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

禪教法門18.禪與哲學--宗聖上師

禪教法門(18):禪與哲學

  今天來談「禪和哲學」的議題。哲學是甚麼呢?哲學就是對物質或行為、宇宙現象、社會現像,附帶有意義的解釋。1般所說的意義的解釋分:好的意義和壞的意義。

  禪對哲學的議題非常的廣,包括宗教、人生、宇宙、政治、法律,人的老、病、死,以及人的1切行為與心理狀態的描寫、解釋,都叫哲學範圍。

  哲學範圍是鼓舞人的精神、生存有意義或沒意義?用句現代話來說,就是人的生存價值,有價值或沒價值,好的解釋或壞的解釋,都叫做哲學。哲學本身沒有分好壞,禪亦是,但禪的議題,轉圜餘地較廣。

  像古早時代,西藏有2個和尚,1個較富有,1個較貧窮,過年除夕的晚上,家家戶戶都用最好的東西供養廟寺的佛、菩薩,用最好的食品和最珍貴的寶物,像金、銀、鑽石、珍珠、瑪瑙,拿出來排整桌面,燒香拜拜供養佛。

  富有的和尚也像世俗人1樣,將他最好的金、銀、珍珠、瑪瑙、珊瑚、硨磲、赤珠、玻瓈,這些珍貴的東西,殺豬宰羊供養佛,當然是非常的豐盛。另外貧窮的和尚,連1件破衣服都沒有,1個像樣的桌子也沒有,1個較完整、較好的碗也沒有,可以說是家徒四壁,窮到家裡只剩4片壁而已。

  那個壁也破破爛爛,生活物資非常缺少,無法供養佛祖。於是這個和尚,去拉1坨屎,將那1坨屎供養佛祖,結果這個和尚得道,供養金銀財寶的那位和尚反而沒有得道。

  後來就有人参這個禪題,為什麼供養屎的和尚會得道?供養黃金的和尚不會得道?貧窮的和尚,窮到全身1無所有,當他供養佛祖的時候,覺得糞是他肉體的1部份。我想這個和尚,若將他的肉,割1塊來供養佛祖,這樣開悟的程度可能會更高。

  當然重點不是說他的開悟是好?是壞?有開悟?或沒開悟?人大概也是這樣在過1生,但他的意義非凡。禪的議題就是在破除人的眼光,並不是用最好的東西供養佛祖,才是最殊勝、最禮貌。

  當1個人1無所有的時候,連1個較好的碗也沒有時,搞不好連1雙筷子也沒有,吃飯用手抓,1件較完整的衣服也沒有,因為衣服破到1條1條,連針線都沒辦法縫,但他是用他的誠心來供養佛祖。這個故事不是說他真的拉1坨屎,放在佛桌上供養佛祖,不是這個意思,是描寫他的誠心,這坨屎既然是這個和尚肉體的1部份,所以心誠即靈。

  假使用黃金、白銀、硨磲、瑪瑙、珊瑚、琥珀、珍珠、赤珠,最好的東西來供養佛祖,可是他沒有這種誠心,這樣他不會得道,這個故事的啟示就是這樣。哲學思想就是形容,所有在空中飛翔的鳥、海底最深的魚,都是宇宙的靈魂。有1種深海魚,整天躺在海底,2隻眼睛長在1起,叫做比目魚。天上飛的,地上爬的,都是宇宙的狀態,宇宙的1種說法。

  禪的議題,就是將這些東西解釋成「佛在說法」。這個佛就不是指 釋迦牟尼佛,這個佛是指整個大宇宙就是1尊佛的狀態,人透過大宇宙去了解人生的道理、宇宙的道理,這樣就是叫做開悟,不知這些道裡,不能叫做開悟,懂這些道裡,才能夠叫做開悟。

  人在力行(信仰宗教)的過程,時常分1個你1個我,彼此排斥,有所隔閡,打破你、我的極限,就是禪的課題,禪是從金剛經延伸出來(所有禪的知識都是來自金剛經)。金剛經標榜破4相,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,這些都是1種固執,而且是1種真正頑固的心理狀態。

