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

大日經義(第1章第3節)--宗聖上師

 大日經義(第1章第3節)

   以往密敎上師在說法時,大多不直接說明,而有意隱藏「真義」。其目的有2:1是怕「邪見人」因不明瞭真實義,而產生謗譭之心。2是擔心學者不肯用心去體會,引起輕慢的態度,反而有害聖敎的精神。唯有肯用心的學者,才能觸機旁通,深思而悟。

 

   這「薄伽梵」的本義,是含蓋「德望聲威」的意味,正如1個有錢人,因他的財富足以敵國,所以稱爲「大富翁」。以如來的智慧,具備最優勝的「性德」,才有資格名爲「薄伽梵」。祂總括1切的「善德」,以及1切的「善名」和「聲望」。世間的人,找不到1個有德、名、聲望,能勝過佛的人了;這才是「薄伽梵」1詞的真實義。

 

   經典上多翻譯成「釋尊」,即代表「歎德」之義,是佛弟子對如來的尊稱。這是仿照印度人的文法,以及對師長不敢直呼其名,如遇有提及大德尊者之時,必定先讚歎他的功德之後,才說他的姓名。如說:大智舍利弗,神通目犍連,頭陀大迦葉,持律優波離……等等。本經仍依此例,譯爲「薄伽梵毗盧遮那」,是文法使然。

 

第3節:加持的真義

 

   本經開頭說:薄伽梵住如來加持……。此言薄伽梵是毗盧遮那的本地法身,即釋尊內心修行的「精神主宰」。次說「如來」是代表修行的肉身,而「內心的精神」所依附之住處,名爲佛受用身,就是指這身上的思想部位,是佛加持的住處,義即如來以心爲王,統轄諸佛的精神力量,都集中附着在這思想部位裡面。 既然說到釋尊是從1切智慧的「精神住處」所成就,當然他的肉身也可以視爲和內心的「無相法身」,無2無差別。因爲內在的「精神思想」,雖無俱體形相可尋,却能產生很大的「意志力量」,使凡夫俗子因看見祂的肉身形相,或聽見祂的說話,體會出人生的真理。或因各人的不同環境、敎育、知識、領悟的不同,使各階層的人士,都能夠吸收他們所需要的處世方法,加以變通的使用,以改變落伍的生活習俗。換句話說,就是讓不同環境的人,都能夠同樣追求智慧的真理,來開發自心善良的「精神世界」。

 

   接着又解釋讚歎「加持住處」的偉大,以廣大金剛法界宮,比喻「意識思想」的微妙不可思議境界。「廣」,是指多得無法計數,「大」,就是無邊無際之義。「金剛」比喻實在的智慧,超越1切的語言和心性,就是所謂的「金剛智慧」。這種智慧就是被世人廣爲應用的「道」字,也是心性所表現出來的行爲品德。而通達這「金剛智慧」的途徑,並無初、中、後之分,它是永遠無窮無盡,永不腐朽、永不沾染罪惡,無法變易其志節,也是永遠破壞不了的,所以名爲「金剛」。正如世間的金剛寶,有3種特殊的作用,1是堅硬不壞,2是珍寶中的上品,3是可打造成最好的利刃。

 

   「法界」2字,是指廣大金剛智慧的整體而言,這整體之義,是說如來內在智慧的思想世界,有1中心「主宰」以智慧爲「本體」,這「本體」實在無法形容,故名之爲「智身」。唯1能表現出來的,是如來用1切修行的功德,作爲內心莊嚴的根基,使這「智身」停留在極微妙的境界,此境界正是「心王」所統轄之處,故名之爲「宮」。事實上,這「法界宮」並無特殊形相,只是內在「精神界」的名詞, 其目的是在訓練行者的「意志」,使之成熟,以傳承延續「智慧法脈」。

  

   雖說「法界宮」沒有形相,但自古以來,是1切佛菩薩「成道」的處所,即所謂的「摩醯首羅天宮」。其他論典稱爲第4禪5種那含住處,又名淨居天。據傳說,有某10住菩薩,在「成道」之後的住所亦名淨居,號稱大自在天王。這與本宗所傳的「心法」,是有差別的,因爲本宗的義理,強調「人法1體,即身心即佛」,也就是說,自在加持是由自我心中的佛,所發揮出來的意志力量,而「法界宮」正是自我內在精神的宅第,另1名稱爲「自在天王宮」,義即跟隨如來所指導印證的地方,正是這個「宮」,它不在別處,就在你我的心裡深處。所謂「成道」1詞,是學習有成之義,能堅持行善終身不退悔,即「成道」的菩薩了。

 

第4節:金剛妙眷屬

 

   本經首先論及參與法會的人,介紹他們的品性和修持義意,而被列名介紹(或有資格被提名)者,都帶引着1大羣行者前來聚會,這些領導者就稱爲「持金剛」。原梵文名『瓦資拉搭拉』,此瓦資拉是金剛或杵之義,舊譯伐折羅或哇日羅。搭拉是執持之義,舊譯爲陀羅。原意是:心裡藏有不壞菩提的領導人。

 

  若按照世間的常理作範例,這裡所說的領導人,應該至少有500人組成的侍衛隊伍,日夜侍從。但本宗的深密義意,此「瓦資拉」是代表如來用「不壞的智慧所印證出來的真理」,而智慧與真理是無邊無際的,能夠用智慧去體會真理的人,當然也是很多,他們很自然就能夠成爲領導者。凡是奉真理作爲心中之王的人,他能夠以自然的態度,去度化那些有智慧而又喜歡真理的人,因爲這種人多得和細沙1樣,無法詳細數得出來。

 

   接着點出本宗的「中心思想」,1切真理的印證者,接引億萬眾生的「持金剛」,1切有智慧者心目中的王---真理---摩訶毗盧遮那---釋迦牟尼的精神世界中的主宰。毗盧遮那也是所有世人精神界的總稱,不管他是誰,凡是用自心去印證得到的真理,體會釋迦牟尼的「意」,使自我心中的「意」圓滿成熟,而這成熟的「意」就是毗盧遮那。這「意」的成熟,是由「心識」之中提煉出來的,若非確實下過1番苦工夫,就無法進入更高1層的境界,成爲大自在的覺悟者(成佛)。這些最微妙的真理,唯有真才實學的人始能體會得出,絕非強辯逞能者所知。

 

   像細沙粒1般多的「領導者」,他們雖不住在同1國度,但印證真理的目標是相同的。他們最主要的條件之1是,懂得很多待人處世的道理,不偏執任何邪見;條件之2是,導更多人體會真理,成「持金剛」。就是說,1切精力時間,都用在追求印證真理,直到最實在的境界。若流於形式,或空談邪說歪論者,不但不算持金剛者,反而是與佛敵,引眾生入魔境的羅剎了。

 

   所以每1個有成就的持金剛,都必需從心佛毗盧遮那(正統上師)處,獲得最密奧的開導,接受最嚴格的訓練,使身口意疾速成熟,引度無量法門眷屬。唯有經過「科班」出身的人,才能顯發如來應有的威猛大勢,正如帝釋天王,手拿金剛杵大破邪魔軍眾。下面要述說的這些執金剛眾,也是如此,他們在不同的地方,以不同的方式,用無形的智慧作武器,斬除眾生無形的煩惱。(待續)

 

宗聖上師 手稿

 

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月刊(1983年4、5、6、7月號合刊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