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

禪教法門12.禪與農人--宗聖上師

禪教法門(12):禪與農人

  農人就是種田耕作的人,禪對農民的看法和對農民的教訓,這是1個很好的議題。

  世界上所有的人類,所享受的物質,食品的原始材料提供,都是來自農民的血汗。但是全世界的人類,對農民的輕視,最無法無天。世界最優秀的人,是甚麼樣的人呢?就是詩人。詩人的身分受到世上的尊敬,卻很輕視農民。

  哪個族群,他們若沒有體會出,農人和詩人的身份平等,這樣那個族群不會興旺。農人有1種自卑感,娶不到老婆,做有吃無。工作做到要死,整年全都在太陽底下,夏天時讓太陽曬,冬天時讓霜雪凍。辛勤勞苦的付出,為的是什麼呢?

  有1句話說:「為誰辛苦,為誰忙」。到底是為什麼人呢?農人說:為了3餐1頓飽,所以必須在大熱天時讓太陽煎熬,冬天時讓霜雪凍。這個社會對打赤腳的農民,沒有1種重視,沒有1種感恩的態度。女孩都不敢嫁給農人,害農民娶不到老婆。

  以前我還是小孩時(約30-40年前),常聽老1輩的婦人或老人說:「選擇夫婿,要先看他家有大粒或是有小粒」。大粒沒有,小粒也沒有,這樣這個夫婿不可嫁。大粒是指甚麼呢?大粒是番薯,小粒是指稻穗,用這個來作標準。當時的農民對自我非常的肯定。曾幾何時?台灣的農村社會墮落到有田地卻沒有人要做,有路沒有人要走,有房子沒有人要住。

  劉伯溫曾說:「有田沒有人要做時,天下大亂」。農民不安於本業,對這個工作輕賤,對自我輕賤,這是人類社會的1種最大的不幸。

  禪教對農民的看法,發展出1種農禪,工作耕田本身就是禪,不會拿鋤頭,不會種菜,不可叫農禪。禪師主張自食其力,自己工作,自己種田,自己種菜,自力更生,不接受眾生的供養。

  禪教對宗教革命、對佛教革命,1種新思想,感覺自己種的菜較甜,自己種的番薯較好吃。1方面工作,1方面参禪,這才叫農禪。

  現代化都市有很多人自稱農禪和尚,這實在是自欺欺人。農禪的條件,首要必須是農民,而且要懂禪的道理,親自下田,親自工作,真正勇猛。

  因為有勞動,對農耕的經驗,寫出耕作的1種心得,叫做農禪,所以不可以隨便自稱「農禪」,禪的淵源就是從種田開始,從農人肯定自我的奉獻,對土地耕耘的奉獻。

  有個和尚他學播種、學種菜、學蓋房子、學種種自食其力的技藝,這時他的生命才會找到用力點,生存才會有價值。所謂價值是來自對自我的肯定,若是對自我沒肯定,這樣也會墮落,所以農禪的發展,從南方禪的啟示非常的廣。

  農人全身髒兮兮,都在泥濘田中,手腳都很粗、很結實。不像都市人,吃得好工作又輕鬆,細皮嫩肉。禪和尚感覺這樣辛勤努力,非常值得安慰,因為工作之後,產生了詩情寫意。

  從天未亮就出門,走過露水,手腳凍霜,讓他體會出人生的道理。所以對農夫的看法、態度產生了1種感情,農人的自我肯定。

  禪教在民間的發展,最後發展到農禪,這是對農人的1種肯定。所以過去的台灣人,他在嫁女兒時,會去探聽未來的女婿,他家裡是否有大粒?還是小粒?就是說有種番薯,還是有種稻子?若是有種番薯,還有種稻子,代表這個孩子很勤快、很努力,有工作做就對了。

  這和現代的都市女性在選夫婿時,看他有大間或小間?先探聽他有大本或小本?大間是指房子,小間是指墓地。大本是房地產的土地登記本,小本的就是銀行儲金本。現代都市女性所追求的目標、標準是這樣,所以要娶老婆,你若沒有大本和小本,這樣女孩就不要嫁給你了。

  都市有很多窮人,都市中的乞丐,就算有大本,不1定有小本。有房子可住,但不1定存摺裡有錢。也許存摺裡今天剩好幾百萬,明天就全空了,化為烏有。(如:賭股票)。大本賭股票,小本賭六合彩。大本記載股票的出入,小本記載六合彩的號碼,叫做大本和小本。

  小本乞丐和大本乞丐,小本乞丐就是,有分到吃的就好。大本乞丐是要有打雷才會出門。農人感覺若是有田可做,就是1種很光榮的事情。所以過去的台灣民族非常的興旺,農民有自我肯定的意識。

  後來,發展到工業,大家追求金錢,信仰孫中山,開始走向拜金主義,農民漸漸失去了尊嚴。耕作變成無法生存,土地被國民黨搶奪,不屬於自己的。很多的農田限制買賣,被國民黨的財團買光光,農民失去了他的根。土地就是農民生存的生命之根。

  國民黨政府來台後,台灣的農民,品格就開始墮落。自我墮落就追求花天酒地、賭博,我常看到農民在娛樂場所出現時,我真的感覺很悲哀,他們沒有奮鬥的戰場,農民的戰場是在土地,演變作要去酒家奮鬥。

  台灣也沒有詩人,所以台灣的詩人很少,台灣的品格不高,這種情形值得大家來反省。所以禪教,對農人的看法非常的重視,不但尊重農夫而且自己也褲管捲起來,鞋脫掉,下田去工作。這是值得尊敬的1種人性尊貴的芬芳。

  人性最芬芳的部份,是農民所作的努力,只為了3餐1頓飽,這是謙虛的1種看法。實際上他是為所有的人類,提供食物的最大的貢獻。人類吃的、穿的、住的東西,都是農民的血汗錢。

  所以享受農民的血汗,又對農民沒有1種感恩的態度,這樣社會1定會腐敗。農民不能生存時候,也是社會的1種悲哀。

  自古以來,世界各國都是以農建國,不管是埃及、羅馬、英國、美國,對農民的重視和福利都做的很好。對農民的尊重,都非常的畢恭畢敬。美國最富有的,並不是工商財團,存摺裡錢最多就是農夫。

  農夫的生產工具,和他耕耘的種種農機械,政府免費提供。這樣農民才會感覺真正受到重視,有光榮的感受。這和台灣的農民,被國民黨當作賤民,這種感受是對立的態度,非常的明顯。

  日本人過去在台灣,對農民也很重視。目前在日本的農民,政府的保護也有設農民保護法。日本農民和台灣的農民同樣娶不到老婆,但日本政府時常舉辦1些活動,招待年輕的農民出國去遊玩,介紹很多都市的美女和農民作朋友。

  同樣是人,台語有句話說:人比人,就會氣死人。說到這裡,就會氣,非常氣,氣到全肚子都是火。可是農民是最溫馴的,台灣的農民,不管做有或做沒有,都很安分守己。

  台語有一句說:恨命莫怨天,只恨枝無葉,莫怨太陽偏,真是安分守己。從這句話就可看得出來,台灣的農民真正保守,真正含蓄,不會表達內心話。

  過去長輩嫁女兒,選女婿時,都很注重女婿的品性,是不是肯工作,由這個來選擇。現代人選女婿的標準,已沒資格選女婿,大家都自由戀愛。學到外國人,看喜歡就娶來當老婆,尚未結婚就同居。

  農民他較含蓄,較不會穿著,不像都市人穿西裝打領帶,留西裝頭,皮鞋擦得亮晶晶。當然說話也較不文雅,不會裝模作樣,所以農民就較吃虧。女孩大部分不要嫁農夫,這和高山的原住民,娶不到老婆是同樣意思。靠山生活,耕作種田,感覺真正落伍,跟不上時代。

  反觀,都市人奢華享受,他們甘願來都市做妓女,也不願作良家婦女,這種人性的墮落,我感覺非常的悲哀。農村女孩感覺住農村跟不上時代,來都市集中到高雄、台北、台中、台南去,去幹嘛?去作服務業。想說這樣賺錢較輕鬆,且大部分在剃頭店工作。

  表面上是說在剃頭店工作,但你想想看,台灣的色情剃頭店,3腳步1間,5步1店,真的大家都那麼愛美?每天在剃頭?每天在美容?我想不是,這是1種色情交易。

  我若剃一次頭,可以撐半個月,難道有人每天在剃頭?我從板橋文化路1段到2段,至學校口、酒廠這邊,算1算,差不多3公里長。大街小巷都算起來,剃頭店差不多有50間,比路旁的檳榔攤還多。奇怪,板橋文化路1段和中港路同樣有這麼多理髮店。

  我去台北中山北路,算下去,糟了!剃頭店比檳榔攤比住家還多。其它還有咖啡廳不賣咖啡?在賣啥?剃頭店沒剃頭?在剃啥?使人懷疑。飯店不是賣飯,是在賣色情娛樂的場所。

  漢文說飲食男女,大家都在那醉生夢死。為了要追求大本和小本(大本-股票,小本-銀行存摺),願意墮落喪失自己的人格,難怪鄉下種田農夫會娶不到老婆,難怪高山族的原住民,這些年青人都很帥,可是沒女孩要嫁他。住山上很孤單,很無聊,很無伴,很艱苦,出門都要走路,攀山越嶺,非常的辛苦。

  在都市就車子載來載去,不然也有摩托車載來載去。我看北投很多地方,都用摩托車在載應召女郎,這叫做摩托車文化。人性的墮落,到如今,剛好和唐朝腐爛時代1樣,受到中國文化的汙染,感覺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。

  整個社會,士農工商都不好,只有讀書最好就對。大家讀書,讀到沒有思考能力,連做事情的技術,分辨是非黑白、分辨好壞的能力都沒有,這樣讀書不知讀了要幹嘛。

  農夫所付出的心血代價,和他所回收的,不能成正比。而且社會對農民的評價,更是不公平「無斬無截」,用北京話來講叫做沒有分寸,實在是階級批判分的非常的明顯。

  禪教發展過程到現今,「禪」失去了應有的滋味。我在想佛教徒對佛法的領悟、體會力不夠,否則台灣有600-700萬的佛教徒,大家都拿香虔誠拜拜,為何怎對農民階級分別這麼嚴重、這麼清楚,佛教徒的學佛的態度,需要重新大大的改革。

  為什麼佛教徒在參禪、坐禪、打禪七、打佛七….為何卻對禪的體悟怎麼這麼落伍?佛教徒從這開悟的角度,必須要重新檢討。農禪既然是提出自立更生的呼籲,為何佛教徒卻虛有其表?裝模作樣?沒有實際上腳踏實地去耕耘,自食其力?為什麼會這樣呢?

  說來說去就是說「人」的本性、本質沒有發揮出來。以為佛教徒就是要裝模作樣,打扮非常的神聖,這樣才叫佛教徒。以為禪師就是要不苟言笑,才叫做禪師。他不知道禪師在農禪發展的過程,是非常的活潑,非常的自在、自然。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這是農禪對自我的肯定方式。

  過去農禪在發展時,禪師要自己挑水、劈柴,自己煮飯吃,自己種稻,自己種菜,自己養自己,拒絕宗教科儀,這是禪發展的1種方式。

  有很多人問我,坐禪是怎樣?打坐是怎樣?效果是怎樣?是不是坐禪會成佛做祖?我跟他解釋,實實在在跟他說,我說坐禪不是佛法。坐禪只不過是佛法的1種,他不是全部。坐禪叫做生物回饋,是1種自我治療的方式,必須坐而談,起而行,這樣才叫做禪,有時候邊工作邊談論。

  牛頭和尚教禪弟子参禪時,都是在田裡,不是在佛堂,這是非常重要的1個觀念。牛頭和尚他就是以耕作者「農人」的身份態度,用身體力行,親自耕作的經驗,提供知識的思考。所以白天即工作,晚上回來大家吃飽飯,坐在廣場,泡茶納涼聊天,說人生的道理和禪及佛學的道理,並不是在禪堂裡面參禪,參禪是在田裡。

  有1次牛頭和尚和1大群禪弟子在田裡割稻子,邊割邊摔稻子,1邊將稻草綁成1綑1綑,放在田頭田尾,堆積成草堆,南部人叫做草埔,囤積起來好過冬。

  有1個禪弟子問牛頭和尚,為什麼學佛這麼辛苦?諸佛菩薩不是神通廣大?若要吃米,米會來。若要吃菜,菜就會來。要穿衣,衣就會來。為什麼要這麼辛苦,要自己種稻、種菜,還要自己紡紗、織衣、織布、做衣服?為何要這麼艱苦?

  釋迦牟尼佛不是說傳播真理的人,靠真理吃飯。為什麼大家不學真理、傳播真理就好,還要下田工作,做的這麼辛苦?牛頭和尚知道禪弟子工作做到太累想翻臉,於是他跟禪弟子說:「你若肚子餓時,飯拿起來,用想的,肚子會飽嗎?你若嘴不動,那個飯會跑到你肚子去嗎?」禪弟子說不會。

  牛頭和尚說你嚼飯時,是不是要出力?禪弟子說當然要出力。這時候,牛頭和尚就將綁好的稻草,點火燒起來。他問這個禪弟子說,你現在是不是可叫海龍王提1些水將火撲滅。這個禪弟子說,沒辦法,禪弟子們於是趕快1人1桶水將稻草熄滅。

  牛頭和尚說這就叫做「佛法」。你們挑水就叫做羅漢,羅漢若不挑水,沒水潑這些火,火就潑不滅。這些禪弟子才非常的懺悔,原來佛法就是這樣?羅漢就是這樣?羅漢神通廣大還要挑水喔!水不是喊1下就會來。

  牛頭和尚跟他們說, 釋迦牟尼佛神通廣大,為什麼講經說法40幾年間,1個村莊過1個村莊,1國過1國,1城過1城,1市過1市,都用走的。 釋迦牟尼佛神通廣大,為何他用走的,怎麼不展神通用飛的?

  這就是禪教的機會教育。利用割稻子,大家在流汗水,在艱苦時的思考能力,來做1種教育。這個禪和尚他們在挑水,澆熄這些稻草時,挑得很高興,大家聽牛頭和尚說這些道理,大家在那閙哄哄,過路的人以為他們這群和尚瘋了,在那吵架、打架,打到稻草發火起來。

  大家在挑水,好像拿棍子在相撞,在那瘋瘋癲癲,開悟的心境就是那樣。工作做得很辛苦,但是他的心情卻非常的快樂,這就是禪。在智慧這部分,用現代話來形容就是「無怨無悔」。

  對工作的貢獻,無怨嘆也無反悔。做這些事情,歡喜甘願,若是沒有歡喜甘願,自然做起來會甩脾氣、生氣,工作起來自然就不精彩,不會負責任,不會做到很好,大家會計較。吃東西會計較誰吃的較多,工作會計較誰做得較少。

  「人性」先天有1種懶惰性。吃東西像武松打虎,劈哩啪啦,動作非常的快。若是工作則像桃花在過渡,慢吞吞。利用禪的啟示,這個啟示是1種祖師禪和如來禪不同。如來禪就是對科儀莊嚴的禮節,所謂1板1眼就是指敲木魚和敲磬。

  牛頭和尚的佛堂是在田裏,和如來禪趕經懺的和尚,他們的佛堂、寺廟蓋的很美、很莊嚴是不同的。所以這是1種活的佛法,叫做生活佛法,這是重要的1個觀念。

  釋迦牟尼佛若出生在台灣或是農村,我想他也會主張用這種態度,對待農民的方式。或許釋迦牟尼佛會說1本經,叫做佛說農民經。

  釋迦牟尼佛當時生存的環境,是在皇宮,所以他不是農民,要提供農禪的機會等於零。因為他沒有接觸過,叫做無緣。

  祖師禪,本身看到社會腐敗的狀況,和佛教徒吃飽太閒,大家在追求往生極樂世界,吃飽等死的那種狀態,非常的不以為然,感覺這樣不對,所以提供自食其力、自力更生,拒絕眾生的供養。

  為什麼會這樣呢?怕被眾生供養後就會墮落,所謂「拿人手短,吃人嘴軟」。接受眾生太多的供養,要說真理,說真實的心理話,就會講不出口。若是拿眾生的供養,要出手教訓眾生,手較會軟。所以禪和尚,他對禪的體悟力,主張自力更生。

  台灣的佛教,若是要改革,要有辦法再生,我也主張要自食其力。因為佛教徒大部分,他們都以為穿的美美,穿的很莊嚴,這樣就代表佛教徒,得道和尚就是都要披袈裟。台語:「腳乾手乾,無落灶腳」。細皮嫩肉,手不動三寶。三寶是啥?三寶就是掃帚、鋤頭、畚箕。

  台灣人研究佛法時,研究到最後,大家以為頭髮剃下來,袈裟披上,這樣就無煩無惱、無憂無愁,眾生的香油錢就會源源不絕,有這種心態,造成逃避社會現實的這種毀謗和批評。

  台灣的佛教看起來好像很興盛,實際上是1個無根的佛教,沒有根本思想,人云亦云。若是身體有病痛,求神託佛,求到無效,就乾脆信阿門。若信阿門也無效時,就什麼都不信了。本來就是1個無神主義者,所以暫時拿香拜拜,這是1種機會性、投機性的信仰。

