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

思惑--宗聖上師

思惑

「思惑」是指貪瞋痴等的迷情,思慮世間事物而起的妄惑,依之而從所迷,稱見惑為理惑,稱思惑為事惑。

何以故?

因為「見惑」是迷於「無常、無我」等真諦的道理,而引起的「常見、我見」等邪思邪想,而「思惑」則是迷於「色、聲」等世間的事物,而引起的「貪欲、瞋恚」等妄情之故,但以迷於理或迷於事,而分別為見與思的2種惑,這是依於原始佛教俱舍宗的法相論。

若依菩薩乘唯識的法相,則以「分別、俱生」的2起而分別為所起的「煩惱、所知」2障為見惑,俱生起的煩惱、所智2障為修惑。

這裡所以稱為「見」之意,有2義:

1、為照見真理時所斷之惑,故名為「見惑」。

2、見是1種推度之義,此惑以推度為性,故名為「見惑」。

但是「思」也有2義:

1、於1旦見真理斷見惑以上,更思惟修習真理,以斷此惑,故名為「見惑」。

2、其分秒思惟世間誣妄事物而起之惑,亦名為「思惑」。

但是此2惑為正受3界生死之因,斷此2惑,始能免於3界生死。斷的方法有其次第,先斷見惑,次斷思惑。見惑的力道其性猛利,故有見斷如破石之說。見諦理之時,1時盡斷之。

思惑之性鈍昧,故有思斷如藕絲之說。數數思惟諦理而漸漸斷之,斷見惑之位,稱為見道。斷思惑之位,稱為修道。斷此2惑之位,稱為「無學道」。

天台宗結歸1切的妄惑為3種:1.見思、2.塵沙、3.無明。

見思為涅槃之障、塵沙為菩提之障、無明為中道實相之障。

4教儀說:「集諦者即見思惑,又名見修,又名4住,又名染污無知,又名取相惑,又名枝末無明,又名通惑,又名界內惑。雖名不同,但見思耳。」同集註上卷說:「見思煩惱,分別名見,貪愛名思」。

本文出處:佛說3歸5戒功德經(宗聖上師編著)—台灣佛教會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