行的人,能時常保有這種金剛菩提,在人生的旅程上,無論遭遇再大的困境,也能迎刃而解,沒有任何成辦不了的事業。

 

   許多人把「菩提」2字,形容得高深莫測,更將「菩提心」染上許多千奇百怪的神秘色彩。又有人將「密壇」佈置得陰森恐怖,以爲不那樣的話,就不能顯出「密敎」的氣氛。凡此種種,都不是「菩提」的正確義意。因爲「菩提心」的正統義意,是讓個個行者,都能正確的認識敎義,藉各種修行的方法,達到心靈最高的清靜澡浴,--我即1切、1切即我(表面上看,行者在財物上雖窮得1無所有,但在心靈世界之中,卻比誰都富有),我能超越(修行)眾生,更能低於(服務)1切眾生;行者的心中,有金剛法界心殿(廟宇),行者代表佛(眾生模範),所立之處,隨時都能變爲廣無邊際的海會道場(演釋敎義)。---把1切高深的敎義,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。這才是正確的菩提心義,也是1代敎主所傳的高尚目標,並無任何「神秘色彩」。

 

   真言行者所立的菩提心義,就是「聖潔不垢」的心。菩提舊譯爲「道」,近人譯爲「覺」。「道」代表通達的「路」。而「覺」就是了解覺悟的意思。有人說「菩提道」者,就是訛傳不了解的錯誤,因菩提與道是同1義意,前者是梵音,後者是中譯之稱。

 

   所謂的「菩提」,俱有「到達」與「覺悟」的兩種事和理的境界之義。在「事」的方面,指的就是1切修行的方法,以及斷除各種苦惱的障碍,真實了解這些方法的智慧。而這1切智慧,只有佛菩薩(身體力行者)才能通達。在「理」的方面,指的就是自己內心的寂靜(涅槃),除了用種種方法,才能斷除心中1切煩惱障害,以達到止惡行善的目地。這些方法也就是佛陀所開示的8萬4千門方法,這種境界(利己利人之樂),也只有真正在修行的人(活佛菩薩)才能體會(印證)。

 

   了解這些大道理,又能付諸實行,就是「大菩提」。智度論說:「菩提名諸佛道。」又說:「菩提,秦言無上智慧。」維摩經註說:「道之極者,稱曰菩提,秦無言以譯之。菩提者,是正覺無相之真智。」心觀(書名)說:「菩提者,天竺音也,此方(中土)稱道。」大乘義說:「菩提胡語,此翻譯道。果德圓通,名之爲道。」安樂集說:「菩提者,乃是無上佛道之名也。」唯識述記說:「梵云菩提,此翻爲覺,覺法性故。有云「菩提道」者,非也。」

 

   有關「菩提」2字的解釋版本,大約有70餘部,連近代人的1起算,少說也有90餘部,論義菩提心有1千多種心。其實總歸納起來,也不過佛陀的3種菩提心,眾生的5種菩提心,及真言行者修行過程的3種菩提心。再嚴格1點的說,所有的菩提心,只有1種,由此1種而有3種不同心態的層次,這3種心態的表現,實只1心的3種觀想,乃至百千萬種觀想,也都是此心所幻化而已。

 

形容佛陀方面的三種菩提是:1、化佛菩提,2、報佛菩提,3、法佛菩提。

 

  1、化佛菩提:在應當出現的地方,隨即示現。指釋迦牟尼離王城,到迦耶城不遠的地方,坐菩提樹下金剛道場,得無上菩提。

 

  2、報佛菩提:指佛陀在金剛道場修行,得10種果地圓滿、獲得真正「涅槃」的驗證。如法華經壽量品所說的:「我實成佛以來,無量無邊刼。」

  

  3、法佛菩提:是說如來藏性本來清淨,眾生界就是涅槃界。如法華壽量品說:「如來如實知見3界之相,不如3界,見於3界。」如來的「藏性(智慧)」就是菩提。

 

   眾生的心裏頭,同樣俱備了這種菩提的智慧種子,所以也可以說菩提心智。因此心智能通達事和理,進而追求與佛同等不2的果位,達到斷除所有煩惱的障碍之苦。大致可分別5種心態:

 

   1、發願菩提:10種信位心的菩薩,在無邊無涯的生死海中,爲求無上智慧,得以超脫痛苦,能發大心願,期望自己與眾生,同樣得到快樂。

 

   2、降伏菩提:在10信、10住、10行、10迴向的菩薩,能以果敢勇猛的智慧,能調伏各種煩惱之心。

 

   3、明了菩提:指修行到初地以上的菩薩,觀察3世諸佛之法實相,自己心中明了,沒有困惑苦惱的障碍。

 

   4、正位菩提:修行到8地以上的菩薩,在般若(智慧)之中,不執着於般若(不自以爲清高偉大了不起),能消滅各種困惑,深深體會10方佛的德性,超越3界,到達佛菩薩的相等境界(果位)。

 

   5、無上菩提:真正修到了正等正覺以上的菩薩,親自斷絕了各種煩惱,又能將自己在道場上所得的益處,到各地去幫助眾生,解脫困惱障感,使許多眾生離苦得樂,這樣偉大的心智,就是無上菩提。

 

   總而言之,凡有眾生爲求真道,能够得到正覺正悟的心,這個心就是菩提心。 智度論說:「菩薩初發心,緣無上道,我當作佛,是名菩提心。」大日經疏更進1步的說:「菩提心,即是白淨信心義也(下略),矢志爲求1切智智(智慧中的智慧)。」觀無量壽經說: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。」凡1切經典,有述及菩提心的,通指所有菩薩心中的淨土而言。因修行的人,深深體會出,普天之下的眾生之苦難,而爲他們發起大悲願度之心,1律平等度之。就像觀經玄義說的那樣:「願以此功德,平等施1切,同發菩提心,往生極樂國。」

 

   有人把菩提心說得千奇百怪,變化莫測,或說這菩提心,有1定的實質形象,能如何如何。事實上,出此「奇言」的人,仍不了解菩提真正的義意之流。(待續)

 

宗聖上師 手稿

 

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月刊(1983年1~2月號合刊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