  很多人要做佛教徒的生意,不得不拿香對拜,他本身並不知道拿香到底是在拜什麼?禪教說拜自性(拜自性佛、拜自性法、拜自性僧)。這也引起了很多佛教徒以為說學禪,學到最後變作無神論者。

  實際上也是這樣,有很多佛教徒到最後也主張無神論,什麼都沒有,什麼都空就對。以為禪就是空,裝瘋賣傻,這是佛教徒的1種悲哀。

  佛教若是要振作起來,再創佛教的生命,由禪教的這個理論來提供,應該每1個佛教徒,有自食其力的這種覺悟、這種覺醒。禪教本身是反對蓋廟,反對拜金身,這是從 釋迦牟尼佛的動作所延伸出來。

  釋迦牟尼佛沒有蓋廟,後來才有人蓋廟,那是佛教徒共住的地方,叫做精舍。精舍是修道人住的地方,並不是侍奉神明的地方。

  台灣所稱的寺院,古早時代「寺」是用來招待外賓的地方,叫做大使館,用現代話來翻譯叫做大使館或是賓館。古時代叫做寺,而供奉神明的地方叫做廟,拜祖先的地方叫做堂、祠(祠堂)是有分別的。

  禪教延傳時,他不但延傳沿海1帶農民,而且漁民、生意人也都受到禪教的影響,有很多台語都和禪教有關係。禪教主張生活即是禪,所以慧能法師所講的世俗法即是佛法。離世覓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

  離開世間要去求道,就好像要在兔的頭找角這樣,又好像在雞蛋裏面要找骨頭同樣意思。

  禪教主張生活本身就是禪,叫做生活禪。世俗法即是佛法,不管你是士農工商,擔蔥賣菜360行,行行都是叫做佛法。佛法就是這個心,怎樣讓這個心覺醒,這就是佛法的重點。

  禪就是表示我的心田,我心裏所想,我的想法和我個人生命的肯定態度,並不是佛教徒就得脫離世間。慧能法師強調禪,就是在世間才能開悟,這是從金剛經那延伸過來。

  釋迦牟尼佛說法法塵塵,法法塵塵就是宇宙的運作,和風塵世界的種種現象,就像佛祖的心境,法法塵塵皆是禪,是金剛經的境界。

  禪味的體悟,對生命的體悟,對工作的體悟,都是1種知識,這種知識不是什麼人教的,這種知識是與生俱來,每個人的生命1出世就帶這種智慧,生命出世本就是智慧。

  當農禪在推展時,台語:「一枝草一點露」可以很深刻的體會出禪機。「一枝草一點露」表示台灣人對禪的體會,即眾生平等的意思,每1枝草都還有1滴露水的機會,每1個生命甚至1枝草,都有得到滋潤的機會。

  我孩提時,常聽我阿嬤說:「一枝草一點露,隱痀食雙點露」。人的生命狀態,可能長得人高馬大,臉無青春痘,看起來比較有福報,瞧不起長得矮又醜,實際上並不是這樣。

  隱痀食雙點露,表示1個人雖然長得不怎樣,看起來也沒什麼知識,沒什麼財物,但是上天賜予隱痀(駝背)的福報,比那個人高馬大的人搞不好還多,所以叫「隱痀食雙點露」。

  禪的體會和禪的緣生緣滅,就是你聽到這些道理,你去體會,這樣叫做禪。你若是聽這些話,聽這些道理,不會體會,就不叫做禪。個人體會是個人的東西,所以農禪的發展,佛法的好、壞、優、缺也在於你的體會,就像冬天喝水,冷暖自知。

  人間的錢財、富裕、貧窮、身份、地位、階級,都像冬天喝水,冷暖自知。人生的鹹甜苦澀,1定要自己去嘗試,這樣才能體會人生的優點或弱點,人若是貢高我慢,這樣就不好,對生命的體會,對個人的言行,都像冬天喝水,冷暖自知,只有自己才體會的出來,看別人吃不會飽,這就是禪教流傳,透過語言教育,流傳在民間,可惜很少人知道。

  看人吃飯自己沒去吃怎麼會飽?當然就是這樣,羨慕別人吃飯吃到津津有味,自己不去吃看看、試看看,會飽不會飽要自己吃了才會知道。參禪的技術和生命體會也是這樣,如冬天飲水,冷暖自知。

  阿彌陀佛!

本文出處:禪教法門(宗聖上師主講)—真理之聲有限公司出版。

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

禪教法門11.禪與女性--宗聖上師

禪教法門(11):禪與女性

  女性這個議題也和宇宙的道理1樣,非常的寬廣。

  首先要知道女性的構造是怎樣?人類從開始有文化時,就將整個宇宙當作是母性,就是說宇宙像母親,孕育所有的眾生,包括人類、動物、植物,天地萬物都是由母性撫養長大。

  西洋的文化,將宇宙的天,當作母親。在中國、在東洋、在台灣各地區,所有的人類都將大地,當作是母親。因為土地生長植物,植物飼養所有的動物,用這樣的思考,1砂1石也都具備母性,母親的慈悲與疼愛。

  但是女性,他和男性的肉體機能和構造不1樣,所以單純在人類來看,或是說在動物來看,母體除了具備撫養眾生,同時也發揮最大的智慧。這種智慧是對大自然的哲學思考所產生出來。

  前面已說所有植物,他有雌性的部分,也就是說孕育的部分是屬陰,背面屬陽。人體的構造也是和植物相同,向外、向陽是屬陽性,向內、向背後那面屬陰性。

  但是今天的主題是談論人類女性,所有人類既然將宇宙天地當作是母親來思考,自然就具備撫育子孫的這種慈悲心理狀態。

  女性應該有更寬廣的思考空間,有更高的活動能力,但是在人類社會,女性被設定為柔弱、軟弱,原因是女性的身材較小,比男性矮。照這種情形來看,是因為女性修正自己,去適應男性的社會。

  若是看原始人,或是原住民,可以看出來,女性的身體構造比男性壯,而且較高,較粗勇,因為他需要生育,需要很多氣力,需要很多物質分裂成幼兒,並附帶生產的功能。所以原始人的女性,長的較粗壯,男性較矮小。原住民的女性看起來,也是有這種體態,就是粗勇,很會工作的體形。

  但是女性的修正,被限制在男性的社會裡面,漸漸失去了活動能力,只負責家裡的工作,負責食物的處理。男性漸漸取代打獵,爭取食物的動作。男性的體型漸漸就勝過女性,比女性較高、較大、較壯,變成天經地義的現象。

  實際上動物也是雌性比雄性較壯的這種現象,有1種植物稱做雞冠花,雌性的雞冠比雄性的雞冠還要大。大部分的魚也是雌性的身材比雄性較大、較壯,因為他需要附帶生育群族的任務。

  我們先撇開身材、生育子孫的任務,禪對女性的議題非常的開放,這和1般的宗教信仰對女性的排斥,有很大的差別。

  古早時代的女性,宗教信仰是被禁止的。他被禁止的原因,就是女性每個月會有1次月經的現象,人類將月經當作是污穢的東西,認為女性是1種帶原罪的1種動物。所以人類社會,漸漸將女性身份降低並排斥,限制她的生活範圍、活動範圍。

  所以1般的宗教聖殿,禁止女性出入。同時像較神聖的對祖先的敬拜,也禁止女性用手去摸祭品。這是對女性月經不了解的原因,若是單純來看,女性的月經並不是污穢的,他是為了要孕育,撫養新的生命,才有這種固定的排經期。

  女性的經期,受到很多限制,實際上是不知道這個原理。月經應該屬於神聖的東西,人類有很多矛盾的宗教行為,像禁止女性進入聖殿,但全世界對魔鬼、邪惡、邪穢的破除,有很多原始宗教,他們都用女性的經血,經過宗教的儀式,用這個去破邪。像是哪1間房子,陰氣較重,或是有魔鬼作弄,或是山精夜厲在造反,引起天災地變。宗教師就會去收集女性的經血,用這個來做法,經過宗教儀式去破邪。

  古早的台灣,村莊也常發生魔鬼做弄的現象,很多宗教師去收集女性的經血和銅針去破邪。1般世俗人所流傳的銅針黑狗血,這個黑狗血並不是黑狗把他殺死,流出來的血,而是指女性的經血。拿黑狗血來潑在被魔附身的地方,消除瘴厲、消除魔鬼的1種神聖的聖品。

  人類的宗教行為和日常生活,對女性卻充滿了矛盾。這種矛盾來自父性,以男性為中心的思考方式。他1方面排斥女性進入聖殿,1方面又感覺女性是神聖、溫柔、偉大的母親。

  所以充滿了這種思想矛盾和生活矛盾。1方面可能是怕女性掌權,若是人類社會出現女性的皇帝,就會將這個女性當作是惡魔來轉世,描寫女性非常的淫賤。像武則天和慈禧太后,被排斥的情形。

  台灣在清朝時代以前,也出過女性的首腦就是女性大哥,這在過去的台灣民間,有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流傳。包括新竹、嘉義、台南、高雄各地區都有出現過女性掌權的這種流傳。男性的鬥爭和女性的鬥爭,激烈的情形,可能大同小異。1般人是將女性的知識,當做較低層次,這種情形來看,對女性是不公平的1種待遇。

  西洋在18世紀時,就發起了女權運動,雖然經過1至2百年的女權運動,但是西洋的女性,並沒有得到勝利。美國、英國、北歐其他各國,雖然有很激烈的女性運動,但是女性到最後並沒有勝利,原因就是女性在爭取女權時,實際追究起來,只不過是在壓制女性,適應男性的社會。

  當女性在爭女權時,有1種同性相斥,異性相吸的趨向,所以心理上不能平衡。在女權鬥爭的過程,往往都失敗,到最後發生很多不幸的事情,造成了同性戀。

  同性戀是不是女性的弱點,目前我們還不知道,但是根據記載,有人類開始就已經有女性同性戀,後來才有男性同性戀。男性同性戀發源時間很慢,差不多13世紀時,才有記載男性同性戀。

  中國帝制社會,同性戀很早就有記載,在春秋時代就已經有同性戀,差不多是西元前(2千多年前)就已經有同性戀的記載,春秋時代皇帝飽食思淫慾,皇帝吃飽太閒,後宮美女36宮72院佳麗3千,無法滿足他的性欲。

  有很多皇帝就找男性來做他的性欲發洩的工具,1直延到清朝還有皇帝是男同性戀,但在民間很少發生這種事情。皇帝的同性戀是發生在太監身上,古早時代皇帝將男性去勢,從孩提時代就把他閹割,讓他產生了肉體的變態,由男性轉移做女性的這種變態。

  但是女性的同性戀發生,在民間是發生在姊妹、同伴的故事,這女性被男性厭惡,漸漸感覺女性的行為、動作,沒有男性那種大氣派。1般男性都有很大的願望,像打天下逐鹿中原,追求物質享受或是追求財產、產業延續的機能或心願。

  女性時常是浸淫在男女間的感情事件,受到感情的拘束,所以女性的生命1生就沉淪在情慾的世界。女性對男性的需求,是專1專斷的獨裁思想,漸漸失去了社會地位。

  從最原始的人類,由女性統治世界,照這個歷史痕跡來看,人類宗教的崇拜對象,是以女神為崇拜對象。羅馬或埃及所崇拜的都是女神,其他美國、英國、蘇聯、中國、日本、韓國整個人類史痕跡,都是崇拜女神。

  中國的女神崇拜,是記載在伏羲和九天玄女的這種崇拜。記載說伏羲是9顆頭,9個身體,祂的身體像蛇,伏羲被中國人當做天神在崇拜。另外1個九天玄女及瑤池金母和天上聖母,記載崇拜的方式,就是九天玄女這個女神祂是和伏羲這個男神是夫妻,九天玄女她也有9棵頭,9個身體,腳像蛇住在崑崙山。

  崑崙山的女神(9天玄女)和接近南方喜瑪拉雅山的男神(伏羲),根據記載,古早時代,宇宙大地剛形成的時候,喜馬拉雅山和崑崙山是在海邊,因為地層變動,陸地漸漸浮高,在那海邊的人類,她們的群族非常的自由自在。後來土地1直浮1直高時,稱做高山,她們那些群族的人類有的跑向東邊、西邊、南邊、北邊。

  九天玄女她跑向崑崙山的北邊。伏羲掌管喜馬拉雅山南邊的地方,形成2支山。歷史記載九天玄女她是有法身會飛,她的身體有很多法寶,會發光的石頭做為她的裝飾品(稱做玉)。若照世界地理環境來看,崑崙山是出產玉的地方,而且崑崙山的玉是世界最好、最優秀的。

  伏羲這個男神和九天玄女這個女神,9棵頭做思考,就是她有9個群族,9個群族的聯合統治者,也就是說9個群族的領袖合併聯合在1起,聯合在1起就變作9粒頭。祂們出征打戰時,是坐1種雲車。雲車就是用1支木材,挖1個洞為造型,後面由這個部落的戰士將他扛著出征作戰。

  古早時代的原始人類,他們是崇拜神明的1種群族,遠遠看起來好像是9粒頭拖1個身體,木材挖1個洞,後面由人扛起來,好像蛇的身體。

  描寫九天玄女有法身會飛,這種情形大概由她的部落勇士,把他扛起來,在山間那跑來跑去,遠遠看起來好像是會飛,會攀山越嶺的樣子,當然這含帶她的神祕性。若是照單純九天玄女的打扮,和瑤池金母、西王后(玉皇上帝的母親)的樣子來看,好像是九天玄女那個原始時代的人類,很早就會使用玉器。玉器是最硬質的石頭,所以用來做工具,那就是石器時代。

  人類未進入文明的時候是石器時代,銅器時代才進入文明。在石器時代時就已經發覺玉的玉質真正硬,拿來做生活用品,包括做武器、做身體的裝飾品。把玉磨1大片,帶在身上,做1種裝飾品,透過陽光或月光的照射,它就會反射金光閃閃。

  根據世界玉質的調查,崑崙山目前還有世界最大量、最優秀的玉質存在,玉的礦脈非常豐富。所以千字文有1句話記載「玉出崑岡」,崑岡就是指崑崙山的意思,全世界最好的玉,是由崑崙山所流下來最乾淨的水1直1直流,流到中原,變成長江、黃河,分叉後入海。

  由歷史痕跡來看,人類1開始是由女性統治的現象絕對是事實。台灣的高山族(原住民),他們的信仰也是有這種現象。例如:大部分原住民,將蛇當做他們的祖先、神明。母蛇較大尾、身體較肥、較長,這是為了因應生育的需要,而且蛇也代表1種大宇宙的氣力、能力。

  原住民的祖先和神,是以蛇做為他的信仰,像現在原住民朝拜的情形,認為他們的祖先是蛇。菲律賓也有將蛇當做祖先、神明的現象。蛇就是表示女性的能力,非常的敏捷,而且對生活、土地的統治能力和智慧,都是對人類1種知識的啟示。

  原住民覺得蛇是從天上來的,因為看到荒野大地有閃電打雷時,天氣又烏雲密佈,當雷打在大地,原住民向閃電的地方去找,結果發現那裡有很多蛇在活動。所以他們對蛇,產生了一種敬畏。

  蛇是全世界最原始的1種動物,牠在宇宙大地比人類更早出現。可能恐龍時代結束時,蛇是第1個在地球、宇宙間出現的動物。所以基督教的聖經,也將蛇當做宇宙大地的統治者。因為上帝所創造的亞當和夏娃,受蛇的誘惑,所以將蛇當做魔鬼。聖經的記載說蛇是上帝的天使,所以有上帝之後,就已經有蛇。

  雖然和蛇的鬥爭,蛇對基督教徒來說並無好處,基督教徒對蛇也很厭惡,把它當作是邪惡的東西。但是蛇的活動能力和行動,絕對有統治大地的能力。所以1些較優秀的族群,較原始的信仰,用蛇當做是宇宙的勢力,人類的能力,也代表男性的構造,大地的母體,而蛇像母體的守護神。

  女性既然有很多偉大的紀錄,為什麼現代社會這麼排斥女性?這應該是從第2、3世紀,男女鬥爭這部份來說。在第2世紀和第3世紀的時候,男性漸漸參與到權力的滋味,和社會活動空間的開闊,所以漸漸向女性奪權。

  向女性奪權時,就是人類開始發展武器時。從這時候開始說起,最初戰場的戰爭都是女性,但是女性在戰場死亡,屍橫遍野,男性就漸漸統治這個世界,佔有這個權利,有權利之後,就開始排斥女性。所以男性開始找1種藉口,就是開始創造禮教。人類社會開始進入文明的時候,就開始杜造禮教,禮教就是禮俗的教育。

  人類生活有特殊於其他動物,就是有禮貌的教育。這是由男性來杜撰出的日常生活禮節。我們來分析那時代對女性的看法和其優點和弱點。在戰場變成男性的天下,是因為女性死很多,最初的戰事都是女性,戰爭是為了搶奪土地、搶奪食物,包括搶奪水源,佔有土地,女性的鬥爭過去之後,換男性出頭。