  我就是自我,貢高我慢叫自我(我相),我是甚麼人?我是甚麼身份?我是代表甚麼?但我是甚麼東西,只不過是宇宙裡的1粒沙。我非常的偉大?我非常的怎樣?貢高我慢是1種失敗,但是自卑感也是1種失敗。要怎樣把它拉到平衡?這得透過哲學解釋,對人生的理解來作解釋。

我,多偉大呢?我,經不起天災地變、任何的風吹草動,隨時會死亡、消失。我,有多能幹,有甚麼用呢?我,只不過是大地宇宙的1份子。所以禪的哲學教人,退1步海闊天空。若進1步說就是頑固、固執,再更進1步說,就是會死無葬身之地。我只不過是宇宙的1粒沙,說我多能幹、多厲害、多有才華,這樣就是1種頑固,叫做「我相」。

  「人相」就是分別你、我,這個是你的,這個是我的,實際上大家都在共用大自然的資源,人和人在1起,就是因為分1個你1個我,所以不會很親密,都在互相鬥爭,這樣不能夠產生1個和諧的狀態,整個社會也是如此。因為分「你、我」的時候,就開始鬥爭,鬥爭就叫做「眾生相」。

  鬥爭的過程,時常陷害別人,同時也陷害自己。像偷取大自然的物資,將山上的樹木,無限制的砍下來,破壞大自然的生態環境,這樣是自己偷取大自然的物資,也遺害別人,當然也陷害自己的子孫。

  1個人若是偷取大自然的物資,太過分的時候,叫做富有的人。1個富有人是沒甚麼傷害,最怕就是集團。集團用現代話來講,就是叫財團。財團和財團的鬥爭,內部的和外部的鬥爭,產生了社會的文化破壞。

  文化破壞就是政治文化、法律文化、人倫文化、教育制度被破壞。教育也是1種文化,所有人和人之間,以利害關係為出發點,叫做眾生相。為什麼叫做眾生相呢?因為眾生無知,殘害別人,使自己得到利益,這叫做「眾生相」。

  「壽者相」就是人的生命很短暫,希望得到長壽,最好能活到1-2百歲。所以人類的神話,常描寫德高望重的人活到800歲以上,黃帝活到1-2千歲,這就是追求神話的1種滿足,叫做「壽者相」。

  「壽者相」就是用種種的行為和包裝、宣傳,將自己製作成聖人、包裝成神,天神下凡。人常有的弱點,即「人相、我相、眾生相」這3種相。實際上就是由「我相」所發展出來,因為貢高我慢的這種心理,產生我相,發展出「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。假若將自我的貢高我慢消滅,後面就沒「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。

  所以金剛經提供的思考方式,就是多方面、多種立場去做比較,叫做水平思考。水平思考是斬除過去1切的情緒(即1刻前的愛、恨、情、仇的脾氣),把它去除,未來1刻保持不混雜、不墮落在愛、恨、情、仇的陷阱裡。

  當然禪的意思不是教人要「無情無義」,反而是要「多情多義」。禪教有1句話說,無情無義非菩薩、沒愛沒欲非佛祖。無情無義就是眾生相,不是修道的人就1定要絕情絕義,而是將自私的「愛、恨、情、仇」轉化為力量,讓它更廣。但這種廣,是指個人心胸的廣,必須透過哲學的解釋。像是社會事務和宇宙的現象,都有1種含意,1個人有沒有價值,就是在這個含意間發生的。

  含意是甚麼呢?就好比畫佛菩薩的身體或雕刻時,佛像的手勢動作,和宇宙物質的動作要有關係。我們看阿彌陀佛的佛像,右手舉起來向外,左手垂下去向下,就是「上求菩提、下化眾生」。若沒有透過這種解釋,光看阿彌陀佛的佛相手勢時,就不知道原理,這個就是哲學解釋,非常的重要。

