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

梵行--宗聖上師

梵行

「梵行」,所謂的「梵」是指清淨之義,斷婬欲之法為梵行,即求生梵天的行法。婆羅門所說,修梵行則投生梵天。

智度論說:「斷婬欲天皆名為梵天,說梵皆攝色界,以是故斷婬行法名為梵行,離欲亦名梵,若說梵則攝4禪4無色定。」同論第8卷說:「有人行10善業道不斷婬,今更讚此行梵天行斷除婬欲,故言淨修梵行」。

維摩經方便品說: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。」註維摩經說:「肇曰:梵行,清淨無欲行也」。

法華嘉祥疏第7卷說:「有人言:通取1切戒為梵行,別名斷婬為梵行。故大品云:婬欲障生梵天,何況菩提」。

又指涅槃名為梵,證涅槃的萬行,名為梵行。

法華經序品說:「具足清白梵行之相」。

法華嘉祥疏第3卷說:「梵行之相者,梵名涅槃,即根本法輪大涅槃也。行即萬行,到大涅槃也」。

大日經疏第17卷說:「梵謂涅槃。…梵行謂修梵行者名。…具大涅槃名為梵」。

又指涅槃5行之1,梵者清淨之義,菩薩利他之行,能為1切不善的對治,離過清淨,故名為梵行。

本文出處:佛說3歸5戒功德經(宗聖上師編著)—台灣佛教會出版。

4梵行--宗聖上師

4梵行

「4梵行」,又名為4梵住,慈悲喜捨的4無量心,而此4心為早期佛教徒所採行的婆羅門法,求生梵天的修行淨業,故名為梵行。

智度論第25卷說:「4梵行心說,故名梵輪」。

本文出處:佛說3歸5戒功德經(宗聖上師編著)—台灣佛教會出版。

4等--宗聖上師

4等

「4等」,4種證悟的平等心:1.慈(Maitri),2.悲(Karuna),3.喜(Mudita),4.捨(Upeksa)的4無量心。從所緣的境界,而名為無量,從能起之心,而名為等。以於平等起此心故。

增1阿含經序品說:「迦葉端思行4等。」同經第21卷又說:「有4等心,云何為4?慈悲喜護」。

大乘義章第11之末說:「經中名此以為無量,亦云4等。緣於無量諸眾生起,故名無量。等緣1切,故復名等」。

大部補注第6則說:「4等,慈悲喜捨名4無量。華嚴經中亦名4等,4等從心,無量從境」。

又指密教所說:1、字等,3世諸佛,等稱為佛。2、語等,3世諸佛,等以64種的梵音演說。3、法等,3世佛,等得37位的菩提分法。4、身等,3世諸佛,等有法報化的3身。以此4等而顯佛佛道同。

楞伽經第3卷說:「佛告大慧:以4等故,如來應供等正覺,於大眾中唱如是言:我爾時作拘留孫,拘那含牟尼,迦葉佛。云何4等?謂字等、語等、法等、身等,是名4等」。

又指行法各方面:1、諸法等,諸法本來真如平等。2、發心等,所依之理性平等,故能發之心亦平等。3、道等,發心平等,故所行之道亦平等。4、慈悲等,所行之道平等,故所等之道所垂的慈悲亦平等。

往生論注上卷說:「平等是諸法體性,以諸法平等故發心等,發心等故道等,道等故大慈悲等」。

本文出處:佛說3歸5戒功德經(宗聖上師編著)—台灣佛教會出版。

無量心 Catva ri-aprama na ni--宗聖上師

無量心 Catva ri-aprama na ni

「無量心 Catva ri-aprama na ni」,又名4等、4梵行,這是出世法12門禪中的第4禪,密教於此立4無量觀。

1、慈無量心:能與樂之心。

2、悲無量心:能拔苦之心。

3、喜無量心:見人離苦得樂生慶悅之心。

4、捨無量心:如上3心捨之而心不存著。又怨親平等,捨怨捨親。

以此4心普緣無量眾生,引無量之福故名無量心。又平等利1切眾生,故名等心。

此4心依4禪定而修之,修之,則得生色界之梵天,故名4梵行。

俱舍論第29卷說:「無量有心:1.慈Maitri,2.悲Karuna,3.喜Mudita,4.捨Upeksa。言無量者,無量有情為所緣故,引無量福故,感無量果故」。

智度論第20卷說:「4無量心者,慈悲喜捨」。

仁王經下卷說:「修4無量:慈無量心,悲無量心,喜無量心,捨無量心」。

本文出處:佛說3歸5戒功德經(宗聖上師編著)—台灣佛教會出版。

慈心--宗聖上師

慈心

「慈心」,是4無量心的第1位,給與他人以快樂的心。

本文出處:佛說3歸5戒功德經(宗聖上師編著)—台灣佛教會出版。