  男性在戰場戰鬥,漸漸取代女性的地位,所以女性開始退居幕後。漸漸因為她的族群較少,所以就產生了女主內,男主外的這種趨勢。另外1個最嚴重的問題,就是男性將女性當做是性慾的發洩品。

  男性製作了罪惡的種種思想,他覺得男女的性關係是1種邪惡、不清淨的事情,所以若是男性和女性發生性關係,就1律當作是邪惡的事情。這個邪惡的事情,是對女性每個月1次的經血所聯想起來,所以到第5世紀時,女性就被禁止不可崇拜神明,不可入聖殿,開國家會議時,女性不可参與。

  女性肉體的體態退化時,就變作沒有氣力和男性鬥爭,所以吵架、打架時,女性打輸,男性打贏,男性就漸漸取代打獵和上戰場的行為,所以男性的身材,體型勝過女性。

  這種情形,除了女性的每個月的月經來聯想,感覺女性是污穢的,不乾淨的動物,而女性自己也承認這點,男性於是就更火上加油,製作了女性的自卑感。女性被壓抑她的性慾,成為全心在家撫育子孫的工作,做1些較軟性的工作,像:煮飯、洗衣的工作,就由女性去負擔。

  西洋的女權運動,之所以不會成功的地方,原因就是如此。東洋的女性覺醒較慢,東洋女性的發展,和女性族群的量,雖然已漸漸和男性取得平等的優勢,但這種情形從第5世紀以後,由男性統治天下的威勢,男性也是借1種男神,統治大地的說法。

  在埃及,太陽當作是男性,月亮當作是女性的代表。因為女性的月經和月亮調息有關係。東洋也將太陽當作是男性的代表,將女性當作是月亮的代表,也是和大自然的調息有關。

  東洋人使用陰曆,西洋人使用陽曆,不管是陽曆或陰曆,他的計算方法都無差別。1邊是用太陽的時間來計算,1邊是用月亮的時間來計算,實際上日月都是宇宙的1種現象。宇宙的星體狀態和人類勉強所說的話,實際上是沒什麼關係。

  東洋的女性為什麼發展比較慢呢?原因沒辦法調查,但是由幾項看起來,就是東洋的男性,取得統治權之後,對女性的整個運作、生活文化,比較根深蒂固。

  女性若是参與社會事務時,就會被排斥,所以東洋女性参與社會事務的意願較低,而且東洋女性身材也較小、較矮、比較沒有體力。並不是1開始就這樣,東洋女性的發展和社會活動,因古時東洋男性對女性的知識教育比較排斥,認為女性不可以讀書,所以女性的知識就受到限制,思考能力1直萎縮。

  現代的東洋社會,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已經是平等,而且女性求知識的態度比男性更積極。所以我預測,東洋女性在未來21世紀,統治世界的機會真正很大,是1種趨勢。知識能否幫助女性突破這種困難呢?我想要從女性自己本身來檢討起。

  東洋的神教,對女性帶罪的這種解釋,比較激烈。女性創造宗教的機會和創造宗教思考的能力較欠缺,人類社會由宗教思考發展到哲學思考,產生了智慧,這種情形絕對是對的。東洋的女性若要抬頭,可能要往宗教信仰這方面先去發展,同時要願意對宗教的哲學思考,轉移去社會事務的参與,這樣才有機會來統治這個世界。

  像中國、日本、韓國,這些較保守的地方,女性要有出息機會就會較慢,台灣算是比較開放的海洋國家,所接觸的資訊,比這幾個保守的國家開放,所以在台灣有女性做縣長,但是尚無女性做總統,將來要達到這種程度,女性做省長或是女性做總統,而且要全面性的女性願意去支持,這樣女性才會出頭天。

  台灣自古以來,女性就較少,所以女性和男性競爭的機會較弱,成功的機會也較低。女性有個先天的毛病,就是女性排斥女性的激烈手段,比男性排斥男性的激烈手段更慘酷。

  古時,有很多女性攻擊女性時,手段非常狼毒。像劉邦的老婆,將劉邦的妃子,剁腳剁手,身體把他扒皮,臉也剝皮,把他當做人豬。其它各地,各朝代的女性,攻擊女性的這種狀態,非常的殘酷。

  在台灣女性排斥女性的機會較少,所以台灣女性出頭的機會較大。這種現象到現在,也就是說21世紀的女性,参與社會活動的覺醒才剛開始,台灣的男性尚未完全將權力交給女性,但是這個權力並不是由男性來交給女性,而是兩性和平共事(兩性分工),這較重要。

  女性若是有自卑感時,會覺得女性不可以做粗重的事,不願意做男性在做的事。10幾年前,我有看到女性在開計程車,女性在開公共巴士,我覺得已經有絕對的進步,但参與的女性人口還是很少。參與開車的女性,經過調查,是因為她的丈夫殘廢或受傷,沒有工作能力,不得已才來開車。用不得已的心態,無法將工作當成神聖的依靠,這樣開車的工作就不會很長久。

  20幾年前,我也看過女性在挑磚、疊磚、抹壁,做建築的工作。經我調查的結果,那女工就是幫助男性,搬運些粗重的東西,但她的待遇比男性減少1半。就是1個男工,1天若是500元,女性才能夠領到200-250元,少了1半。問題就在女性從事這些工作時,當做是1種副業,並不是當做專業。

  若是女性將這些工作當做專業時,他就會提高工作待遇。現在有很多較先進的女性團體,在爭取同工同酬的運動,但是要讓女性和男性同工同酬,必須要提高女性對職業的看法。

  有1些企業,對女性的要求和排斥,還停留在第5世紀到18世紀的那種狀態,就是女性是企業體的附屬品,像公司的花瓶那樣,必須裝扮得花姿招展,做服務性的工作,如:掃地,倒茶,或是辦1些文書處理。

  現在的女性從事打電腦的工作很多,那都是動動手指,較不用體力。對工作的思考方式,女性必須要知道,提升知識層次和對工作的看法,專業技術,必須要達到專精的程度,而且當作是1種專業。

  假使我說的那個女性司機,若是因為她的工作興趣,或是她需要做這工作時,她就會有敬業精神,這樣才能和男性平起平坐,提高同工同酬的報酬與待遇。若是只把她當做兼業,當做1種兼職,因為沒辦法生存,所以必須要做這些工作,這樣做起來就沒有敬業精神,不能提高職業工作的思考層次,這樣當然就沒辦法提倡同工同酬,要和男性平起平坐的機會。

  女性若是要求女權,必須在知識方面去下功夫,在職業這方面去用功,要有很多女性投入這項運動,才有機會。反之,大部分男性社會是將女性的工作當作是補貼家用,女性必須要有1種覺醒,就是她的工作是養家餬口,他的工作是撫養1家人的心態,這樣自然就會提高和男性同工同酬的權利。

  站在這立場來看,女性若是1直沉淪在感情事件,1直發洩在情緒上,生活狀態若只纏在丈夫身上,或是纏在尿布和牛奶瓶,這樣女性就要修正自己,去適應男性的社會。

  有1篇報導說,台灣的離婚率是世界第1,大家都感覺台灣的女性不溫柔、不體貼,但我覺得這是1種好現象。過去的婚姻制度,女性的生存是寄託在男性的手上,她是為了生存的必要,所以服從男性,由男性提供食物,女性才能夠生存。

  台灣的離婚率高,不表示不好,表示台灣的社會制度,對女性提供生存的機會很大,女性不用再依靠男性生存,這是1種優秀的理想。社會提供台灣女性生存的機會越來越強、越來越大,女性覺醒的機會也越高。

  假使女性若離婚,不能生存時,就會考慮不敢離婚,被男性虐待或感情有衝突時,她有離婚的勇氣,這樣社會應該要鼓勵她。但是我的意思並不是鼓勵離婚,我的意思是說女性,若是無法適應那個生活狀態,想追求個人的發展空間,社會應該要鼓勵她,而且要接納她。

  1般人若女性離婚會感覺她就是怪怪,有很多女性離婚,就是無法再找到再婚的對象,甚至對婚姻感覺怕怕,對象的選擇也相對降低,這是不公平的事。女性若是有這種覺醒,感覺需要在生活空間,創造更大的成就,應該在結婚前或是結婚後,知識繼續成長,這樣才有辦法和男性平權、平起平坐。

  禪的意思是提供多方面適應的思考,男性和女性應該在知識方面有1種互補、互助,這樣人類才能過更幸福、更快樂的日子。

  阿彌陀佛!

本文出處:禪教法門(宗聖上師主講)—真理之聲有限公司出版。

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

禪教法門10.禪與男性--宗聖上師

禪教法門(10):禪與男性

  各位菩薩,今天繼續來談論禪的課題,禪的議題非常的寬廣,今天來討論禪與男性。

  我們先來了解「男性」他是1種物質體,具備男性的象徵,但是物質體有很多是雄性和雌性是同體的。好比1個男性,他也具備雌性的條件,在肉體上可能是他的細胞或是他的造型,顯示男或女。

  1個人的右手屬陰,代表雌體。左手屬陽,代表雄體。1般所說男性是指他的生殖器官,而男性的性表示-粗聲、喉嚨有喉結,代表他是1個男性,用這樣來強調作為分別,就是男女對立的。

  男性和女性受到社會環境的約束,他必須要有男性的行為。男性1定要在外面賺錢工作、做粗重的工作、要負擔賺錢養家的責任。沒錯,在這個社會約束限制之下,男性必須要有男性的行動表示。

  但在物質體裡面,1棵樹、1朵花,甚至1顆石頭、1粒沙都可能有陽性和陰性的狀態。例如:花有公花、母花。若是照物質體來說,樹葉向上面就是屬陽,反面就是屬陰。

  從宇宙的物質體來看,男性就是屬陽。他的右手代表陰,左手代表陽,而皮膚屬陽在表面,肉、血、骨屬陰。手的正面屬陽,手底屬陰。頭部的構造,2側太陽穴,左邊屬陽穴,右邊屬陰穴。眼睛則是左眼屬陽,右眼屬陰,叫做陰陽眼,有的人說陰陽眼會看到鬼神。

  若單獨用生殖器來表是男性或女性,這種的觀念就比較硬性。假使知道男性中有女性的成分,女性中有男性的成分,這就是肉體腺體的構造。男性有男性賀爾蒙,女性有女性賀爾蒙。女性的皮膚毛細孔較紮實,較不會流汗、較嫩,這樣就是女性的表示。

  女性被社會約束,這在另外1個議題「禪與女性」時再說。現在針對禪和男性,男性比較陽剛、較硬氣。男性不可流眼淚,男性不可太軟弱,男性不可穿裙子,男性不可穿的花紅柳綠,男性不可做女性的工作。

  但是我要跟大家說:最棒的總舖師是男性。大家都以為煮飯是女性較行,但是不管餐廳大小,最優秀的總舖師都男性。世界最頂尖的裁縫師也是男性,大家以為繡花、縫針線都是女性的專利,男性較不會,或是說男性就1定不會做衣服,但是世界最有名的時裝設計師都是男性。

  由此可知,感覺女性較會養育小孩,男性較不會,這種看法科學家也已經推翻。女性養育孩子,只有母奶的撫育贏過男性。男性沒有奶,不可能撫養孩子。但是男性對幼兒的小心謹慎,認為男性1定就是粗手粗腳,不會抱孩子,這種觀念錯誤,男性1定不會育嬰,這種看法也錯誤。

  科學家經過實驗證明,男性在抱嬰孩姿勢比女性較行,男性育嬰技術比女性更好。所以3字經也主張「養不教,父之過」。養育小孩,父親若不教育,是爸爸犯的最大過失。

  大家都以為母親較溫柔,1定較會教子認字、做事,而爸爸都較笨。爸爸都粗手粗腳,孩子若不聽話就打。實際上,母親打孩子往往比父親更殘忍。

  還有其他問題,男性從小到大所扮演的角色就被設定,要做較粗魯的工作,被設定要穿褲子,不可穿裙子,要玩戰車、玩飛機、玩腳踏車,從小就被設定,限制男孩子不可玩女生的洋娃娃,這是1種自然的人性塑造。

  但這種情形科學家把他推翻,說這樣不對!實際上不是如此。照禪的立場來看,沒什麼不對!禪在2500多年前, 釋迦牟尼佛就覺得男性也可以做很多女性的工作。而且男性也有比女性更溫柔的1面。男性不可流淚,這是錯誤。釋迦牟尼佛也常流淚,看到眾生在老病死,他也流出同情的眼淚。

  「本生談」記載釋迦牟尼佛1生的故事,和他過去世的故事,常寫釋迦牟尼佛流眼淚。釋迦牟尼佛看到眾生在受災受難,看到眾生無知識,流下2條燒熱的眼淚。左邊的眼淚化做阿彌陀佛,而阿彌陀佛是男性,右邊的眼淚化做觀世音菩薩,觀世音菩薩是女性。

  左邊的眼淚較偉大,叫做佛。右邊的眼淚較不那麼偉大,叫做菩薩。阿彌陀佛是佛,菩薩是還沒成佛。這個看法,意思並不是重男輕女,是說釋迦牟尼佛慈悲之心,化做阿彌陀佛常在人間和眾生在1起。是什麼原因要和眾生在1起?因為眾生懶得修行,眾生也不想成就。

  不想成就他就需要1個依靠。釋迦牟尼佛的肉體也會老、會死,因為捨不得眾生在娑婆世界受苦,所以化為阿彌陀佛和眾生日夜相隨。眾生在修道時,都很怕男性的法師,真正威猛,所以化做女性,比較溫柔,讓眾生不怕。不怕時,再慢慢讓眾生有1個依靠。有的人較適應阿彌陀佛,有的較適應觀世音菩薩,這是應眾生的需求。

  原來是不是如此?不是。觀世音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肉體,他的肉體稱菩薩。釋迦牟尼佛的精神,叫做阿彌陀佛(因有慈悲之心)才叫做阿彌陀佛。雖說釋迦牟尼佛是1個人,但他有2種表現。

  肉體在世間為眾生服務。釋迦牟尼佛曾親自為生病的和尚洗澡,幫他熬藥,煮粥給生病的和尚吃,就好像媽媽那麼溫柔,雖然他的肉體會老、會死,可是他的精神不會老、不會死,精神和眾生常相左右,讓眾生有1個希望、有1個依靠,所以才化作阿彌陀佛。

  所有的佛菩薩是因為有釋迦牟尼佛才有佛菩薩,沒有釋迦牟尼佛就沒有佛菩薩。

  有很多佛教徒顛倒拜,拜觀音媽,就沒拜釋迦牟尼佛(佛祖)。眾生覺得在家供奉阿彌陀佛或釋迦牟尼佛是沒禮貌。到底這種心理對不對?可能單純只想釋迦牟尼佛較大,阿彌陀佛較大,所以不可供奉在家裡,家裡只能供奉觀世音菩薩。

  我是較主張家家戶戶應該要供奉觀世音菩薩,在台灣家家戶戶供養觀世音菩薩,人人口念阿彌陀佛,稱為「家家觀世音、人人阿彌陀」。就是開口閉口都念阿彌陀佛,這當然是佛教流傳的1種方便法,鼓勵眾生,讓眾生有1個安慰。

  釋迦牟尼佛雖然是1個男性,但是大部分佛像都畫女性,這樣是不對。觀世音菩薩並不是女性,什麼時候觀世音菩薩變作女性?這沒有很正確的資料可研究,但是有好幾種說法,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在說「菩薩」時,大家都把它當作女性,這是1種的直覺。菩薩不代表男性,也不代表女性。男性可以是菩薩,女性也可以是菩薩。

  阿彌陀佛是男性,但女性也可以是阿彌陀佛。以禪的立場來講,男女是不分的。我的意思不是說不男不女,也不是說女性要男性化,男性要女性化,不是這個意思。在物質體來說,男性的構造,是天生、自然的,女性的構造,也是天生、自然的。但是在偉大的思想和精神來講,應該是男性較占優勢。

  過去是重男輕女的時代,或是說男性所發展出來的細膩和優秀這部分來看,世界所有宗教,都是男性化的宗教。佛教-釋迦牟尼佛是男性,開創佛教的教主。儒教-孔子,孔子也是男性。回教的主宰-穆罕默德,也是男性。上帝-耶穌也是男性。基督教說3位一體,就是說上帝、聖子、聖父(聖人),神聖的靈魂,叫做3位1體,也都是男性。

  站在男性的立場來說,男性應該發揮更大的工作能力。我想社會是兩性的社會,兩性的世界。現代人主張,兩性分工合作,基本上也沒所謂的好與不好。但這裡要說得就是指1般人對男性的看法,有句俗語說:男性才是英雄、男性有淚不輕彈。男性的淚水不可流給人看,1定要偷偷流,就是不可流出來,眼淚要把他吞下去,男性必須要忍受種種的打擊。所以男性若受到傷害時,大家較不會去同情他。