  若知道哲學解釋,就知道人的生命狀態的意義。「上求菩提」不是去天上求道、取經,「下化眾生」也不是去下地獄,或死後去阿鼻地獄度眾生,而是指現在(今現在說法)。這是阿彌陀經 釋迦牟尼佛所說:「今現在」非常重要。

  就是目前生命活著的這1刻、這個時間、這個時候,前1刻和未來1刻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現在這1刻。過去怎樣都丟棄江洋大海,未來是未來的事情,此時此刻,要保持這個心地,來檢討自我,這才是重要的事情。

  佛像的無形、無文字的說法,很多人不知道,以為擺放畫佛像的那裡就有佛。所以放佛像的地方,就1定要點香,1定要怎樣,卻不知佛像的姿勢及其含意。像觀世音菩薩,拿一支淨瓶倒甘露水,站在水中,以為觀世音菩薩,就是愛玩水或是在人間,倒甘露水拯救眾生。

  觀世音菩薩的畫像,有的站在海上,有的站在山頭,有的站在蓮花,有的站在水上,有的踏在鰲頭,都各有其含意。站在雲上,代表自性逍遙自在。站在山上,表示踏高履危,如履薄冰,像走在薄冰上面,怕跌倒,含意有1個人的行為要謹慎的意思。

  踩在蓮花上,表示每1個腳步都有智慧。踏在海底的鰲頭,是代表1種惡毒自私的心態將之降伏的意思。觀世音拿淨瓶倒甘露水,代表心地清淨,流出清淨的思想。甘露水代表將愚痴的煩惱澆熄、消滅的意思。

  若不知道佛像所代表的道理,這樣信佛,1定會信到頭殼壞掉,還不知道在信甚麼?所以學佛,光拿香對拜,這種行為,不能夠得到智慧,必須透過禪的哲學解釋,對這個理論,去做更深1步的了解。

  釋迦牟尼佛曾在靈山轉法輪,所以有很多佛像,畫成 釋迦牟尼佛拿1支法輪,在那轉啊轉,以為 釋迦牟尼佛很無聊,在那玩鐵圈。其實轉法輪就是「說道裡、解釋道理」的意思,反覆不斷、無厭倦,詳細地1遍又1遍,1直說下去,像玩鐵圈1直轉1直轉的意思。

  轉有2種含意,1種就是講道理叫做轉;另1種就是將眾生無知的心態提升轉化,叫做轉煩惱為菩提,哲學的解釋就是這樣。人的精神狀態,在凡夫風塵的火焰裡面,是追求物質的滿足,像炎熱的地獄之火,將他的身心燒到非常的扭曲。

  大家想要脫離人間的風塵火焰,觀世音菩薩的甘露水,將人間的火焰澆熄,就是從他的「心地」去消滅智慧的極限,也就是消滅無知的意思。

「踩蓮花」就是站在智慧上,每1個腳步,每1個動作都有智慧。觀世音菩薩腳踩蓮花,對人生的災難,看法也是這樣。

  每1個人都想要脫離地獄的火焰,可是他不知道火焰本身就是1種智慧的轉移力量,這種力量非常的重要,叫做轉煩惱為菩提,將煩惱化做道、將煩惱化做智慧,這樣叫做轉煩惱為菩提。

  人生的哲學真的很廣,哲學包括成長,家庭生活、工作生活,家庭倫理、社會倫理…這些倫理就叫做人類社會的免疫系統。當然最高的社會層次就是指政治文化,再來就是法律文化。

  人類的衝突,各種階層、層次的人,物質的鬥爭,都要透過政治協調,這就是政治倫理。政治倫理必須站在利他主義的立場,這種政治才是健全的政治。

  政治必須要為社會提供正義、道義,必須為社會提供好的幫助,優美、良性的協調,這樣社會才能平順。1般世俗人將政治當做1種武器、1種統治勢力,但站在禪的立場來講,並不是如此。在 釋迦牟尼佛的時代,以佛統治世間的方式是社會眾生各取所需而不過分。

