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

貧窮子--宗聖上師

貧窮子

「貧窮子」,法華經7喻之1,通指3界生死的眾生,譬喻無功德法財的窮子。

法華經信解品說:「譬若有人,年既幼稚,捨父逃逝,久住他國。或10、20,至50歲。年既長大,加復窮困,馳騁4方,以求衣食。漸漸遊行,遇向本國。期父先來,求子不得。中止1城,其家大富。…商估賈客,亦甚眾多。時貧窮子,遊諸聚落。經歷國邑,遂到其父所止之城。…爾時,窮子傭賃展轉,遇到父舍。住立門側,遙見其父,踞師子床,寶几承足。…威德特尊。窮子見父有大力勢,即懷恐怖,悔來至此,…疾走而去。時富長者,於師子座,見子便識,心大歡喜,…即遣傍人,急追將來。爾時使者疾走往捉,窮子驚愕,稱怨大喚:我不相犯,何為見捉?使者執之逾急,強牽將還。於時窮子自念:無罪而被囚執,此必定死。轉更惶怖,悶絕躄地。父遙見之,而語使言:不須此人,勿強將來。以冷水灑面,令得醒悟。…使者語之:我今放汝,隨意所趣。窮子歡喜,得未曾有。從地而起,往至貧里,以求衣食。爾時長者,欲引誘其子,而設方便。密遣2人,形色憔悴無威德者。汝可詣彼,徐語窮子:此有作處,倍與汝值。窮子若許,將來使作。若言欲何所作?便可語之:雇汝除糞,我等2人亦共汝作。時2使人,即求窮子,即已得之,具陳上事。爾時窮子,先取其價,尋與除糞,其父見子愍而怪之,…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,更著粗弊垢膩之衣,塵土坌身,右手執持除糞之器,狀有所畏,語諸作人:汝等動作,勿得懈息。以方便故,得近其子。後復告言:咄男子!汝常此作,勿復餘去,當加汝價。…汝常作時,無有欺怠瞋恨怨言,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。自今以後,如所生子。即時長者,更與作字,名之為兒。爾時窮子,雖欣此遇,猶故自謂客作賤人。由是之故,於20年中,常令除糞。過是已後,心相體信,入出無難。然其所止,猶在本處。世尊!爾時長者有疾,自知將死不久。語窮子言:我今多有金銀珍寶,倉庫盈溢。其中多少,所應取與,汝悉知之。爾時窮子,即受教敕,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倉,而無希取1餐之意。然其所止,故在本處。下劣之心,亦未能捨。復經少時父知子意漸已通泰,成就大志,自鄙先心。臨欲終時,而命其子,並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,皆悉以集,即自宣言:諸君當知,此是我子,我之所生。於某城中,捨我逃走。伶仃辛苦,50餘年。其本字某,我名某甲。…今我所有1切財物,皆是子有。先所出內,是子所知。世尊!是時窮子,聞父此言,即大歡喜,得未曾有。而作是念:我本無心有所希求,今此寶藏,自然而至」。

此譬喻之意,是以須菩提等4大聲聞領得今日始說與大乘的佛意,自己則等如窮子,佛如即是長者,闡述大悲攝化之狀。

楞嚴經第1卷說:「譬如窮子舍父逃逝」。

長水疏第1本下品說:「絕無功德法財以養法身慧命,故云窮子」。

本文出處:菩提根本戒頌(宗聖上師造)—台灣佛教會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