  女性則不同,女性若受到傷害時,大家較會去同情他,世間壞事都是男性所為較多。若是有貪官污吏,如:尹清楓命案,或是殺人組織,情報局、調查局。軍方的情報局,殺人組織清1色是男性。這個社會所有犯罪的事情,殺人放火,男性所佔的比率是98%,女性才佔2%。

  男性若是不負家庭責任,沒去賺錢,由他的老婆去賺錢,就會被人笑說吃軟飯。男性若是沒有創造事業,就會被人笑說沒出息。男性若是賺不夠吃,會被人笑說沒有用的傢伙,笑男人不是男人就對了。

  男性的事業若沒成就,或是沒有賺大錢,就會被取笑說這是1個失敗者,不會去笑女性,女性應該讓男人養,社會對男性的要求非常的殘酷。有粗活1定是男性做,女性不可做粗重的。你看開卡車的,都是男性,女性不會開卡車也不敢去開卡車。討海的清1色是男性。捕魚、抓魚都是男性,我感覺這真的不公平,應該女性也要去討海,才不會男性討海時,老婆在家無聊,移情別戀。

  有很多討海兄弟,他們所受到的打擊是雙重的。第1他們討海時,冒著生命危險,隨時生命都會死亡。另外1層打擊就是討海捕魚太久,當他回來可能會找不到老婆。這種情形叫作遭受雙重的打擊。

  開山也大部分都是男性,開荒廢地的開山農民,大部分都男性,女性幫忙的部分很少,大部分種植的農民是男性。大部分享受穿美美的都是女性,我感覺社會對男性非常的不公平、非常的殘酷。當然對女性也有很殘酷的要求,下1個議題我們再來談論。

  擁有最好、最優秀的技術,雖然是男性沒錯,但是我感覺女性也可以達到最好、最優秀的技術。男性若是自我要求太高時,他的失敗機會就越大。出征在戰場時,被戰死的都是男性,女性稱做女兵只會吃不會打。所以對男性的要求,保護國家、抓賊清1色都是男性。

  若是女警,絕對不可能排這種工作,女警就安排去顧婦女或精神患者,做1些較軟性的工作,抄車牌,管理衛生、垃圾的事情。抓賊、保護家園、保護財產、保護子孫的生命都叫男性。

  這樣子看來,男性成為世界經濟、政治的活動中心,實在並不過分。因為女性本身所負擔的風險較少、較低。大部分女性,所負擔的風險都是感情問題、家庭問題、錢財問題這樣而已。

  男性所負擔的風險,在工作中隨時會遭遇到生命的死亡,隨時肉體會受到傷害。丈夫若是工作死亡時,領保險絕對不是男性,1定是他老婆。男性若是身體受傷時,他的老婆隨時就會變心。

  法律對男性也非常的殘酷,男性若是身體受重傷害時,他的老婆有權利要求離婚,甚至可以主動離婚。所以男性若是受傷時,只好自嘆倒楣,若是受到種種生命死亡時,只好怨嘆自己衰啦!我感覺這個社會對男性的待遇,非常非常的不公平。

  各位菩薩,剛才已說過,若男性只這樣,那麼男性就非常不值得了。男姓被限制,若是嫖賭飲時,就會受到社會和家庭的排斥,受到其他親朋好友的排斥。所以男性被要求不可以嫖賭飲,這是1個好的社會規則。但是仔細想想,男性為什麼會嫖賭飲呢?

  就是排洩他的心理壓力。男性時常受到社會、人情事故、家庭、錢財、事業的壓力,所以他的壽命比女性短。平均女性壽命是72,男性是68差不多相差4-5歲。但是以大自然物質現象來說,男女的壽命應該都是平等,但男性所遭遇到的危險,包括戰爭死亡、工作受傷或死亡、心理壓力,使他的壽命自然較短,情形大概是這樣。但光只是這樣,男性也永遠無法解脫。

  所以釋迦牟尼佛,放棄1切的物質享受,去追求真理。當他找到這個真理時,開始傳播真理,後來才有佛教。釋迦牟尼佛的看法和男性的觀點,可能有很多地方需要調整。

  就是說佛教過去排斥女性,不允許女性參與佛教教團,不允許女性參與修行,當然也不允許女性成佛,女性最高的階段到達菩薩而已。在這個立場來看,男女可能很不平等。但若站在剛才我所說的社會對男性殘酷的要求,這樣社會又是男女非常的不平等。

  男性他的生存機會較少,而且男性他的負擔較重。若是用物理學的研究立場來看,男性的構造,要進入懷胎的階段,機會就比女性較小、比女性較低。男性在受胎時,危險性也比女性較高。大自然對女性很優待,生存機會也較大、較強,相較下男性的生存機會較低。這是以物理學所研究出的原理。

  物理學家發覺男性在母親懷胎時,先天的困難比女性大。原因是怎樣呢?

  就是母親的體質若是鹼性較重時,生兒子的機會較大,鹼性就是說吃菜,素食主義者。大部分女性都是吃肉,非素食主義,所以母親體質屬酸性較多,自然懷孕生產女性的機率較強、較高。在這原理來看,大自然對男性的要求就比較嚴格,也比較過分。男性在懷孕競爭出生時,競爭力原本就比女性較脆弱。

  禪對男性提供另外1種思考,就是改變1些觀念,大家都覺得男性1定要在外面賺錢,禪感覺男性可以在家,做家裡面的工作。大家都認為家裡的工作較輕鬆,實際上不對。

  家裡的工作和外面的工作1樣。家事的工作,粗重度比外面男性擔石或疊磚更粗重,原因就是做家事永遠無下班、沒休息。挑磚或擔石頭,雖是很粗重的工作,但有時間性,擔1趟可能休息1下,或是做幾小時休息多久,有下班休息的時間。

  但是家事全無休息的機會,家事就是從早上起床就開始1直忙,煮3餐,打掃家裡到晚上,家事無下班制度。下1個議題說「禪和女性」時,我再來說。

  男性要怎樣去調整自己?就是說對自己的看法。我覺得男性都不愛化妝、擦口紅。現代市面上有男性面霜,也有男性的口紅,我感覺這是1種很好的現象。不要將男性化妝、擦口紅當做是1種壞習慣,不要把他當做不男不女,不要把這個人當作很不像話,這就是觀念調整。

  調整就是為了要適應外在環境,調整和適應合起來簡稱調適(調適身心)。女性能做的事情,除了餵母奶以外,所有的工作男性都可以做。我在傳菩薩戒時要求男性也要下廚房,有的男性1輩子不曾洗過1個碗,也不曾下過廚房,這是受儒教的影響。儒教教訓男性說:君子遠庖廚,要男性離廚房遠1點。儒教這種思想我覺得不對。

  來我這受菩薩戒的男性,第1就是要求他煮3餐,不是女性煮3餐,男性也要煮3餐、打掃家裡、自己洗衣。男性要會洗衣、會煮飯,也要會服務別人,男性不可以只接受別人的服務,家事應該是如此。

  當然這需要從整個社會的觀念改變起,1個男性若是背著孩子,我感覺是1種很神聖的事情。以前在鄉下時,曾看到做爸爸的背著孩子騎腳踏車去市場買菜。當然只是偶爾,可能是他老婆很忙,或是她不會騎腳踏車,也可能是頭胎,爸爸較喜歡、較疼惜,常常抱著孩子出出入入。

  當他要去市場買菜時,順便背著孩子1起去。我感覺這是非常偉大的事情,但是這個爸爸被外人笑,笑他娘娘腔,孝順老婆,對自己的媽媽就沒那麼孝順,竟對老婆這麼孝順。後來生第2胎,就不敢背孩子去菜市場。

  我想,頭1胎第1次當老爸,非常的高興,所以孩子就綁在身體,去市場。後來我就很少看到男性背著孩子去街道走,因為被人笑娘娘腔。我覺得這是1種很不公平的思想。女性背孩子去菜市場,我覺得很辛苦。

  在我的回憶中,當我還是1-2歲時,我媽背我攀山越嶺去菜市場,感覺真得很辛苦。尤其是背巾綁住胸部,呼吸會較艱苦,心臟得承受到壓力。女性背小孩,我感覺不太好、不太公平。

  若要去菜市場或是去玩,應該讓男性背孩子。在都市,我都看到男性抱孩子較多,背著就很少。還有其他情形,就是男性除了會做這些事情以外,男性若在家裡,暫時失業或是事業失敗,會做這些事情,不要笑他沒出息,換女性去賺錢,我感覺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,不但合理,而且合法。

  至於工作待遇,應該是男性和女性都要平等的,我個人主張以工作量和業務成績來得到報酬率。女性的工作量和業績有達到時,我也主張女性的薪水比男性高,也無所謂,這是下1個議題。

  男性和女性,實在是說到男性1定會講到女性,說到女性也1定會講到男性。這宇宙間,社會是兩性的世界,如果說只有男性的世界,這樣是無法生存,若只有女性的世界女性也無法生存。

  用這種邏輯來思考,這樣就會較深入,會提高男性自我解脫的這種心理。男性不1定代表就要負擔家庭賺錢的責任,不用這樣想。以前去屏東玩時,看到原住民的婦人,他們在山上、田裡工作,男性則在家裡煮飯、洗衣,我嚇了1跳,原住民這麼進步,思想也非常的前進。

  於是我去探聽這些婦人,為什麼女性在外工作,男性在家裡帶小孩、煮飯、洗衣?這些婦人1直笑,我想說你們是在笑什麼?要不然我來問1個年紀較老的阿婆。我問那個原住民阿婆,怎麼女性在做粗重,男性在煮飯、洗衣、帶小孩?

  那個阿婆跟我說,這你不懂。男性有秤錘(陰囊)所以工作較不方便,我1時沒想到是怎樣,他說走路走不動。哈哈哈!後來他才用繩子綁著石頭,綁在我的大腿旁,叫我走路走看看。哈哈哈!他這思想非常進步,非常的開化,來世我要出生做那村莊的原住民。

  原住民的女性真正體貼男性走路走不動,叫做腳旁綁秤錘,不知是誰設的?男性若爬山時,秤錘較會受傷,女性走路較俐落,爬山、挑擔都很厲害,男性則相反,思想顛倒。

  我看女性真的較粗勇,男性較瘦小,照這情形來看,男性的自我調適,在未來21世紀這個時代,女性的大腦變化,資訊及知識會和男性平等,而且學習意願和過程會超越男性,所以將來會成為女權的世界,總有1天會這樣就對了。

  像英國、荷蘭,都是女性在當皇帝,假使台灣誕生1位女總統,我覺得這是非常進步。台灣的女性若願意站出來参與政治,這樣就有希望產生1位女性的總統(這是後面的議題),說男性1定會引述到女性,說女性也1定要引述到男性。說女性的議題時,可能全部引述到男性。

  男性的自我調適,以禪的立場來說男性,所有的這個禪堂,大大小小1律從禪房到廚房到會客室,所有工作都由男性擔當。男性除了扮演禪師的角色,同時也扮演煮飯、洗衣的角色。

  在禪的立場來看,沒有男性和女性的差別。若是以宇宙的物質來看,白血球屬於陽性,紅血球屬於陰性,人體本就有陰陽同體的現象。骨屬陽、骨髓屬陰,人的肉體裡面,其構造也有這種陰陽同體的現象,當然其他也有變體的現象,但這不是這個議題要說的。

  變體和變態不同,肉體細胞的組織也是相同,有陰陽同體的細胞組織,帶陽電的細胞屬陽,帶靜電的細胞屬陰。在禪的立場,或是以佛教立場,釋迦牟尼佛被稱為佛母,佛母雖然是男性,但是就像母親那麼的慈悲。

  南傳的佛教徒,都稱釋迦牟尼佛為佛母。是不是因為這樣,才將觀音菩薩雕刻成女性的體態,這我就不知道。若是照原來印度的觀音菩薩,有長鬍子,觀音菩薩是男性化的體態。

  東洋人較怕男性,較喜歡女性,也有可能是因為這樣,才把他畫做女身,女性較不會發脾氣。實際上以禪的立場來看,以我的經驗,女性的脾氣比男性暴躁,女性比男性難教訓。不好意思,我不是在毀謗女性,下1個議題再來講女性。

  在禪堂,既然是男性負擔炊、煮、煎、炒等廚房的工作,禪師又表現出那種慈悲的心腸,就像仁慈的母親,所以不需限定男性1定要硬梆梆,也不1定說女性就要很軟弱。以男性的立場來看,女性也可以扮演男性的角色,男性也可以扮演女性的角色。

  我說的意思不是那種同性戀,我說的意思是男性雖然有陽剛之氣,但是他也可以有溫柔的1面。就像釋迦牟尼佛那麼慈悲,就是男性的溫柔。他最大的溫柔就是疼惜世間所有人、疼惜所有的眾生。

  本生談裡面記載,釋迦牟尼佛看到1隻鷹要吃鴿子的肉,他流眼淚,哀求這隻鷹說:不要吃牠。你吃牠也是1餐飽而已。這隻鷹說:我現在肚子很餓,我若沒把他吃下,我會死!

  釋迦牟尼佛說:不然這隻鴿子多重,我割1塊同重的肉給你,這樣你滿意嗎?鷹說:這樣可以,用你的肉來換這隻鴿子的肉。後來西遊記才有妖精要吃唐三藏的肉,故事就是從這來的。以為吃得道高僧唐三藏的肉,就會不老、不死。這是對得道禪師1種非份的要求,這又是另外1個議題。

  釋迦牟尼佛看到1隻老虎在追1隻鹿,這隻鹿跑來釋迦牟尼佛的身邊,釋迦牟尼佛看到那隻老虎那麼壞,1樣保護這隻鹿,流著眼淚和這隻老虎哀求說:你不要吃牠,好不好?你改吃草,好嗎?

  這隻老虎說:不要啊!這是我的點心,你保護那隻鹿,這樣不公平。這隻老虎偏要吃那隻鹿。釋迦牟尼佛說:這樣啦!我的體重和這隻鹿差不多,這隻鹿差不多60公斤,我的體重也差不多60公斤,現在修道餓到差不多剩55公斤,差了1點,我和那隻鹿交換,這樣你有喜歡嗎?

  老虎說:沒魚,蝦也好。雖然是50多公斤換60公斤,不過好啦!沒關係。不然你去山下等,等1下馬上拿我這肉來給你吃,那隻老虎轉頭,就到山下等,釋迦牟尼佛就從懸崖上面跳下去,自殺死,肉給老虎吃。

  那隻鹿跪在懸崖上面,在那哀啼,後來的佛教寺院常用跪鹿聽法。1方面是紀念 釋迦牟尼佛得道的地方,叫做鹿野苑。另1方面是紀念 釋迦牟尼佛有這種慈悲心。這個故事並不是釋迦牟尼佛真的這樣跳下去,是他慈悲到這樣。這種慈悲就好像女性那麼的溫柔,我看女性尚沒有這種心胸,那種態度還可能拿不出來。

  男性雖然身體勇健又很有力,但是他也可以表現出非常溫馴,優秀的1面,這才是真正的男性,將男性的陽剛化作1種氣魄,這種氣魄不是硬梆梆的氣魄,而是對眾生的憐憫、對眾生的體貼,疼愛的1種思想,這樣做為1位男性,才是1個成功的男性。

阿彌陀佛!

本文出處:禪教法門(宗聖上師主講)—真理之聲有限公司出版。

2021年5月4日 星期二

禪教法門09.禪與兒童--宗聖上師

禪教法門(9):禪與兒童

  各位菩薩,歡迎繼續來研究禪的功課;今天來参考「禪與兒童」這個問題。

  有很多憂傷的母親來找我,說要怎樣教育他的兒子,才不會變壞!他的兒子很好動、很不聽話,他的兒子怎樣又怎樣,為人父母都希望他的孩子將來長大成器,所謂「養子成龍,養女成鳳」。

  希望他的兒子將來長大像1條龍,希望他的女兒長大像1隻鳳,真正有出息。可是沒辦法將他的兒子教育好,而且時常母子發生衝突。父母將兒子、女兒養大,期望他將來變成什麼?