  各取需要即各人找尋各人的需要,但是要能夠共同做利他的工作,這才是禪教的精神。禪教有1個故事說:西方有1個國家,沒有王法,沒統治者,但是人民很守規矩、很特殊,這種特殊就是極樂世界的狀態。

  所以將佛教引入中國,流傳在世界各國。但是因為人的情緒和人的自私心,將其運用錯誤,把佛教當作「神」的狀態,受到統治者的利用,這是1個最大的不幸。

  法律系統叫做法律倫理,法律系統在整個人類文化裡面,也是很重要的1個關鍵,所以法律是社會正義最後的防線。法律必須要為社會各層次,不管是哪1角落的人,只要是認同那個國家,認同那個土地,他的生命財產,甚至利益都要受到法律的保護。

  法律必須要打擊壞人、保護好人,這樣法律文化才能提高,作為社會最後的防線。那甚麼是社會最後的防線呢?就像人感冒,自己沒辦法恢復健康,打1支抗生素,消滅黴菌的感染。法律若不能做到這點,這樣社會就會混亂、污濁。

  教育是人類社會的基本,教育文化是非常的重要,所以較健全、健康的現代社會,政治、法律、教育3個系統是完全分開獨立運作。教育的技術是非常專精,不是普通人會的,教育必須從大自然的啟示,提供人性和諧相處、互助的精神。

  教育文化必須要獨立在政治系統和法律系統之外,成為人類的保全,也是人類社會、人性提高獨1無2的權威,所以教育系統非常的重要,再來就是醫療文化。

  醫療文化對人類提供身苦病痛的治療,這也是獨1無2的1種現象。1個健康的社會,必須要有健康的國民;健康的國民先決條件是對社會知識要完全清楚,對政治、法律、教育的知識非常的清楚,這樣精神才會健康。他願意去幫助別人,願意犧牲奉獻,這樣才能製作善的循環,才能夠產生人間的極樂世界。

  教育當然是指人的學習過程(知識層次的提高),所以教育應該是人類文化裡面最優秀、最好的1種資源,不可受到汙染,和政治不可受到金錢汙染、權利汙染1樣,法律也相同。

  每1個系統都不可受到汙染,若是受到汙染的時候,就像人得到慢性病,這裡痛那裡痛,醫頭也不對,醫腳也不對,開刀也不對,吃藥也不對,打針也不對,全都不對,這就是系統混亂。

  系統混亂是來自人體的免疫系統的破壞,所以哲學的思考非常重要,讓每1個人知道怎樣去面對自己的人生,面對情緒的喜、怒、哀、樂,面對家庭系統和社會系統及工作事務,對人生徹悟了解。

  另外教育系統,永遠是無窮無盡的1種知識來源。人類的生命狀態,是活到老學到老,從出生就必須要學習,學習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、心理狀態、社會環境狀態、工作狀態,對自己徹底了解,這就是教育。

  教育這方面很廣,不是只有工作能力,包括整個人生的思考能力。所以社會上的老師,必須要對人類社會提供傳道的責任。所謂傳道就是傳授人生命的道理、工作的道理、利他主義的道理,人生種種生、老、病、死的道理,這是做1個老師必需要懂的知識,不知道這些知識是不可以的,哲學也是這樣。

  對個人在職場上所發揮使用的工具,也需要這種哲學,如何解釋呢?人對天地宇宙的提供要有感恩的態度。人的心若知道他的生命是來自大自然,就會懷抱1種很虔誠的態度,對生存的時間,非常的虔誠,對社會事務也非常的虔誠的参與,對大宇宙有1種敬畏的心理,不會去侵犯。

  整個大宇宙像人類生命的母親,子孫對母親的破壞,是1種侮辱,人類的生命會受到報應。人的生存條件,細胞的運作,1旦失去了這種天然的免疫系統時,生命隨時會受到死亡的威脅,受到病痛的威脅。像愛滋病,就是人類免疫系統被破壞,失去了自我再生的能力。透過這種哲學思考化做行動,將人的煩惱化做1股力量。