  當然期望他很乖巧、很會賺錢。所以小孩時若是好動,不愛讀書,就會生氣,逼他讀書。台語有1句話:「會生得囝身,袂生得囝心」。就是說養大兒女後,兒女的想法和母親會不1樣。

  禪對兒童的看法,就是禪與幼兒的對話。成年人的社會,都太過主觀、太過情緒化,用自己標準去看別人。他覺得小孩1定要遵守規矩,坐就要有坐相,站就要有站相,安靜不可亂動,對子女過份的要求。

  日積月累,小孩長大成人,對父母的要求非常反感,漸漸產生了代溝。若是將代溝的罪過都怪罪子女,這是並不公平,而且不符合智慧的條件。

  常有佛教徒,跟我談論修道的事情,說到有些和尚、禪師非常純樸。我問他純樸是什麼意思?他們回答:很單純,很天真,對社會事務完全都不參與,非常純樸。純樸是1種智慧,禪教課題就是教人恢復本來面目(恢復本性)。

  何謂恢復本來面目?就是純樸、天真、無邪氣。看幼兒的成長,人類的希望、寄託和光明,完全在這幼兒身上。

  兒童的成長,若是白白胖胖,頭大面四方,就會感覺這個兒童非常的可愛。如果兒童長得瘦巴巴,就會說這個兒童營養不良,用成年人的眼光來看兒童。有很多家庭他們實施節育,年紀大時,家裡才出生1個幼兒,全家都把它當作寶,非常得珍惜,非常歡喜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就是生命。

  全家人對幼兒的出生非常的歡喜,這就是人類的期望跟寄託,也就是再生的生命。但是將大人的慾望寄託在幼兒身上,這就是1種錯誤,會讓幼兒成長產生扭曲。

  對幼兒的看法,禪提供另外1種教育。成年人的社會,好比1大群修道人,他們在修道,年紀漸漸變大,忽然看到1個幼兒,非常的興奮,情緒非常的激動。這群禪師,發覺這才是真正的禪,這才是真正的佛法。

  禪主張恢復本來面目。本來面目是什麼呢?就是天真。幼兒的這種天真、無心機。

  在成年人的社會,充滿了鬥爭與心機。看這個人的態度怎樣,就想成怎樣;看那個人的動作怎樣,就想成怎樣;看那個人的表情怎樣,就把它當作怎樣,處處皆心機、心機重重。心機重重就是層層疊疊的意思,所有的生命活動都了無生機,沒有生命的喜悅和活力。

  大人的社會,鬥爭延續在幼兒身上,這是1種失敗1種錯誤。大人是自私,幼兒是無私。幼兒只管肚子吃飽就好,他若要吃東西時,不管你怎麼阻礙或阻擋,要吃就是要吃,這和大人的這個社會不同。

  大人的社會,就算是吃不下也硬要吃,很愛吃也要假裝不愛吃,心機很重,每個人都戴好幾頂的假面具。對什麼樣的人表現什麼樣的五官、面容、動作,而糼兒不會這樣。幼兒不用教他誠實,他就很誠實,都表現在五官。

  長大之後,看到大人的脾氣、臉色和行為,漸漸學會將自己隱藏起來,隱藏太久就忘了自己,稱作迷失自我、喪失自我。所有的生存活動都是為了讓父母歡喜,所以種種的勇敢表現和種種的課業,都是為了巴結父母使其歡喜,這樣而已,他學會隱藏自己。

  禪教在思考這個問題時,就說人性很難排除,金剛經說無眾生可度,若有眾生可度,不名為眾生。這個看法,就是說人可度的年紀,就是超過6歲就不可度。

  0-6歲間可度,可雕塑的1種現象。禪教主張幼兒時,就開始讓他學會這些智慧,讓他自由自在學習,有個快樂的童年。教他怎麼玩,怎樣和動物相處和環境相處。

  當人類開始學會走路,學會講話時,就開始將誠實、樸素的心收藏起來,換說謊話,講虛情假意的話,不能表現自我。所以禪教主張小孩在未出生時就開始教育,用現代話來說,稱做胎教。

  教育的對象就是母親,所以禪師主張,讓懷孕的人學會怎樣快樂過日子。讓他的小孩出生時,情緒不會受到影響。當然,養育小孩長大,是非常辛苦的事情,要付出很多物資、心力、艱苦、計較,小孩才會長大。

  往往成人的社會,都是用錯誤情緒發洩,發展在小孩上。像很多父母,希望他的小孩將來長大成為1個演藝天才,所以在2-3歲就開始教他演戲。希望他的小孩長大之後成為音樂家,所以4-5歲就開始教他學彈琴。

  有的是2-3歲就開始教他講英語,教學寫字,希望他的小孩是聖人,希望他的小孩將來比別人更聰明,每項都優等,考試得第1,所學技藝都比別人更優秀。

  這個小孩在6歲前就失去了他的童真,失去童年快樂的心境。將來長大之後,因為沒有培養人性,所以並無培養優美的本質。這在西洋的學者看來,學會那些技藝,都是很簡單的事,他們甚至主張20-30歲才學外文,這樣比兒童學的速度效果更好。

  孩子小時候的學習方式不正確時,將來要改變就很難,永遠改不過來。若是長大懂事之後,差不多17-18歲開始來學外文,他的進度、速度可能會較快,體會能力會較強。

  西洋學者主張8歲前的小孩,只教他玩就好了。東洋的社會就非常的殘酷,6歲前的小孩就開始強迫他學習。讀書1定就是對,都是為了適應將來踏入社會的需要,所以1定要比別人早認字,比別人早懂事,這叫做早熟。「早熟」人性學習的機會就越少。

  我曾遇到幾個小孩,從小他的父母就計畫讓他學外文,學到最後變成中文不會,不但北京話說得很爛,連台語都不會聽。可是他生存在台灣社會,對台灣的社會風氣完全無知,我從小看他長大,1直到大學畢業。

  他的脾氣和思想都和台灣社會不合,工作時看老闆不爽,就和老闆吵架;看同事不爽,就和同事吵。回到家媽媽較慢煮給他吃,也罵媽媽。爸爸下班太晚回來就罵老爸,這個人變成家庭中的野獸。

  爸爸質問他怎麼可以這麼沒禮貌,孩子辯解本來就是這樣,爸爸下班若是太慢回來,就代表爸爸不遵守約束,不愛這個家。做爸爸也要遵守家庭制度,你若是晚上下班太晚回來時,這就是犯家庭的戒律,所有人都有資格跟你質問。爸爸跟他解釋說塞車、公司加班,他兒子都不諒解,這樣就是這樣,沒感情(人性優美的感情)。

  若媽媽煮飯難吃,或煮較慢,他的兒子就會說,你煮這麼難吃,不會去餐廳買嗎?別人就會煮,怎麼你就不會煮?他的母親跟他解釋,人家餐廳是專門的有大廚師,對料理較內行,價錢也較貴啊!他的兒子就罵媽媽,你這麼笨!像豬1樣,學也學不會,教也教不會,講也講不聽。

  媽媽非常的悲傷,常跟我埋怨,說他的兒子怎麼這麼不孝?我說沒辦法,這是你自己造成的,是你要求你兒子不孝,所以你不能埋怨。這位母親嚇一跳,問我為什麼我會回應她這句話?要求他兒子不孝!

  母親認為她沒教他兒子不孝。我說:對。你並沒教你的兒子不孝,但是你用錯誤的心態,將你不能達成的心願,要求你的兒子幫你達成。所以你必須要忍受他的侮辱。怎麼解釋呢?

  父母都嫌自己學歷太低,不會講英語,希望他的兒子學歷較高,會講英語。所以小時候就計畫讓他尚未學國語,就先去學英語。1般錯誤觀念,就是以為年紀越小來學,會越健全,但他不知這和環境有關係。假使他移民住在外國,這樣就有適應外國語言的能力。

  父母都住在台灣,且都屬於勞工階層的人,希望提高家族身分,希望子孫大學畢業、博士畢業。可是他的兒子學歷不低,分數也很高,是個優秀人才,可是不會做人。

  台語說:不會生子,叫做不會做人。婦女不會生小孩,叫做不會做人。但是他的品性沒有「人」的樣子,和家庭脫節和社會脫節,都以自己所學的外國思想為中心、為標準來和人說話、做事。

  這個孩子也常說台灣人做事都無規律、無效率,上班常遲到,工作做不好,懶惰。我說:講台灣人懶惰是不對的,台灣人是世界最勤勞的人種,是你沒看到,不能亂說。他說事實就是如此,他公司的同事、整個社會都這樣。我說不對,你的看法有偏差啦!這個孩子聽我這樣說也非常不服,說你這是啥師父?我跟你說這樣就是這樣。你這是啥師父?非常的不禮貌。

  我的意思不是我說的1定對,我是跟他解釋,很多人在打拼,很多人在沒日沒夜的認真工作,台灣才有今日的現象。住最壞的環境,吸最差的空氣,吃最差的東西,得到最差的報酬,付出最多的勞力,但他不相信。

  他說交通混亂,是因為台灣人不守法、不守交通規則,社會制度差,是因為台灣人不守法,都不守社會制度。公司倒店或是空氣差,物資波動,都是懶惰所造成的市場混亂。我說這樣說也是正確,但是要仔細去想、去分析,台灣人這麼勤快,為什麼制度無法提升?台灣人這麼勤勞,為什麼不能享受好品質的空間?

  因為大家都把物資當成金錢,將土地當成金錢,造成生活品質差。他卻回我1句話,說這樣不對啦!台灣人笨啦!台灣人沒知識,水準不夠,台灣人怎樣怎樣。本來是1個很乖巧的孩子,很認真讀書的孩子,長大之後變成1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大人。

  後來他30幾歲離開台灣1段時間,去外國要找他的天堂,他覺得台灣很爛,就出國去了。聽說走過30幾個國家,旅行很久,回來台灣時,臉臭臭的來找我,要我跟他介紹工作。我跟他說我不敢,你這博士地位,你的觀念都是非常新潮,台灣環境不適合你生存,你去外國難道沒有找工作嗎?

  他說有啦,我也在外國工作但是不適應,我說你所追求的,外國難道不能提供你輕鬆、有制度、有效率、有生活品質嗎?他說沒有啦!還是台灣比較好。原因就是他自己去外國,體驗外國的生活空間、生活環境、生活水準,並沒有贏台灣。他還跟我說,外國人比台灣人更懶惰,這時候的他,生命已經浪費半生了。

  1個博士畢業的人,回到台灣,沒有妻小,又找不到工作,浪費半生再重新開始,未免晚了1點。

  禪對生命狀態的看法,提出了這個思考,向兒童學習。所以你若要學禪,要跟孩子學啦!和禪師絕對學不到禪。向兒童學習,兒童才是天的恩賜,換句話來說,兒童的幼稚、無知,不能代表他的生命狀態。

  譬如說:兒童對事情的認真、對事情好玩的看法、對每1樣事情都有興趣,學習快速成長,天真無邪氣,才能學很多的知識。假使兒童有心機,那麼知識就會變質。質變時,他就會產生很多5花10色的花樣。

  這樣看來,禪師說向兒童學習,並不是學兒童的幼稚,是學兒童的天真無邪氣。成年人的社會就是充滿了心機,所以不能開悟,沒辦法突破自己的知識極限,受到很大的阻礙。

  本來學知識,是要讓自己得到處理事務的1種技術。很多人學習知識之後卻變成阻礙,本來無知識時他還會認份(認真工作),學到知識時,卻想懶惰的方法,禪教也有很多這方面的故事,人若是想懶惰時,就會吞口水。

  有1個記載,古早以前在四川荒廢偏僻的地方,有2個和尚,1個和尚富有,1個和尚貧窮。有1天貧窮的和尚向富有的和尚說:我很想要去南海普陀山朝聖。你覺得好不好?

  富有和尚對貧窮和尚說:我想要去南海普陀山拜佛祖,已經想好久了。我在累積金錢,我希望有錢時,買1艘船自己開船,沿水路去南海普陀山朝聖拜佛祖,去那朝山就對了。但是我計畫很多年,都無法達成,你身上無半毛錢,又那麼貧窮,腳又那麼短,走路又那麼慢,你怎麼有辦法去南海普陀山朝聖?來回路程要1-2年的時間。富有和尚這樣想,照他的想法講給貧窮和尚聽,要去南海普陀山走水路,你又沒錢坐船,你怎麼去?

  經過1年,貧窮和尚從南海普陀山朝山回來,去見富有和尚,我已經從南海普陀山朝山回來了,你感想怎樣?富有和尚很吃驚!他說你是怎麼去的?他說我就拿1支柺杖和1個缽,我有1個缽就已經滿足了,就可以去南海普陀山朝山了。

  這個故事就是說:富有和尚他雖然想要去南海普陀山朝山,想了10多年,結果沒辦法去。貧窮和尚他只拿1個缽和1支柺杖,就去南海普陀山,朝山回來了。

  禪師出這個題目教訓他的禪弟子,就是說千里路程「去1步」,不管這個路多遠,你若是沒有踏出這1步,永遠無法到達。千里路程若有走出去,時間1久,終有到達的1天。

  很多人跟我說,等他世俗事務做完,債務還完,子孫都長大1些,才要來跟師父學禪。我說這樣你永遠沒機會可學禪!他說有啦,我等孩子較大些,高中畢業,自己會賺錢,娶妻生子嫁女兒,家庭債務還完,才來學佛。結果拖到50-60歲,他才說師父我要來拜師學佛了。我說好,現在開始學坐禪,雙腿盤坐,糟了腳盤不起來。1坐下去就開始打瞌睡了,從頭到尾,我若參禪1小時,他就打瞌睡1個小時。別人参完時,精神非常好,他就腰酸背痛,在那坐1個多鐘頭爬不起來。

  我說要讀經,要做早晚課,他就說眼睛花,沒眼鏡看不到。大眾若要繞佛時,他就說走不動,腳痠坐骨神經痛。大眾若是在做務(掃地、拔草)時他就走不動,沒辦法和大家1起運作。

  禪師主張孩子要從小開始参禪,這樣是保持純真的心態。禪陪伴孩子度過1生,這是非常重要的選擇。不要到老年,身體不好要到醫院手術、開刀時,才說要來學佛。不要因為犯法做壞事之後,要被人抓去關,才要趕快來懺悔,這樣都來不及了。

  前面所說那個故事,就是富有和尚想要買1艘船,但錢不夠,所以就1直想1直想要買1艘船,請個船夫幫他搖船,讓他去南海普陀山拜佛祖、朝聖。可是他想10幾年,想1生都無法到達,只想沒去做,永遠到不了。

  貧窮和尚雖然身上無半毛錢,也沒有船,但是他只靠1個缽,就去南海普陀山去朝聖,拜佛祖。1衣1缽,吃遍天下。他不用帶半毛錢,只要袈裟帶著,晚上冷時,袈裟披在身上。逢山則越嶺、逢水則過渡,若有人在筏船時,他就搭人家的便船,也可以過渡。

  逢山則越嶺、逢水則過渡路途千里,四川到南海普陀山差不多有3000多公里,路程遙遠,他依舊飄然1身,非常瀟灑。修道人1衣1缽,吃遍天下,比富有人更享受。這是用來形容、描寫求道人的意志。

  在成年人的社會,都會受到種種的阻礙、侷限,所以不敢走出去。受到人情限制或是面子問題,怕東怕西,怕被嘲笑,怕穿著比人家差,怕飲食比人家差,怕種種的1切,反而應該做的事都沒有去做。

  很多人將願望寫在日記,結果1生到死亡,躺到棺材裡,他的願望還是沒有達成。修道開悟也像這個意思,世俗人會感覺修道是非常艱難的事,難如登天。但就像千里路程,起於1步,這1步沒踏出去,永遠不能到。

  禪教對禪弟子的啟示,好比兒童,對新的事務,各種事情充滿了好奇心,充滿了熱情,充滿了活力。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受到精神意志的纏縛失去了活力,漸漸地體態變形,失去了活潑可愛容態。

  人類為了要求他的體態美,所以每日吃飽就鍛鍊他的體態,為了完美體態,浪費時間,浪費生命,浪費金錢,都無法達成。1稍微不注意時,又變形走樣了。人類的體態自然就好,不用要求怎樣。成年人的社會,常覺得要有錢,要做什麼?

  有錢才能完成願望,實際上這是1種錯誤。有錢才能解決1切,將人生所欠的債務都還完時才來修道,這樣較乾脆?這樣永遠都沒有機會可學習,也永遠無機會學道。

  台語說「活1歲學1歲」,每1個生活階層,每1個年齡層次,都是在學習。做嬰兒時,是嬰兒的學習;做大人時,是大人的學習;做男人時,是男人的學習;做女人時,是女人的學習。

  每個學習層次不同,但是絕對不受影響,不是等賺到錢才來學道,這樣永遠都來不及。像我剛才所說的那個人,等到老時,才要來參加學道,參加道場運作,那時手腳已不敏捷、不能靈活了。

  甚至有人交代他的子孫說:我死後請師父跟我傳授菩薩戒。當然這也可以,不是不可以,只是靈魂的學習和肉體是不同,帶來的資訊也不同。

  當你老時,將債務都還完才要來學習,這樣不用學啦!站在這個立場來看,前面那個富有的和尚,以富有和尚代表成年人的社會,有很多資源,但有很多資源卻沒有用,不能開悟,他仍不能到達南海普陀山朝聖。

  並不是說去南海普陀山朝聖才會開悟,而是藉這個議題來顯示,千里路途,起於1步;高層大樓起於地下,地基若不穏固,上面大樓蓋不起來,變成空中樓閣。千里路途,若沒開始去走時,永遠就是1個夢,這個夢不能變成事實。

  學道要開悟,若沒去做,沒這個志氣,沒去力行,就算反掌折枝,也無成功機會。好比禪或道,放在口袋,這麼簡單,但手若沒插到口袋裡也拿不出來。人的意志也是這樣,就算是要去天邊摘月,只要有堅決的意志,終有成功的機會。

  禪教對兒童的看法也是這樣,兒童他的天真無邪,不能代表是禪,是兒童對人間1切知識充滿熱情和興趣,願意接受,願意去學習,願意去做,沒有種種的脾氣、情緒,在人類來講,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事。

  我記得我阿嬤常跟我說:孩子吃風就會長大。1暝大1吋,兒童學習的快速成長,確實大到有看到。孩子的成長,只要吃很簡單的食物,過去我們都吃番薯,也是吃到白白胖胖。吃蕃薯簽乾也是吃到這麼胖,也是長到這麼大。

  現代的孩子魚魚肉肉吃到很多營養,還說營養不夠,父母再幫他補充維他命,看起來也不比過去我們吃番薯簽乾更勇壯。感覺差不多啦,就是吃過量的營養也同樣排掉啦!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有限,吃過渡的營養,如吃維他命C,人體所需要的維他命C的量有限,吃過多的維他命C也是經由大便、小便、流汗排掉。吃太多營養,容易眼睛溢淚、腎臟功能失調,變作糖尿病、尿酸過多、心臟就包油。

  兒童的成長過程,他的快樂程度就是做什麼都很認真,做什麼都很有興趣、很活潑。禪這個議題,就是活潑,禪不是面黃肌瘦。有很多人跟我說哪1個禪師很時髦、很妖嬌、很美麗。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對,沒什麼不好,人的生命就是這樣。

  穿醜也是禪,穿美也是禪。所以將穿美、穿醜,把他侷限說穿醜才是禪,這樣就不對;或把穿美才是禪,這樣也不對。美、醜都不是禪,個人的表現,沽名釣譽,這就是心機。有企圖或企圖不良時,他的言行表現、精神思想,就會產生最大的障礙,讓他的思想無法成熟,就變成幼稚。禪本身反對幼稚,禪主張天真無邪氣,但是主張成熟。

  以前有個國文仙仔(國文老師),他常跟我說:人類若能綜合1下最好,老人的成熟有孩子的動力,小孩的動力有老人的成熟,這樣最好。但是孩子若是壓力太大,他就不能成熟,變作心理畸形發展的思想狀態。

  站在禪的立場,並不主張孩子太過早熟,只需天真無邪。這在成人的社會來講,若能保持天真無邪氣,這樣叫做反璞歸真。1個大人做事若能天真無邪氣,工作就會做得非常優秀,而且任何1個年齡階層、任何階段,都會突破自己的侷限。

  成年人的社會,包括青年、中年、壯年、老年。30歲以上都叫青年,40歲以上都叫作壯年,50歲以上都叫作老年,各種年齡層次,他的創作,他的事業,他的工作都會受到侷限,就是無法突破自己的分數,無法有新的優秀的發展。

  禪師主張天真無邪氣,隨時保持童真,這樣隨時可突破自己的分數,改寫自己的生命,讓自己的工作突破,創新再創新,這就是生命改造過程。

  有的人在年紀大時,就感覺什麼都無趣味,什麼都沒興趣。這樣當然將自己限制太死,他就無法再突破自己了,這也是1種最大的災難!換個立場來看,推動社會事務,推動者若是無邪氣(無心機),這樣他就不會貪污,不會受人情束縛,技術則可提升,完成工作任務。他1心1意就是達成那件工作,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
  所以同樣是人,人跟人的比較會氣死人。同樣作1條快速捷運系統,新加坡的官員,就斤斤計較,負責任的態度節省很多金錢,節省很多時間,品質非常的優秀。而台灣的官員就胡作非為了,不但浪費時間,浪費金錢,而且品質差,原因就是有心機。心機就是1種最大的失敗,人生處處充滿了這種陷阱。

  禪師主張學孩子、學兒童,心境時常保有兒童的無邪氣,心境若是有邪氣,就會睡不著,就會腦神經衰弱,就會反應遲鈍,就會眼花撩亂,就會思緒不清。

  我時常欣賞孩子的眼神非常清,視覺非常好。若是長大後,看書看過度,或是看電視看過度,眼睛就會近視,這對孩子是1種傷害。

  禪師主張向孩子學習,就是學習清淨無邪氣的這種心境,保持這種心境,他才能成功,讓自己達到成功巔峰再突破巔峰。好像人在爬山,他的目標就是如此,每1個年齡層次,都不斷突破自己的巔峰。

  禪向兒童的學習,這是1個很好的題材。

阿彌陀佛!

本文出處:禪教法門(宗聖上師主講)—真理之聲有限公司出版。

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

禪教法門08.禪與時間的對話--宗聖上師

禪教法門(8):禪與時間的對話

  各位菩薩,歡迎繼續來研究禪教的功課。今天的議題「禪和時間的對話」。

  時間是什麼呢?禪教說無始(沒有開始的意思),就是沒有時間。思考方式因春、夏、秋、冬、日出、日落,人類和動物、植物的生長,有成、住、壞、空,為了方便記錄,所以產生了時間。早上太陽出來,晚上太陽下山,算出時間。

  時間是人類訂出來的,所以正確的禪題就是「深山無時間」。深山是什麼呢?深山就是大自然。「深山無時間,沒聽雉雞啼」古時代打梆子報時,在陽光下,放1根錘子,按照那個錘子的影子,來估算時間。後來用沙漏,1罐的沙漏,漏到完剛好12個時辰。

  這12個時辰就是2小時為1個時辰,晚上11點到凌晨1點,叫做子時;凌晨1點到3點叫做丑時;凌晨3點至5點叫做寅時(雞啼的時候叫做雞報寅);5點至7點叫做卯時(見光卯);7點至9點叫做辰時(日出辰);9點至11點叫做巳時;中午的11點至過午後1點叫做午時;下午1點至3點叫做未時;3點至5點叫做申(太陽要下山叫做日落申);5點至7點叫做酉時(點燈酉);7點到9點叫做戌時;9點至11點叫做亥時,有12個時辰。

  這12個時辰是人類訂出來的,中國人以15分為1刻,1刻的意思就是說沙漏1格(為1刻)。西洋人又更精密的算,就是數字遊戲,產生了數字記錄、數字統計、分析、累積,這就叫做科學,所以時間也叫做科學。

  但是時間在禪的立場來講,時間是沒開始也沒結束,叫做無始無終。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,就是1直在輪轉演變,也就是當你看到1朵花或是1棵草,春天時發芽,夏天成長,秋天結花(開花結子),冬天死亡,這叫做成、住、壞、空。在人類來講叫做生、老、病、死。死就是1種結束,這是世俗人的看法。

  在禪教「死」是1種開始,無始的開始;「生」就是無始之終。所以生不代表是生,死不代表是死,跳脫生死觀,跳出3千大千世界,不在5行中(金木水火土),也不在12個時辰中(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)。

  禪的道理不可用時間來限制,也不可用生老病死來限制。這就是指人的智慧和精神,沒有生也沒有死。在肉體限制有男、女。

  實際上,人的靈魂沒分男、女,因為出生時的因緣,和當時的時間和因素,所以產生男性和女性。這個因素就是指遺傳基因,若是陽性出生做男人,若是陰性,則出生做女人。

  站在禪的立場來講,是不分男、女,不分東、西、南、北。東西南北是因為人站在那個地方,以自我為中心來發展出去。所以太陽出來的這邊是東方,太陽落下來的那邊是西方。地球的南極叫做南方,北極叫北方。

  但是,禪站在較遠處看,站在地球外面來看,地球所說的東方,剛好是西半球所說的西方,到底哪1邊是東方?哪1邊是西方?人類限制東洋、西洋,站在東半球看西半球,叫做西;站在西半球來看,東洋人所指的西,正是西洋人所指的東,這就是時間衝突、思考衝突、文化衝突,種種生活衝突。

  這就是以自我為中心,下面叫做南,上面叫做北。站在地球來看,南北卻不是這樣,站在太陽的立場來看,地球卻沒有東西南北。站在另外更遠的土星或冥王星來看,地球根本看不到,太陽也看不到。人類在地球裡面,只不過是很不明顯的1粒沙,比1粒沙更不明顯。

  站在地球外面來看地球,地球沒有人類,也沒高山峻嶺,地球只是1團的氣。站在地球裡面有人類,人將所站的地方分東西南北。右手邊是東,左手邊是西。站在西半球來看,右手邊是西,左手邊是東產生顛倒,所以有了時差。東洋人所說的時間和西洋人所說的時間,產生了距離,叫做時差。

  趙州有1個和尚,是不是他的名字叫趙州也不知道,但是知道他是住在趙州,所以稱為趙州禪師,是1位很有名的禪師。

  有1天,有位和尚去請問得道的趙州和尚,而趙州正好在廟埕那掃地。他問禪師說:「生命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地球的成、住、壞、空到底是怎樣產生的?要從哪1點來算,才算是開始?哪1點來算,才算是終點?」

  這位掃地禪師在地上撿1支木材,畫1個圓圈後,並在圓圈中間畫1個點,代表他的回答。這個和尚頂禮3拜,就離開了,代表這位和尚看懂了,體會到了的意思,但若沒解釋就沒人知道了。

  他畫1個圓圈就是沒開始,「圓」從哪1點都可以算開始,任何1點都可以算結束,所以無始無終,沒開始也沒結束。在這個圓圈的範圍,任何1點,畫1個十字就變成有1個極限。任何1點,從12點到1點,你要當作開始也可以,要當作終點也可以,沒限制在東邊還是西邊,才算是開始,沒限制在1點幾分、幾刻、幾秒,才算是開始,也沒限制在幾點、幾分、幾秒做結束。

  這個圓圈代表1種圓滿(無始無終),從甚麼時候都可以開始和結束,只要你這麼想,而中間那點叫做當下。你的心在想甚麼?當下在做甚麼?這就是無始無終。

有很多人在追求名利財色,有人在追求好壞美醜,實際上「人」沒有所謂好壞,也沒有所謂美醜,人只不過是人,植物只不過是植物,是因為這個植物和第2種的植物和第3種的植物,結合在1起,產生利害關係,人也是這樣。

  人本來就沒所謂好、壞,但是因為人和第2個人和第3個人在1起,產生了利害關係,時間就這樣產生了。何時?某年某月某日做某某事情,或是發生甚麼事情?做1種記載,歷史本就叫做科學。

  在整個生、老、病、死的過程做了記載,西元某某年,紀元前某某年,佛曆某某年(佛曆就是從釋迦牟尼佛出生,開始算起到現在,剛好25××年),要從哪個地方算起都可以,沒有限制。

  但是依釋迦牟尼佛出生那時推斷起,歷史就必須要有時間性和地區性,時間性和地區性就是1種統計的技術,叫做統計學。但心理現象無法用時間性和地區性來評估,心理現象是1種空無的狀態,隨時隨著環境在變換,隨著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心境在轉變,產生了很多情緒性的喜怒哀樂。

  在整體的立場來講,喜怒哀樂不代表什麼,但是對個體來講,我歡喜所以笑,我悲傷所以哭,我不爽,所以發脾氣,發脾氣和笑、哭、歡喜、憤怒、悲哀和快樂,這些都是不存在。為什麼不存在呢?

  因為無法用喜怒哀樂的當下,來決定時間。若是用時間決定喜怒哀樂,早上1點至2點的時候是歡喜、快樂,2點至3點會悲傷,這樣去定時,時間到他就歡喜,時間到就會悲傷。

  人類有1種錯誤,以為歷史性的循環會再現,實際上這是不可能。過去嘉南大地震,有位科學家說5年會1次大地震。真的嗎?也許10年,搞不好20年、30年,才1次大地震。但是這個5年、10年、30年,都不是時間性,隨時都可以是5年,隨時都可以是10年、20年,主要是物質的變動產生災難。

  人類的智慧,若沒向大自然學習,這樣他的心境無法分辨出歷史和時間關係、環境關係。但這樣是不是對呢?禪教說這樣也不1定對!你要把它當對,是你個人的行為。在個人來看,怎樣都可算對。但在第3者的眼光裡不1定對,於是對、不對,就產生了是非鬥爭。

  時間既然是無始無終,但是人類卻把它訂出1個開始和結束。若用平均來統計,人的生命從出生那1天算起,他的活動力,總共有2萬多個日出日落。這2萬多個時間,1晝夜算1日,人的壽命若是自然死亡,大約活到70歲。70歲乘360日,算起來剛好是2萬多天,所以2萬多日,就是生命過程的總記載。

  從出生那天開始算起,過1段時間會老、病、死,到這2萬多日之後,生命使用完了,叫做自然死亡,但意外死亡不能算。意外死亡如:吃東西噎死、發生車禍死、生病死亡…都不能算活了2萬多日。

  照這個推斷方式來算,平均每1個人的壽命,活到70多歲,有的活不到70多歲,活最少歲就是出生就死亡,活最多歲100多歲,將人類的壽命總數加起來,再除以人類的總數,這樣就是生命的活動平均值。

  平均值乘360日,就是人類的實際壽命的平均點。人類平均活到幾歲?活到70歲。女性的生命平均值比男性多2年,並不是每1個女性都比男性較長壽,是用女性的人口和年齡的平均值乘360(1年360天計算),女性多活男性2年,壽命較長。

  男性差不多活70歲,女性72歲,這種統計是不是千篇1律都不變呢?會!在禪的立場來講,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,隨時都會改變,人類要有這種思考,這種思考就是對人生要有規劃,且計畫要很周密。計畫要做什麼?讓它很有規律,但是這種規律,隨時會改變。人類必須學會調整,移到較前面還是挪到較後面,這就是叫做時間選擇。

  人類發明時間之後,就是方便安排規劃事情。有的工作安排在白天做,有的工作安排在晚上做,安排甚麼時候結婚?甚麼時候請客?安排甚麼時候入新居?甚麼時候露營?安排甚麼時候旅行?甚麼時候做什麼?有選擇的餘地,目的就是這樣。

  時間是由人類設定的,你要設定現在是西元幾年,這是由人類設定的。你若是要照宇宙產生那天算起到現在,也就是地球產生起算到現在,這樣就不標準。

  人類所設定的時間,是由宗教信仰和地區性,我們現在用的是陽曆,就是從耶穌出生那天算起。所以現在叫做西元1994,若是通用釋迦牟尼佛出生那天算起,就是佛曆2538。若是照孔子出生那天算起,也是差不多25××年就對。所以適應、選擇,這是人類和時間的區別。

  禪,打破這個局限、打破這個限制,你可以選擇在早上來嫁娶,也可以選擇3更半夜嫁娶;可以選擇在早上天未亮時工作,也可以選擇在3更半夜時工作,這是做工作的挪移,只要大家能適應就好。

  既然時間是沒開始,也沒結束,禪的立場也沒開始、也沒結束。你甚麼時候開悟?甚麼時候做什麼事?沒有1個等號。沒說張三就是晚上出生,李四就是白天出生。這個晚上出生,會變成怎樣?白天出生又會變成怎樣?禪說那都不對啦!會變成怎樣是你的環境、思想、行動的綜合體,所以綜合規劃,變成禪的1種技術。

  綜合規劃就是以整體來計算,並不是以個體來計算,若是以個體來計算,這樣就1定會失敗,以整體來計算才不會失敗。什麼是整體計算?怎樣是個體計算呢?

  整體計算就是配合當時你站起的環境,適應這個環境。例如要坐火車還是坐巴士?火車和巴士,有訂1個時間,哪時要開始?大家去適應那個時間。

  所以適應那個時間的時候,2點開車,你2點前就會到。假使你沒設定也可以,火車開到我這裡,你1點35分來載我,那個叫做個體規劃,整體規劃就不是這樣。整體規劃就是火車訂2點,所有的人都在2點的時候集合上火車。

  做事情也是以整體設計的時間,和設定的地點,要做的工作,這都屬於整體規劃。以前的人隨著日出日落在工作和休息,所以叫做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太陽出來的時候,大家集合在田裡工作,太陽下山的時候,各歸本位,那也是個體和整體的綜合規劃。

  所以將整體和個體綜合起來,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(休息),休息當然不是回去就睡覺,回去個人還有安排個人的工作和事情,並不是日落而息,就是回去都在睡覺。

  生命的規劃,雖然是整體計畫,但是個人分工合作(日出而作),大家集合在田裡工作,有的種稻子、有的種菜、有的澆水、有的犁田、有的施肥、有的拔草,並不是所有人,都集中在做同1個工作,是那個時間同時在做。

  早上出來,各人去工作沒錯,做個人的事情,就時間來講叫做整體規劃,在個人下班之後,所要做的事情,這叫做個體規劃,時間在個人這部分,產生了這種關係。

  時間既然是人類自己設定的,如此禪師對自己時間的規劃,有好幾種設定方式。像趙州和尚是從開悟那刻算出生,趙州和尚參訪了全世界的名山,大大小小的廟寺,70幾歲才開始参禪。

  當他參訪名山回到他住的地方,已經80-90歲,回住所時,經過1條橋,他不小心踢到石頭跌倒,爬起來的時候,正好回到原來所住的地方。後來禪教流傳1首詩「遠遠看山是1支山,入山之後看不到山,離開山之後,回頭見山還是山」這就是趙州和尚回到本處。

  本處是甚麼呢?本處是原來的本我、本體,叫做本處風光(再回復原來的地方),以開悟為標準,從那個時候算起,滿1年算在世1歲。有的禪師是以出家那天算起,算1歲。有的是以剃髮那天算起,算1歲。有的是從受戒那天算起,算1歲,叫做戒臘。有的是連時間也不想記,有的是連名字也不想記。如:趙州和尚連他什麼名字他也不記得了。

  有位和尚去問趙州和尚說你姓什麼?他說不知道。那你的法號叫做什麼?不知道!你在家俗名叫做什麼?不知道!你今年到底幾歲?不知道!反正什麼都不知道就對。有1次有人問:禪師你幾歲?他說我5歲。奇怪!看這個形體就已經70-80歲,怎說他5歲?