  人本來就有愛、恨、情、愁的煩惱,但是禪提供另外1種思考,1個人若沒有煩惱,就沒有生存的價值;人若是沒有這些肉體上的悲哀痛苦,也沒有生存的反省能力。因為人看到老人,知道人就是會老,老時會手腳緩慢,看到死人的時候,知道人會死亡。1個年輕小伙子,看到出殯時很驚惶,他不知人會死亡?他若是看到人會死亡的時候,就會懷抱1種虔誠的態度,來看待自己人生,就會對自己的生命負責,這是禪教所提供的教訓。

  有虔誠的態度,做事或做人就有智慧,或是作事情、作事業,不管對人、對事,都有1種恭敬的態度,而這種態度是由父母的教訓延伸而來,這非常的重要。俗語說:「活1歲學1歲,吃到老學到老,吃到死學到死」。

  父母親都是大學畢業,不代表1定會成功;父母親研究所畢業,也不代表他成功,怎樣將人生的老、病、死的道理,傳授給子孫,這樣才能說對人生、宇宙生命、社會生命,負了完全的責任,用最虔誠的態度,將這個知識傳授給他子孫,這樣才是教育的目標。

  老師傳授學生的道理也是這樣,將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來看待,將這個道理講給他的學生聽。父母若是不懂時,由學校的老師來教育這些道理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這樣老師教學生,就會恭恭敬敬將這些道理講出來。怎樣說呢?

  就是說人的生命是受到宇宙的恩賜,有陽光、有空氣,人的生命才能生存。指導他的學生有1種虔誠恭敬的態度,對大自然、大宇宙有反省、有感恩的態度。

  人若是有感恩的態度,這樣對人、對事就會有誠實、虔誠的態度,這樣的生命就是1種覺醒的生命。父母或是學校的老師,必須提供子孫或是學生,人的生命並不是自己1個人生存在這個世間,是由很多人,為我們提供服務,我們才能有生存的機會。

  像農夫種稻、工人織布、師傅裁衣,才有衣服可穿,用這種情形來提供學生的思考,對整個的人類社會才能夠造成1種互相援助、互相幫助的善性循環,歷史的教訓也是如此。

  人若時常在追求金錢的時候,忘記了歷史的教訓、歷史的災難、歷史所造成痛苦的事情,如:風災、火災、地災、水災,這些都是大宇宙所提供的1種知識教育。這種知識教育,讓每1個人知道「人隨時會遇到天災、地變的災難」,所以要做好準備,預防勝於治療。

  所以1個孩子,若是看到死人的時候,父母親應該要機會教育,肉體死亡的狀態是怎樣?讓他不驚惶。台灣人就是對死很忌諱,不敢談論死亡的事情,所以有喪喜事的時候,常措手不及,手忙腳亂,不知要做甚麼事情,無法安排1個好的場面,這就是「人性」沒有從大自然學到虔誠、恭敬的態度,父母沒有教他的子孫,知道要感恩的態度。

  父母若是和他的兒女或子孫解釋,農夫花費多少的心血,才能夠產生1粒米。我們吃1碗飯,最少有幾十萬粒的米,這是累積多少農夫的心血,才能夠凝聚1碗米給我們吃。所以當我們吃的時候,就會真正珍惜,看到農夫的時候,就懷1種感恩的態度,對大自然懷感恩的態度,延伸對人類抱著感恩態度。

  農民種菜、種花、種稻子需要大量的水,但是他們所流的汗水,比所澆的水更多,這是事實。讓每1個孩子、學生、社會人士都知道這種道理,自然就不會去輕視勞動者。這是1種人性的超越,很神秘的這個人性。不因為農人穿著差、打赤腳,看不起他。這樣就是人性惡化的1種傾向。

  再來就是教訓他的孩子或學生,知道能夠使用的物資,能夠穿的衣服,能夠使用的桌子、筆等,都是由無數的勞工為我們提供。勞工製作1件衣服,或是織1匹布,要流很多的汗水,工作時也常受傷或手斷掉、腳斷掉,被水燙到,身體時常會受到工作災難。