  問的人當然不知道,但是趙州和尚自己知道。他的意思就是從我跌倒那天開始算起,跌倒開悟那次開始算起,這樣算1歲,叫做回到本來的面目,回到本地風光,回到本處的那個地方。

  所以有很多這個禪師,他忘了人間的1切,讓人誤會說「出了家,忘了家」,不是這樣的。1個開悟的人,他對過去所有的名、利、權勢完全拋諸腦後。過去不管我是多有才華、多富有,以前不管我是多麼拼命、多麼奮鬥、多麼艱苦、還是多快活,過去不管是什麼,那都是虛假不實。

  現在我是什麼?這是非常的重要。過去我對某人是多好、多忠心,全都過去了,因為人隨環境在變換,多忠心也是隨時會改變。過去我對那個人多好?那也已經是過去式了,好、壞都過去,禪教說這樣叫做斷前緣,這樣才不會受到過去的是非好壞,來纏縳現在的我。

  我若受到過去的喜、怒、哀、樂,這些是非恩怨,愛、恨、情、仇來纏縳這樣的我不能叫開悟,我也無法去推動未來的工作。未來的工作怎麼做,永遠都是錯誤,因為未來還沒到。

  我現在來設定未來的事情,我也只能夠在時間上假想,假想會想到假仙,假仙會想到假死。所以過去的是非好壞都是過去,未來的是非好壞還沒到,現在的是非好壞非常的重要。

  有1個弟子,跟我說:他要去做什麼,我說好啊!你去做。有1個弟子再來問說,他過去怎樣怎樣,我說你過去這樣不錯。他說未來要怎樣要怎樣,我說這還沒到,你可以去試看看。

  經過1段時間之後,前面那個弟子跟我說:師父我過去的做法,行為都是不對。我說對!那些都不對。後面那個弟子也過來跟我說:師父!過去我所做的那些事情,看來並無遺傳性,這樣是不是可以重新開始?我說:對!你現在才算開始。

  有1個弟子問師父:我跟你幾10年了,我是不是可以下山去發揮我的事業?我說不可以。他說為什麼不可以?我說你還沒來拜師學藝。他說我已經拜你幾10年了,為何還沒拜師學藝?我說你就不是我這裡的人,你過去雖然是拜師幾10年,只不過掛名偽飾。他說我過去也跟你學很多道理、學很多法,我說那都假的。

  現在你表現的狀態、表現的心態才是事實,他說未來我可以用時間證明,證明我是從師父這開悟,學了很多東西,我說這都是騙人的,隨時可以改變,未來還沒到不知道啦。

  所以禪教對時間的認定,只認定現在我還在喘氣、活著的這個動作,認真、負責任的心態較重要。過去雖然有犯很多錯誤,或者是過去有很多功勞,都過去了。你若是回想過去,你永遠就無法生存,緬懷過去是對自己的1種墮落。

  人若是時常沉浸在過去種種思想,喜、怒、哀、樂,計較過去的種種,這樣不能成熟。人若是墮落在未來的幻想,這樣也無法生存,因為未來還沒到。現在這1刻他就會狂癲瘋亂,搞不好早上活跳跳,下午死翹翹!搞不好現在這刻是非常的盡忠,下1刻變作叛徒,人是隨時在變動。

  時間是不是可以證明未來的1切呢?不可以。孔子不敢收人家的隔夜帖, 釋迦牟尼佛說斷前因後果,禪教主張沒過去、沒未來,現在此刻才能夠成為活跳跳的有決定能力的人。你現在所決定的事情,可能受到過去的影響,也可能會影響未來。因為受過去的經驗束縛,現在的決定,對未來是1種災難。

  40幾年來,我們從台灣的整個社會狀態就可以看出來,過去國民黨在推廣工業活動的時候,鼓勵所有的農民要省吃儉用,希望工業發展之後,提高財源,希望藉這個財源,將來回報農民、回報勞工。

  實際上,過去那些省吃儉用的人,現在老的老、死的死、逃的逃,生的已經接近死亡,30、40年來台灣所產生的災難,大家都寄託在明天,這樣就是在作夢。大家都寄託在明天會更好,真的明天會更好嗎?不可能。

  40幾年前對今日來講,今日就是40幾年前的明天。今天也是未來40幾年後、50幾年後的今日,50幾年後也算是明天,100年後也算是明天。

  所以禪對時間的評斷,就是現在我活著的這個時候,是過去無始,現在我活著,是未來無終,這樣這個生命才能夠獨立思考、判斷,不受情緒影響,這是非常重要的1個關鍵。

  對周圍環境的大自然來看,就是昨日風華今何在。昨天的美花、紅花,今日已經凋謝了。明日風華今何在,明天的紅花還未開。但是不代表這叢花可以活到明天。

  所以佛法也叫做現實法,很現實,認清楚現實,這樣對「心地」的發展才能成功。所以不懂佛法的人,以為念1句阿彌陀佛就叫做佛法,消災解厄就是佛法,課誦就是佛法,誦經叫做佛法,蓋廟就是佛法,雕刻金身叫做佛法,畫佛像叫做佛法。那些都只不過是佛法的1部分,你現在想什麼?你現在做什麼?這才叫做佛法。

  禪對時間的判斷,就是掌握現在「當下」,當下是非常重要的課題。人類有種種的是非,就是受到過去痛苦的記憶、歡喜的記憶,叫做「緬懷過去,寄望未來」。

  1個人的精神思考,1直在緬懷過去,而過去永遠無法再回來,昔日少年今何在?就是過去的少年,今天在哪裡呢?明日少年今何在?明天的少年,今日還未出生。

  禪教對時間的評斷,就是現在我在做什麼?現在我在想什麼?現在都是當下的事情。密切的說法是前1刻的我不存在,後1刻的我也不存在,現在的這1刻我才是存在。這是對人生、物質、生命、無常的1種嚴厲的批判。

  世俗人欠缺這種認識及知識,時常想要留下財產,想要掌握1切、控制1切,這是1種錯誤的心胸。1刻前的我已經過去了,所以1刻前算是前世,過去無始,從這刻算起「開始」,所以未來無終、無限量,我的生命才能夠充滿希望,才能夠去做事。未來是無可限量、無終止,過去無開始,未來無結束。

  現在我在做什麼?這個就是1個關鍵,非常非常重要的關鍵。這是禪教提供給世間人知道說:時常在回憶過去,是1種錯誤。時常在幻想未來,也是1種錯誤。緬懷過去,會讓人精神意志墮落,夢幻未來,會讓人精神空虛。

  現在浪費掉的這1刻,這個生命和時間,就是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,1切的浪費。所以浪費現在的1分1秒,都是表示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,生命和時間,是1個結合體。

  禪教鼓勵人掌握現在,叫做真現實,去體會時間的珍貴,寸金難買寸光陰。你用1寸的黃金,無法買1分1秒,這是很重要的。人類若沒有這種思考能力時,我會鼓勵他們去手術房,去醫院探訪病人,醫生不管醫術水準多好,都無法挽救病人的生命,用這種想法去體會,寸金難買寸光陰。

  禪教並不是否定時間的作用,而是用這個來提醒世間人,對時間的計算。當我還是孩提時,常做夢,夢到長大要做什麼?將來要做什麼?可是都無法達成願望。這是人類空虛不實的心理狀態,所產生出來的。

  時間被物質、被精神思想、被環境、被男女、被感情、被父母、被子孫、被1切種種的阻礙、被分割。早上8小時,下午8小時,晚上8小時,變成24小時都沒空,24小時都無法處理事情,所以人被時間抓住、被時間所擒。

  本來人類發明時間,是要去安排規劃時間,處理工作,結果發明這個時間,卻反而被時間束縛,不知道時間是不存在的。

  有很多佛教徒,不愛準時,不愛守時,這是錯誤的,禪教是否定時間來束縛自己。所以我若是約6點半的時候,我應該6點25分以前到達,提前5分鐘或10分鐘。或者是寧可提早半小時出發,或者提早1小時出發,當然是看路程的近或遠,這是要自己去計畫,將空間算出來,將時間安排下來,這樣才能超越時間、控制時間。

  人的生命,對時間的使用方法,隨時都可以調整和設定,所以不要受到時間的限制,使自己的生命無法活動,這個比較重要,至於其它怎麼安排,這就次要。

  有人規定幾點到幾點,就1定要吃飯,我的感覺是肚子餓就要吃飯。有時工作做到忘了吃飯,叫做廢寢忘食,忘了睡,忘了吃東西。

  基本上無所謂好,也無所謂壞,受到時間的限制,強迫自己去做這些事情,這就是說在規律化以外的時間可以有彈性,要知道變通。所以為了鼓勵人的精神和人的活動不墮落,規定時間的規律。

  物質本來是沒時間,在精神上也是,花開、花謝沒時間,所以是由太陽的光線在控制,花紅柳綠或是春、夏、秋、冬,是由太陽準時在控制。因為太陽準時,所以將時間訂得和太陽相同準時。來控制時間,安排人生的工作,包括聚會、唱歌、彈琴,不管是休息或工作,就是把它規律化。

  但是太過規律化,硬性規定的時候,可能就不會思考。所以釋迦牟尼佛主張修行像彈琴的琴弦,人的生命也像琴弦,若是太緊會斷掉,太鬆就會懶惰。太緊就是自找死亡、斷線,太鬆就是神經線太鬆導致懶惰,要調到剛好,不會太緊也不會太鬆,這樣彈出來的琴聲才會優美。

  人的生命和時間就和禪教的智慧1樣,調太緊則斷,放太鬆則神經線不緊,產生錯亂,要調到剛好,彈出來的聲音才會好聽,才會優美。這有什麼涵意呢?就是說人若是做事、想事情沒有彈性和沒退路,1昧就這樣,叫做調得太緊,這是1種盲目。

  本來追求智慧是要使自己有智慧,結果反變成沒智慧,這樣就是1種盲目和悲哀。這種悲哀是因為個人以為自己想自己對,缺少外來的資訊和意見。

  所以時間的判斷,和整個的心理影響,就會精神崩的很緊,精神崩的很緊,當然只有死亡,不然就是精神分裂,這是對佛教徒的教訓,非常的重要。若凡事都以自己為中心,這樣子就會死得很難看。

阿彌陀佛!

本文出處:禪教法門(宗聖上師主講)—真理之聲有限公司出版。

禪教法門07.禪與人性的對話--宗聖上師

禪教法門(7):禪與人性的對話

  各位菩薩,歡迎繼續再來研究禪的功課。今天來說禪與人性的思考。

  禪是1種水平的思考方式,就是面面俱到,這也是禪所啟示的重點,著重在人性這部分。

  人性是什麼呢?人性就是人的本質,人的個性,人的特殊風格,和人的思想方式、觀念、看法,甚至對老、病、死的種種思考。

  人對社會狀態和對心靈世界的狀態,都有深入獨特的解釋,這種解釋就叫做哲學解釋。哲學解釋的要領,禪說是多種思考,站在正面、反面、平等、低階層, 4方8面,上下10方叫做10方眾生。

  10方眾生歸在1體的精神控制,這個精神包括生命力、精神力、意志力,3位1體。生命狀態若是健康的時候,精神思想就會較開朗;生命狀態若是較衰弱,他的精神思想也就較停頓。由這個部分啟發出,個人的精神力和意志力,就是貫徹始終。

  所謂貫徹始終,就是從出生的環境,對生命狀態、社會狀態的了解,知識的吸收和反應,這些部分就叫做人性。

  我們由佛法評估眾生的本質,和佛、菩薩的本質,完全不相同的狀態,來做深入介紹。

  眾生就是沒好沒壞,隨時會變好也會變壞,這是眾生的本質。所謂「眾生」就是他未達到人類社會的狀態,是1種原始性,原始性就是眾生之為眾生就是沒有倫理系統的思考能力。所謂「倫理系統」就是父子、母子、兄弟姊妹、親戚朋友,甚至師徒、社會關係的倫理層次。

  眾生本來就是沒智慧,所以眾生沒有「倫理系統」。沒有「倫理系統」就是父女亂倫、母子亂倫、夫妻沒夫妻的樣子。用俗語來說就是父不父、母不母、子不子、家不家,整個倫理系統都被破壞,而人有1種保護自己的先天的本質,所以有「死不認錯」的這種說法。

  死不認錯是外來文化的衝擊,台灣人的本質和文化沒有這樣。台灣的原始傳統就是教人「直草不拈,橫草不捻」,就是說不是自己的東西,不可以去偷拿,就是掉在路上的東西,不是自己的也不可以去撿,叫做「直草不拈,橫草不捻」。

  台語對禪的議題,都是以生活方式來解釋人生的狀態。眾生本就沒有倫理制度,所以才叫眾生。什麼人有錢,說話就可以大聲;什麼人有權力,所搶奪的資源就較多,整個社會是沒有倫理狀態。

  這種現象從禪的立場來看, 釋迦牟尼佛傳播生命的真理(佛教)的時候,他就呼籲「眾生平等」「眾生皆有佛性」「眾生皆可成佛」,用這種口號來推動,傳教的理念,建立1個社會倫理的系統。

  人大部分是自私自利,所以反自私自利,這樣就叫做「人」,互相利益也叫做「人」。若是人會犧牲奉獻,利益他人,這樣就叫做菩薩。若是人開悟懂真理,懂智慧的時候,又教導他人懂這個真理的時候,這樣就叫做佛。這和1般世俗的人在信仰崇拜神明不同。

  釋迦牟尼佛主張人人可以成佛,依照這個觀念,我們體會出眾生的本質(人的本質)。人必須要有人的條件,佛、菩薩有佛、菩薩的條件,所以 釋迦牟尼佛用10道輪迴,1心10法界,來解釋人性。

  首先就是3惡道,3惡道就是指地獄道、畜生道、餓鬼道的意思。所謂地獄就是有熊熊烈火,地獄道的眾生是受到無知的煩惱火燒,非常的痛苦,日夜煎逼,無法了脫生死。

  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說,佛以1大事因緣,降世於人間,就是生死大事。生命1旦出生,就注定會死亡、病痛、煩惱、轉入煩惱的世界,這個世界當然和人性有很大的關係。人性包括慾望、名利、財色的欲求,所以變成1種只為生存而生存的動物,叫做3惡道。

  畜生道就是指動物世界,人若是沒知識的時候,只知道生存,這樣就和畜生道的畜牲1樣,只知道吃、交配、性欲,不知道自己生存的價值,不知天高地厚。台語有1句話:「7月半鴨仔,不知死活」。

  眾生吃米不知米價,不知道市場行情,不知道市場行情、社會狀態,所以叫做畜生道。

  畜生道有爸爸強姦自己女兒,母親將未成年的女孩賣去妓女戶,這樣就是父不父,母不母。有的孩子不知道感恩,不會對待長輩,向長輩要錢要不到,或是和長輩吵架、忤逆、刺激、拿刀殺死父親或母親,叫做子弑父、子弑母。做兒女的人,忤逆長輩者,甚至將長輩殺死,這都叫做畜生道。

  畜生道原是對雞、鳥、狗、豬,可能吃自己親生的骨肉,也有可能和自己的兒女交配,這是亂倫的現象。雞、鳥、狗、豬這些禽獸,牠也有可能吃老父、老母的肉,因為牠們不知父子、母子、兄弟姊妹的關係。

  有1個社會新聞,1位15歲女孩開應召站,將她的大姊、妹妹,硬逼去做應召女郎,完全沒有姊妹的親情關係,1切為了錢,為了她的生存而已,這就是叫做畜生界,在動物世界裡,沒有倫理可言。

  另外就是餓鬼道,餓鬼界就是貪欲無窮。貪戀金錢,物質享受,貪心無厭。賺100萬,想要得億萬,賺1億萬想要得到整個天下,這就叫做餓鬼界。

  餓鬼道本是描寫人的慾望,像肚子大大的,脖子像針管那麼小,東西吃入喉的時候,在嘴邊就化成熊熊烈火,吞不下喉,他的肚子永遠無法飽足。描寫人的慾望像無底深坑,永遠囤積不滿,這就是叫餓鬼界。

  另1個就是叫做地獄道,地獄界的眾生就是憤怒、無知,引起煩惱的熊熊烈火,不知是非道理,不知好壞,開口閉口就變成地獄的憤怒之火。

  這就是 釋迦牟尼佛在形容人的貪瞋癡,就是貪慾無窮和憤怒之火無窮,無知的熊熊烈火將人燒死。3惡道就是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這3個層次。