  所以父母教子孫知道,很多勞工在為我們提供服務,汗流浹背今天才有這間房子住。假若父母可以和他子孫1起工作,蓋房子的時候,子孫的體會,會更深刻,自然就不會浪費,不會將祖先的遺產揮霍掉,吃東西時,就會很節制。

  過去新聞媒體受到國民黨的擺布,為了要促進社會消費,教社會人士要怎樣認真使用水,怎樣浪費,穿著要怎樣浪費,沒有勤儉的態度,現在產生了很大的矛盾。現在缺水了,才教人要省水,大家已經不習慣了。俗語有句話說:「由儉入奢易,由奢反儉難」。就是勤儉的時候,教他奢華浪費很快,而奢華浪費要進入勤儉就很困難。所以遇到沒水時,才要教人節約用水,這樣子當然是沒法阻止。

  過去新聞媒體為了要替自來水公司促銷大量使用,教人要怎麼浪費水。為了促進市場消費,教人東西吃剩,隔餐就要丟掉,等於教大家要浪費的意思。現在沒有東西可吃時,才要教人節儉,當然這是不太可能。浪費的情形是這樣,其他還包括物資的使用、車輛的使用、住家的使用,這都是1種錯誤的誘導。

  所以父母若又缺少學習、缺少歷練,應該常將痛苦奮鬥、勤儉奮鬥的過程,講給他的子孫聽。這樣子孫多多少少,也會知道過去他的祖先是多麼困苦奮鬥。

  所以父母不用怕說他做的工作讓人看不起,沒必要為了面子,很多有錢人,他就去買1張文憑,掛在家裡面,讓人知道他是某某大學畢業,這是沒必要。有讀書沒讀書不代表他的身份,有錢沒錢也不代表他的身份。

  禪的哲學思考是多方面的,從宇宙的運作,來啟發人的智慧,這是1個重要的議題,這種功課非常的深入,千萬不可用穿著來看人的身份,評估1個人的人格。

  有的勞工因為受傷,有的人是1出生就肉體殘缺,做父母的應該藉身體病痛的機會,將智慧傳授給他的子孫。假使父母因為賺錢沒空,無法提供這方面的教育,這樣學校的老師,有這個責任和義務,將這個道理傳授給他的學生。

  所謂「師者,所以傳道、受業、解惑也」,傳道是第1重要的事情,受業即傳授他的工作能力、工作技術。老師的身分「傳道、受業、解惑」,對人生宇宙的道理的疑惑,1定要盡到本份解惑。台語說「人人惜本分」。

  惜本分就是珍惜他的身分,珍惜他的地位,珍惜他的立場,珍惜他的本分。「人要惜本分」即盡到本份的義務,這樣人就沒有虧待自己。

  禪的哲學議題很深、很廣,對整個的宇宙現象和工作能力,所激發的思想就成為1個善的循環。這個善的循環改善了人性,同時也改善了整個的社會的群族,包括整個的社會系統。

  這些社會系統,每1個人都要盡本份,盡1個社會人士光明的責任。每1個人都要關心自己的環境,關心社會、關心別人、體諒別人。當然這種哲學較廣、較籠統,但他的主旨只有1項,就是「心」。

  禪就是將這個「心」做1種自我改革的1種要領,將煩惱無知的這個習性,轉化為大用(轉無用為大用),即「化小我為大我」,這就是禪教裡轉煩惱為菩提。菩提即是道,轉變煩惱為菩提。更深1步來講,煩腦本身即是菩提,這是密教另外1個課題。愛、恨、情、仇本是1種煩惱,但也是1種力量。

  有很多人說我很煩、造業,他不知道這個煩和業,本身就是1種力量,這個力量就是哲學解釋的1種動作、技術。

  很多人在參禪卻不知禪是甚麼?我覺得非常可惜,若不知煩惱即菩提,無法轉煩惱為菩提,參禪就是在浪費時間、浪費生命。祝福大家!

  阿彌陀佛!

本文出處:禪教法門(宗聖上師主講)—真理之聲有限公司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