  另外站在人的立場,什麼是人性?就是孝、悌、忠、信。

  孝就是孝順父母,轉移孝順父母為孝順眾生,這就是孝。

  悌就是兄弟和睦,手足情深,這就是悌。

  忠就是忠於朋友,忠於所做的工作,忠於事業,忠於1切的誠信。

  信就是信義,信用做人的態度。

  人做1個人的基本條件,孝、悌、忠、信這就是人道。人除了追求物質以外,同時也要提升精神思想和發揮他的疼心,轉小為大,這樣就叫人道眾生,站在人的立場,這樣才有資格叫做人,這是人性的條件。

  所謂的天,指的就是有錢人(富有的人)擁有全國95%的財產,掌握全國95%的土地,指人間的帝王,人間的主宰,勢力範圍較廣。

  再來就是阿修羅,阿修羅也是有錢人,但是常利用這個錢去欺壓眾生。阿修羅是用他的手段,去佔有人間的物質,再反過來用這些物資來欺侮眾生,挑撥離間眾生,用現代人的說法就是沒道德、沒正義感的財團,這就叫做阿修羅。

  阿修羅的品性是有錢能使鬼推磨,像法院的司法官,「有錢判生,沒錢判死」,隨他個人情緒好壞,欺侮眾生,這些都叫做阿修羅。所以人道的範圍,是指「天、阿修羅和人」。

  另外就是4聖道;4聖道就是追求智慧的知識分子、修道的人,古時叫做修道人,用現代人的名詞來看,就是追求智慧的知識分子,有聲聞、緣覺、菩薩和佛。

  聲聞的修道人,就是知道大自然的思考方式,看到花開花謝,知道人生苦空無常,自己主動來脫離這個苦海。

  緣覺就是看到世間接觸的是非、因緣,知道12因緣的道理,超出聲聞,知道苦、集、滅、道,這些道理。緣覺道的修道者他的知識層次較高些、會理論,對哲學理論、宇宙物質的哲學可以了解,叫做緣覺。

  因為他接觸的、所研究的道理來自大自然,所以聲聞、緣覺都屬於聖人的道,不會受到情慾、社會權力、名勢而墮落,但是還不算是最完美的人格,最完美的人格是在菩薩道。

  菩薩道就是可以犧牲奉獻,推及及人,自己犧牲奉獻,所有成功的名利、地位,不1定是自己所能完成,也不1定自己要去佔有這些名利、權勢,他願意將這個智慧,從事社會事務的工作,來幫助眾生,用現代話語來說,就是世間需要1些「憨人」。

  只有憨的人,他才願意犧牲奉獻,聰明的人絕對不願意犧牲奉獻,道理是這樣的,但還不夠到達成佛、智慧開悟的階段。他只是在工作,犧牲奉獻幫助他人,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,這是菩薩乘的聖人。

  佛乘:佛乘就是1心10法界的最高的境界。佛乘是什麼呢?佛乘就是常、淨、我、樂。在佛法的立場來看,佛乘是最高的境界,就是開悟,成佛做祖。他的1生1世就是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。

  自覺就是自己醒悟,自己追求,自己探討,照宇宙的1沙1塵,1樹1木,1花1草,宇宙的星辰運作,自己去研究體會,知道這些知識,知道這些道理。佛性的條件就是常、淨、我、樂。

  常就是持久、堅持。淨就是清淨,從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得到淨化。開悟的人,他的靈性,得到淨化叫做淨。常淨就是堅持得到這個清淨。我就是這個自我,超越自我。

  靈魂的世界分成原我、自我、超我,3個思想層次。超我就是超出自我的貢高我慢,人性已經品質提升,也做過犧牲奉獻的工作,同時在工作中得到這些智慧,叫做超我。

  樂就是1種涅槃之樂(寂靜之樂)。寂靜、寂滅,普通的世俗凡夫來看,就是寂寞、無伴、無聊,但禪教說:道本身就是寂寞。

  站在佛法的立場來看禪,就是1種涅槃的智慧,1種真善美的知識。佛性並不是唱歌的快樂,是1種真正鎮靜、平靜、安詳的快樂。

  佛性以安詳為目標,安這個心,讓這個心得到智慧,這就叫做佛性(常、淨、我、樂)。

  人性和佛性是對立的狀態,「性」的寫法就是站心,1個生。心站起來,才能夠生,心若沒站起來,就是死,叫做「心死」,所以人性是充滿了1切的鬥爭,心倒下去叫做死。

  佛性就是心站起來、開悟,開悟就是心站起來,心站起來就是和人性對立。人性就是充滿了愛、恨、情、仇,心站起來就沒有愛、恨、情、仇。所以心站起來就叫做生,活起來的意思。心若沒站起來,就叫做死。

  心生和心死就是人性和佛性的對立。做為人的條件也是這樣,心若是沒活起來,就不能叫作生,心若是活起來才能叫作生。

  「性」的寫法就是心站起來,旁邊1個生,所以有生和死的對立。生和死並不是合併存在的,而是對立,所以心若沒站起來就叫做死,心站起來叫作生。

  佛法也叫做佛性,開悟也叫做佛性。人性當然是在人間的造作,貪欲無窮,就是心死。這個心站起來就是佛性,叫做心活。心活起來的意思。

  人性和佛性實際上沒什麼差別,人和佛只差1個觀念,和1個行為及精神。人性主張,除了知道孝、悌、忠、信,才有資格叫做人,是因為受到過去的帝制時代的解釋。

  有個故事:從前有1個孝子,因為他的母親在冬天的時候,想吃魚,這個孝子就在冰天雪地的地方,把衣服脫下來,求老天讓他抓到魚,他真的用身體去觸摸雪,誠心求上天,而上天真的賜1尾魚給他。

  另1個是描寫1個孝子,夏天蚊子很多,他的爸爸要睡覺前,他先脫下衣服去餵蚊子,蚊子餵飽就不會去盯他爸爸。還有另外1個就是他的爸爸要去睡覺之前,先蓋棉被,讓棉被熱起來,再讓他的爸爸睡,這樣棉被就會較暖。

  另外描寫1個孝子,因為爸爸生病,醫生無法準確查出病情,如果能知道糞便的味道,就可知這個病好不好治?那位孝子就把爸爸的大便拿來嚐。

  嘗糞在現代人來看,這些都是不衛生,不符合現代條件。孝子在冰天雪地的時候,去求上天賜予1尾鯉魚,這種說法應該有科學根據。魚在冰天雪地的水底,人的體溫將那個冰融開,融開之後,魚跳出這個冰,這樣是有可能。

  在西藏冬天溪水結冰,有人將冰搓1個洞,在那釣魚,那種紀錄是有的。若是將冰融開之後,溪水跑出魚來,這也是有可能,不是完全不可能。

  將衣服脫下來餵蚊子,讓蚊子吃飽,不會再來咬他爸爸,這種說法有可能較離譜1點。古時候物資較缺,普通人要買1個蚊帳是有困難,所以想說先把蚊子餵飽,就不會盯他的父母,這種說法,也可能有人真的這麼做,但是這是不正確的說話。

  古時的人,點樹枝薰蚊蟲,是有此記錄。台灣人也有人點燃樹枝來薰蟲或治病,這些都有可能,不是不可能,不可說這樣做不對。將棉被先溫熱,讓父母去睡,使其不覺得冷,這也是有可能的。

  治病的時候,嘗試爸爸的屎尿,看是酸性還是鹼性,知道他的病在哪?看起來是很不衛生,但是真正的醫學檢驗,驗屎尿的行為是很普遍。現代的醫學檢驗也是這樣,像驗小便,驗大便也有這情形,只是他方式不同。

  現代是用玻璃管來試看他的小便裡面糖分多少?酸鹼度多少?大便裡面有什麼細菌?這種情形是有可能的。針對這種情形來講,不可說這個孝子嘗試爸爸的屎尿是不衛生,當然看起來是不衛生。但是也不會怎樣。

  孝,悌、忠、信這個問題,現代人要怎樣表示才算是現代人孝子?

  這個議題可能很複雜,很多人不能認同。我的意思也不是說就1定要到冰天雪地求魚,萬1凍死怎麼辦?變成不孝。曾子說孝順長輩的故事,曾子的說法和孟子不同。孟子的說法是父母若是發脾氣,就1定要跪下跟父母道歉,跪到父母高興,父母若打你,都不可動,就算是被父母打死,也算1種孝順。

  但是曾子就不這麼樣說,曾子的看法不同。曾子和孟子的時代,相差100年至200年的時間。曾子說若父母親要打你,你就要跑,不可讓他們打死,若是被他們打死,也算不孝。

  站在孝順的立場,我常鼓勵做父母的要和他的子孫建立1種友誼的關係。平常把他們當作朋友的立場來和他們相處,這樣就是在父子、母子中間建立了1個很好的溝通網(溝通系統),建立了感情,良好的溝通的系統。

  古時的人說,「打虎抓賊親兄弟」,的確如此。若是真正的手足骨肉,他們彼此的手足情深,體貼的態度也較廣、較深。

  所以禪的議題,將孝、悌、忠、信提升,提升到佛、菩薩的立場,這樣的說法就較正確。就是兄弟彼此關愛,大哥很疼惜弟妹,弟妹很尊重大哥、大姊,用這樣延伸出來,把它提升到對社會的朋友的疼愛。

  禪的議題在孝悌這個部分,將較多歲、年紀較大的男性當做是自己的爸爸,女性當做自己的媽媽,較年輕的當做自己的大姊、小妹、阿姨、姑姑來對待。對朋友都好像是好幾世,幾輩子在1起的親骨肉。

  禪將人性提升、放大到整個的社會。父親、母親都很疼惜兒女,若將這種疼惜轉移,去疼惜社會其他的孤兒時,這就是禪所強調的,提升人性的1種思考方式。

  過去古老時代,忠就是指忠臣,忠臣不事2主,烈女不嫁2夫。這個忠實的家臣,絕對不為第2個主人做事情。古時代是忠於君(指皇帝)。但是禪的議題是說忠於朋友、忠於父子、母子的感情,忠實在朋友的感情。

  信就是對自己、個人的修學,對知識的信仰叫做信。相信這個事情可以成,認真去做,這樣就算是登天摘月,也有成功的1天。若是沒有這個信仰,就是反手折枝,也沒有成功的機會。對社會、人生的態度看法,將人性優美的真、善、美發揮到極致,這樣就叫做菩薩。

  菩薩就是將自私化為無私,以小愛化為大愛。父母用疼惜自己子孫的心情,疼惜社會的孤兒,疼惜社會其他和我們沒關係的人,將小愛化做大愛,這樣就是1種禪的境界。

  雖然目前的社會狀態,大家都在說制度問題,制度怎樣….?某某黨派怎樣…?實際上這都是人性的問題。中國人說:「人不自私,天誅地滅」。人若是不自私,會被天地消滅,這種說法太過激烈。

  中國人的做人態度常感覺,人不自私,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,1切都是為自己的生存。沒有父子、母子、兄弟姊妹、親戚、朋友的感情,所以發展出來的文化,就是1種自私,死不認錯的文化,這種鬥爭,非常的可怕。

  台灣人的精神思想,是說「直草不拈,橫草不捻」,不是自己的就不會去拿,所以在程度上差1級了。

  以佛教的立場來講,所有1切眾生皆是我無始以來的親人、骨肉。所以禪的議題將之放大,放大到所有的眾生和我過去世都是親人、1家人。

  在無始以來,還未有人類開始,自有人類開始,所有的人和我都是1家人,和我有父子、母子關係,和我有兄弟、姊妹的關係,將自私之愛化做無私之愛,疼惜大自然,包括人類以外的動物和植物,這是由禪提升出來的。

  假使用中國人的思想,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,這就是3惡道的眾生。台灣人的「直草不拈,橫草不捻」好像沒什麼好與壞的人性,但是提升到孝、悌、忠、信,再深1步,接受佛法的鍛鍊(即1切眾生皆我無始以來的骨肉、親人、朋友),當然這是站在靈魂轉世的立場來講。

  今天我看到1隻狗,看到1隻牛,看到1隻雞,這些雞過去也好像我養過的雞,狗也1樣,牛也1樣,動物雖然不能變作人,但是這些動物也和我有這種親密關係。大自然的1草1木,1花1草,1沙1石和我都有很密切的這種關係。這種密切的關係,站在禪的立場看,即自覺。將自己本身體會出來的道理,再去講給別人聽,叫做覺他。

  佛的資格、條件就是「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」,叫做覺性具足。「覺性」就是指「佛性」,在自覺的立場再延伸至「覺他」,1生1世都在做覺他的工作,叫做覺行圓滿。1生1世都做將自覺的道裡,說給別人聽,叫做「覺行圓滿」。

  「覺行圓滿」的態度是什麼呢?即「常、淨、我、樂」。

  前面所說的人性就是「孝、悌、忠、信」。佛性就是「常、淨、我、樂」。常就是說指平常、普通的意思,普通但是可以堅持,是1種非常珍貴的精神意識,很普通的道理,普通的生命。佛並不是神,必須要體會這點。

  佛的『常』就是可以堅持、持久,可以支撐很久,撐好幾代人,撐好幾世人。這就是意識的延伸,也就是生命不滅的意思,精神的延伸就是生命的再生。

  所以有這種生生世世皆為佛,皆為覺者的這種道理。若是有「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」的人,在轉世的過程,較容易接觸到、聽到這些知識,他就會非常的高興,就是叫信、解,他還會去做叫做行(實行、力行)。

  力行的條件就是有這種清淨的心態,不會去裝神弄鬼,不會假藉宗教的行為,去欺騙眾生、傷害眾生,這叫做僧。他的眼睛是清淨的,天地宇宙都是1合相(1種合理的現象)。

  天地宇宙像是1個極樂世界,甚至站起的地方,不管那裏多麼落伍,也都是1種神聖的宇宙創造。站在宇宙的立場來看,無所謂清淨,也無所謂骯髒,1切都是美好的。宇宙、人生、生命,是1個完整的真、善、美的境界。

  但站在煩惱眾生來看,這個宇宙是1個缺陷,人生充滿了愛、恨、情、仇,充滿了1切的痛苦、悲哀、絕望。但是清淨的眼,清淨的鼻,清淨的嘴,清淨的耳朶,清淨的肉體和清淨的心地,就是不加任何的複雜意識,這叫做「本來面目」。

  「本來面目」就是人性本來就是屬於宇宙所創造的1種清淨的物質,思想、精神、生命、狀態都是如此。因為人類在這個社會的生存、成長的過程,學習和摸索這個環境時人性受到汙染,像:愛、恨、情、仇,種種物質的污染,所以人生變成汙濁、汙穢。

  當然有很多人做這些汙穢、污濁的事情,破壞整個大自然世界,所以在世俗凡夫來看,這個世間完全沒有任何的真、善、美可言。山、地坎坎坷坷,整個宇宙充滿了地、水、火、風的災難,人的生命非常的短,充滿了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危機。

  人和人在1起,情緒發展充滿了愛、恨、情、仇隔閡。這種情形讓1個人的生存非常的痛苦,因為他活在六道輪迴的心態。生存在生、老、病、死的煩惱環境裡面,無法找到真、善、美的知識,這樣當然他的生命狀態,就是1種為求生存而生存,充滿了1切的慾望,無法跳脫這個苦海。

  苦海不是真正有海,而是他整個的思想狀態如被水淹沒,在海中載浮載沉,無依無靠,每1個人都是這種狀態。每1個人的生命,生存在人間,不管家族有多大,幾百人、幾千人,不管有多少人,都好像1艘孤單的船,無依無靠,所以人間叫做苦海。

  實際上,禪提供另外1個角度的看法,就是跳出苦海,回頭是岸。回頭(轉頭回來看),人原來是站在岸上,並不是浸在水裡。回頭是岸是人浸在痛苦的慾望裡面,增加慾望的煩惱和痛苦。

  情緒的愛、恨、情、仇、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威脅,生命狀態非常的可怕,這就叫做原我。原我的這種慾望無窮,無法提升人性的品質,也無法看到真、善、美的世界。

  樂就是說指涅槃之樂。每1個人都很孤單,每1個人都無依無靠,不管他是皇帝,有36宮72院,3千美女,也不管有多廣的土地,占領多少的資源,他都是孤單1個人,為什麼呢?因為他受到這些欲望的支配,無法得到真正安詳之樂。

  禪就是提供安詳之樂,從內心世界來提升,從心靈的世界來提升,看到人性有真、善、美的1面,當然這是要付出相當的代價,付出相當的時間去歷練、去鍛鍊。

  修道就是1種孤單、1種寂寞,很多人都怕孤單也怕寂寞,這樣他無法跳出苦海。孤單、寂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1種現象,爸爸、媽媽、兄弟姐妹都不可靠,因為他們都會死亡,甚至連健康也不可靠,肉體也不可靠,要去了解這點,這樣他的靈魂才會跳出苦海。

  所以我們先從人性的孝、悌、忠、信做起,再來提升到犧牲奉獻,進入常、淨、我、樂的涅槃的世界,這樣人性就會得到1種整體的完美。人的生命和宇宙結為1體,進入涅槃的快樂。

  人性的提升,在禪教的立場,就是將普通的凡夫,轉變作1個有佛性的聖人地位,這樣就是常、淨、我、樂。

  阿彌陀佛!

本文出處:禪教法門(宗聖上師主講)—真理之聲有限公司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